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朱伟杰 努尔古丽·阿不都苏力
近年来,农产品安全在我国所产生的问题层出不穷,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我国也将农产品安全问题上升到国家层面的问题,随着新时代主要矛盾的改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要求,使得完善农产品溯源至关重要。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农产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安心,农产品溯源为其中的关键环节。中国消费者协会2020 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在商品类投诉中,食品类投诉有31230 件,同比增长245.5%,在商品类投诉中为第一,在上半年疫情影响下食品安全问题尤为明显,农产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面临着各种风险,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不容忽视。我国农产品溯源体系在未来将进入一个基础体系建设完毕、试点研究增加试点基地与农产品种类的新阶段。
本文对近十年国内农产品溯源的研究进行回顾与分析,通过知网文献的查阅,系统分析了农产品溯源研究的三个方面,即农产品溯源体系技术层面研究、农产品溯源体系的实际运用层面研究、农产品溯源体系的影响层面研究。
国内论文主要通过中国知网检索来获取相关的文献信息。以2010 年至2020 年为时间节点,以“农产品”并含“溯源”在知网中进行跨库检索,获得文献1161篇。依据我国学术界对农产品溯源及相关问题研究的发文量及年度变化情况(图1),研究可大致分为3 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12 年之前,这是我国农产品溯源体系的探索阶段。在此期间,农产品溯源体系停留在国外技术的借鉴与试点的开发上面。第二阶段,2013 年—2016 年,是我国农产品溯源研究的发展期,年度发文数量增长较快。第三阶段,2017 年至今,是我国农产品溯源研究的迅速成长期。这一阶段,年发文量处于高位,每年文献数量达100 篇以上。
图1 2010 年—2020 年我国相关研究发文量
通过对文献的整理,下文将依据从农产品溯源体系技术、农产品溯源体系的实际运用、农产品溯源体系的影响的3 个层面进行系统梳理。
常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相关技术有RFID、三层 B/S 与 C/S 结构、二维码、Web GIS 技术等。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具有简单、易操作的特点。RFID 技术通过无线传输与互联网结合,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建立初步农业物联网,并基于行业产品质量、管理标准和电子编码标准对单个农产品进行唯一识别,设计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储存、批发、销售和消费等各供应链环节的衔接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农产品生产链和供应链的各个溯源环节系统中;三层B/S 与C/S 结构因其具有灵活的硬件系统构成、程序的高安全性、便于更新和维护应用技术规范及进行严格安全管理等优势,主要被运用到农产品批发市场溯源系统中,便于追溯系统各层级的监管。二维码溯源体系因其便利性和易掌握性,消费者更易于接受,被广泛运用到市场和企业管理之中;Web GIS(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应用于农产品运输的出发地与目的地的记录。
由于以上技术在农产品追溯体系构建中得以运用和推广,学者发现,农产品追溯信息库建设势在必行。金海水、王雷等人认为现有的农产品追溯体系存在制定标准、溯源信息不规范等问题,导致不同追溯主体的内容无法共享和交换,在异构和分布式溯源数据库系统中,所有的本地数据库都是独立操作和管理的数据,数据之间的语义和值可能不一致,从而造成语义、命名、数据格式等冲突,最直接后果是查询结果的不正确。建立统一农产品质量追溯交换标准,形成了一种基于XML 格式的交换标准,实现信息多平台共享与利用,合理将农产品溯源库信息与大数据分析相结合。建立农产品溯源信息库在全国各省市具有发展,但发展进度和方式有所区别。温州市通过市中心管理站、县(市、区)枢纽站、基层工作站的建设对农产品溯源体系进行完善,建立农产品溯源电子数据库;辽宁省通过“农超对接”的模式,使农产品溯源数据库可为政府宏观管理提供参考,为科研所病虫害防治提供数据,为商超采购提供质量保证;安徽省力争在2020 年把所有“三品一标”企业,纳入省农产品溯源平台信息库中;浙江省所研发的“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目前已达到1.2 万余家规模,并建立了生产主体信息库,要求全省100%的规模生产主体建设追溯体系;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实现了“一个平台流通”的信息库模式,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的新模式中采用“一品一码”的信息同步方式;黑龙江五常黑土香米通过溯源平台自动生成附带时间戳的产品信息电子档,将数据信息存储于溯源数据库中等,众多案例表明溯源信息库建立的重要性。从农产品溯源信息库建设现状可见,相对于中西部地区,针对东部地区的研究较多,也形成了较好的模式。
信息共享与监管能力较弱体现于溯源系统的个体独立性,同种农产品在不同地区质量标准不相同,缺乏统一平台。企业使用意愿度与消费者认可度低体现在农产品企业与消费者的可追溯信息传递仍存在博弈行为,认为消费者难以分辨其真实质量,企业对于市场的可支配调控影响较小。农产品安全领域的互信度较低,农业中禽流感、瘦肉精等问题频频发生,消费者对此出现信任危机。
在实际运用中常见的农产品溯源体系所采取的策略有农产品质量溯源与电子商务相结合、构建农产品可溯源多边平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产品溯源体系的建设、区块链技术与农产品可追溯相结合等。
电子商务与农产品质量溯源相结合通过国内电商与跨境电商来体现:国内电商建设以政府为主导的具有“三品一标”(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国家公共品牌,是农业提升质量和农民提升收入的有效途径,是农产品溯源体系的新思路;跨境电商中农产品销售进行全程溯源,为我国农产品顺利出口、应对贸易壁垒提供了保障。
构建农产品溯源多边平台,实现生产扁平化,易于跟踪可追溯,降低了监管成本,有利于生产者信息采集,时空追溯码便于管理,生产与流通方网络终端联合认证,便于政府部门监管和及时听取消费者所反馈的意见,增强了可追溯性与消费信心。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产品溯源体系的建设,可做到对商品的生产、仓储、采购与运输等环节减少人工干预,降低成本,并提升信息精准度和实时性,实现事前预防、优化事中监督、妥善事后处理,明确责任,有针对性地予以纠正,及时调整其生产量与供应量。在北京、浙江温州、杭州、新疆哈密、吐鲁番、昌吉、福建南平、兰州榆中、宁夏等多地的当地特色农产品生产中均享受着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产品溯源所带来的福利与便捷。
区块链技术与农产品可追溯相结合。区块链技术拥有去中心化、自治性、开放性、信息不可篡改等优点,有效改善了现有可追溯体系中存在的质量和信息标准不统一、可追溯信息有限、可追溯真实性低等问题。运用区块链技术改善目前农产品溯源状况的案例有:区块链技术与农产品电商的结合,作为存储数据载体与平台进行交互,开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商管理App,农产品打包、生产数据自动化上传,其中沃尔玛、IBM、京东和清华大学电商商务交易技术实验室联合建立了“区块链食品安全联盟”,在电商C2M模式中改善了中国猪肉、美国芒果等农产品的溯源方式;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一同创立“平台+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通过建设土地码与智能远程监控农业环境,实现了溯源范围扩大为从产地至餐桌全过程。
农产品溯源体系的建设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规范市场竞争环境有重要作用,可明确生产、销售过程等各环节获得更好的消费者口碑,增强企业竞争力。
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对于生产者来说,农户建设可追溯农产品的意愿取决于最终的收益及政府的态度和实施的保障。普通消费者难以分辨农产品其真实质量,只有通过增加消费者反馈评分等机制,提高溯源的安全性,才能解决消费者的顾虑。
农产品溯源发展方兴未艾,从知网文献研究来看农产品溯源已经成为农产品研究的热点领域,农产品溯源的蓬勃发展引起了学者的关注。结合我国农产品溯源的实践发展,未来农产品溯源的研究可重点关注以下领域。
(1)区块链溯源与物联网的结合。农产品溯源的发展从基础的基于物联网模式,逐渐发展至基于区块链的农产品溯源的运用。虽现今基于区块链的农产品溯源真正落到实处的应用并不多,且一些案例仍存在着欠缺,但在科研部门的基础上,农业领域的企业机构也应积极将区块链技术实际运用于农产品溯源之中,尽可能地做到公私合营。
(2)完善关于农产品安全追溯的法律法规。区块链技术需要更理性地落实到农产品流通业务之中,在跨境农产品交易、物流,农产品溯源,农业融资等众多方面,以物联网为基础,建立相关法律制度,促使区块链技术发展。
(3)培训具有一定素质的农业从业者。教育部门可与基层农业相结合,提高基层农业人员的信息知识储备、信息化意识以及利用信息的能力,提升参与区块链应用的热情和信心,加大对跨学科、熟悉农业经济运行规律的科研人才的培养力度。国家提供资金、政策支持,人力安排和组织协调,让农业从业者切身感受到农产品溯源体系对自身带来的效益与价值。
(4)着重发展农村地区与西部落后地区的农业信息化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农产品试点已逐渐建立,此时需要引进专业技术性人才对原有的农产品溯源体系进行升级。
总体来看,农产品溯源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相关理论基础有待巩固,研究方法有待不断创新,研究内容需进一步拓展和丰富。新的时代背景下,应加强对农产品溯源的实用性研究,并随着产业的发展,从多视角、多维度对农产品溯源发展中的新问题展开研究,拓展多学科交叉的视角,逐渐形成系统完整的研究框架,推动农产品溯源研究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