汪世高 王菊(通信作者) 肖志强 周锟 张艳琴
448000荆门市中医医院麻醉科1,湖北荆门
448000荆门市中医医院骨伤科2,湖北荆门
近年来,实施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所占的比率逐年增多。研究发现,年龄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1]。中医学认为认知功能障碍属“健忘”“痴呆”范畴,病位在心、脑,主要为痰、郁、瘀、虚,治疗应立足于通络启闭,醒神开窍[2]。经皮穴位电刺激是一种经皮神经电刺激与针灸穴位疗法相结合的新型治疗方法,其具有与电针相似的治疗效应[3],可作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预防和治疗手段。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荆门市中医医院行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共120 例,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穴位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患者男36 例,女24 例;年龄64~83 岁,平均(66.3±6.5)岁;手术时间(112.3±7.5)min。对照组男35 例,女25 例;年龄61~85 岁,平均(65.4±7.6)岁;手术时间(113.2±6.4)min。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排除标准:既往有中枢功能损害的疾病或药物依赖史的患者;合并有严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疾病的患者;术中出血量>20%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23分者。
方法:治疗组麻醉前30 min取穴百会、大椎、双侧内关,分别黏贴电极片接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通电刺激至术毕。波型为疏密波2/100 Hz,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峰电流8~12 mA。对照组不行电刺激。
观察指标: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补液及术中出血量以及气管导管拔除时间、麻醉药品用量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运用MMSE于术前1 d、术后第2天和第7天分别评分。记录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
血清学指标:所有患者在电针刺激前(T0)、手术结束即刻(T1)、术后24 h(T2)、48 h(T3)时分别抽取静脉血2 mL,离心(2 500 r/min)15 min,保存于-70℃液氮罐中,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S100β水平。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展开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比较:两组异丙酚用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瑞芬太尼用量和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异丙酚[mg/(kg·h)] 瑞芬太尼[μg/(kg·min)] 拔除气管导管时间(min) 恶心呕吐发生率(%)治疗组 60 6.56±1.16 0.30±0.14# 10.29±2.24# 3.15#对照组 60 6.58±1.05 0.66±0.17 21.01±4.13 11.32
围手术期MMSE 评分及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术前MMSE 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后第3 天及第7 天MMSE 评分均显著增高,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1 d 相比,对照组术后第3天及第7 天MMSE 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MMSE评分及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术后MMSE评分及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同组术前1 d比较,▲P<0.05
组别 n 术前1 d 术后3 d 术后7 d POCD(%)治疗组 60 27.98±1.42 27.01±1.651# 27.07±1.94# 3.12#对照组 60 28.03±1.00 20.10±0.79▲ 20.17±1.10▲ 13.46
患者血清学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术前各项血清学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与T0时比较,两组术后T1、T2、T3时的IL-6、IL-1β、NSE、S100β 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 组比较,T组T1、T2、T3时的IL-6、IL-1β、NSE、S100β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清指标变化(±s,μg/L)
表3 两组患者血清指标变化(±s,μg/L)
注:与对照组组比较,#P<0.05;与同组T0比较,▲P<0.05
组别 n IL-6 IL-1β T0 T1 T2 T3 T0 T1 T2 T3对照组 60 17.1±4.0 151.2±30.2▲ 98.2.±11.3▲ 75.4±11.9▲ 20.2±3.9 178.2±24.6 243.7±37.3 99.4±11.3治疗组 60 16.9±3.9 76.2±11.3#▲ 42.0±9.2#▲ 32.2±9.4#▲ 19.9±3.5 72.7±12.3#▲ 92.7±11.9#▲ 42.0±10.2#▲组别 NSE S100β T0 T1 T2 T3 T0 T1 T2 T3对照组 7.13±2.1 78.41±14.1▲ 119.0±23.5▲ 88.7±12.9▲ 0.109±0.003 0.295±0.017▲ 0.493±0.143▲ 0.393±0.092▲治疗组 7.21±1.6 37.2±9.1#▲ 68.9±11.6#▲ 37.8±9.9#▲ 0.110±0.004 0.159±0.009#▲ 0.198±0.011#▲ 0.188±0.005#▲
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目前认为与免疫炎症有关,麻醉、手术、创伤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增加有关[4-5]。有研究表明,IL-6、IL-1β 表达的增加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有关,是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的炎性标志物[9]。本研究也证实,治疗组的IL-6、IL-1β 明显低于对照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血清NSE、S100-β 蛋白含量是判断早期脑损伤的特异性指标[6-7]。本研究也证实,术后对照组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可能与C 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IL-6、IL-1β、NSE、S100β 水平均显著增高有关。
经皮穴位电刺激是以我国传统医学的经络理论为指导,是一种将欧美国家的经皮神经电刺激与针灸穴位相结合的新型治疗方法,其发出一个正波, 继之一个负波,输出的是恒流信号,两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但是电极下的刺激强度完全相等。经皮穴位电刺激应用的是皮肤自粘电极, 可以贴在相应穴位表面的皮肤上,对穴位深部进行刺激,一般仪器体积相对较小并且可以电池驱动, 更适合于手术病人使用,同时也消除了传统电针存在的针柄难以固定, 中途滑脱甚至断针的危险。因此,经皮穴位电刺激作为针灸领域近年来新兴起的绿色疗法,集穴位针刺及经皮电刺激两种方法之所长,在针灸经络理论的指导下,在相应穴位准确定位并贴上电极片,通过不对称的双向波形的电流刺激穴位,达到镇痛治疗目的。因为这些特殊点(穴位)的皮肤电阻低,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高密度输入,能达到调节经络的作用。
经皮穴位电刺激可影响神经元细胞膜上的Cl-、Ca2+等离子通道改变,可提高脑梗死灶内胶质细胞生长和新生毛细血管的增生修复,增加脑血流量,促进神经功能修复。取百会、大椎、内关。百会、大椎二穴均属于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足厥阴交会之处。百会穴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别名“三阳五会”,居一身之最高,自古以来就用于痴呆、健忘、癫狂等证的治疗,大椎穴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交汇之处,称为“督脉之会”,各经阳气由此穴上行头顶,刺之可开通督脉、活血行气,改善脑部缺血之功,治疗痴呆、髓海不足健忘等神志病证。内关为八脉交会穴,属厥阴心包之络穴,通于阴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与脑的功能关系较为密切,为治疗心、脑疾患之首选穴。一些研究结果均显示电刺激这些穴位对髋关节骨折手术患者认识功能障碍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与本研究结果类似。
综上,本研究表明术前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百会、大椎、双侧内关穴可以有效降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改善麻醉质量,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麻醉中,操作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