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思政工作创新探索——评《农科院校“实践育人”特色化探索与实践》

2022-04-21 06:13韩瑞平
中国农业气象 2022年4期
关键词:特色化农业院校思政

新时期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思政工作创新探索——评《农科院校“实践育人”特色化探索与实践》

《农科院校“实践育人”特色化探索与实践》

作者:何云峰等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2383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成为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等农业院校的思政教育水平,则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进程中的主要内容。大学开展思政工作是新时期培养农业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的主要途径。但传统思政教育体系中却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将结合《农科院校“实践育人”特色化探索与实践》一书,分析新时代背景下的农业高校如何贯彻实施“思政育人”工作的创新探索。

何云峰等著的《农科院校“实践育人”特色化探索与实践》一书,由人民出版社2021年出版,共分为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和育人效果三大板块八章内容。作者结合自身二十余年教学育人的经验教训以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详细阐明了实践育人的政策要义和运行机制,以山西农业大学百年扎根于乡村实践的办学理念为例,深入探讨新时期新农科被赋予的时代内涵。基于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1NDB099)的调研,不难看出高等农业院校“思政育人”的实施路径和探索农业地方特色的育人之道。

高等农业院校需加快思政教育体制的革新。虽高校针对思政教育开设了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概述等课程,但由于教材理论与现实生活未在实践中得到融会贯通,致使许多学生未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但加强思政教学不能简单理解为增设思想类、政治类的教学课程,更不能通过学分、学时来硬性要求学生和教师贯彻,而是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结构。首先,要不断加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高校往往只重视思政课程在思政教育中的主体作用,而忽略专业课程在思政教育中的传播作用。新时期下,不能将二者分离,要不断挖掘各科课程蕴藏的思政元素,通过利用学科的独有优势和教学模式,将思政教育运用于每节课程教学之中,以便将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研究更好地贯穿于高校整体教学运作机制,对思政课堂形成“协同效益”。其次,加强思政课程品牌建设。课程思政是基于思政课程下的延伸和强化,并不能代替思政课程作为主渠道的作用。思政课程不只是一门理论学科,更是需要通过生活实践来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因此,打造高校思政课堂特色是发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要途径。做好课程思政建设和思政课堂品牌建设,可以进一步整合大学课程“同心协力、共同育人”的教育资源,从根源上也构建了高校思政教育高度与深度的全方位发展创新。此外,机制构建不能仅局限于教学结构上的调整,还需推进学术研究、创业就业两大平台的完善。广泛动员农学师生投身于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共同组建学术研究中心,不定期开展师生队伍的学术答辩或实践竞赛。在获得专业领域成就时适当给予奖励或颁发证书,以兹鼓励。创业就业平台则需要专业人士为毕业群体提供咨询服务,缓解毕业学生的就业压力,提出具有可实施性的解决方案供学生参考,立志减少该领域人才的流失。总的来说,高校思政教育体制革新要明确办学理念、学科定位和面向群体,充分发挥高校专业特色,为农业现代化人才培养提供坚强后盾。

高等农业院校教师队伍应创新发展思政教育课堂。学生日常所接触的课程类别、教学形式普遍单一,很难将所学专业与理想信念、职业规划紧密结合,间接导致学生没有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动力,对未来感到迷茫无助。而第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固化,学科辐射范围的窄小,教学效果的限制都源于模式创新的缺乏。教师应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让思政教育走进人心,学会利用新媒体手段将云平台、互联网等新一代科学技术带进教学课堂,用受学生青睐有加的微博、微信等软件平台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打造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大学课堂。实践动手能力与知识学习能力同等重要,“实践育人”重在“实践”,积极采取“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这是对第一课堂教学效果的有力延伸。但实践育人的重点不是以开展的农学实操次数和时长定夺,而是以活动质量、教学效果取胜。但实践活动往往缺少教师小范围的现场指导,由此,高校应加强注重教师队伍一线工作的革新。

高等农业院校在思政教育中加强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引导作用。学生对知农爱农的意识薄弱,甚至会出现对农村的刻板印象而产生厌倦情绪,对于来自农村的学生也有“学农”不愿“再从农”的意识倾向。教师需全面贯彻执行学校推行的战略决策,避免固执己见的教学模式,不断推出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和最新前沿研究成果。教师要将学科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中又无形得到思政教育的润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可让学生对农业知识产生新的认知和浓厚兴趣。思政教学要紧扣时代需求,课程育人要更新引导机制。教师在构建引导机制中,不妨融入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向山西农业大学乡村农田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实践行为借鉴学习,不断引导学生在思政课堂上“勤学修德”,在社会实践中“明辨笃实”,努力弱化或消除农学专业的学生在思想上的偏见。

综上所述,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长期需要科学技术的深厚积淀,人才的缺失很大程度上影响农业领域的科技研发。为了缓解行业人才流失,使其肩负着强农兴农的使命担当,高等农业院校必须加快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创新步伐,创新过程需统筹兼顾、多管齐下,不断为高校思政教育视野开拓新局面。

(韩瑞平,内蒙古农业大学)

猜你喜欢
特色化农业院校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高等农业院校宠物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育人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国家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名单公布陕西3所高校上榜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院校特色化课程体系建设路径探索
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三化”
农业院校大学生英语写作焦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