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成都智慧城轨

2022-04-21 13:42许小燕
产城 2022年3期
关键词:交控城轨成都

许小燕

當前国家正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这对城市轨道交通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骨干作用的轨道交通的智慧化建设尤为重要。2020年3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正式发布,为智慧城轨建设描绘“1-8-1-1”的蓝图,城市轨道交通向网络化、自动化、智慧化加速发展。2020年10月,成都市政府印发《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提出完善智慧交通出行服务的要求。

基于提高服务水平、管理效率、安全运营水平,降低运维成本的需要,轨道交通企业通过新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水平。近年来,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成都轨道集团)致力于加快推动智慧城轨建设,通过先行先试,不断探索技术创新,编制发布《成都轨道集团智慧城轨纲要及行动计划》,以智慧为先、规划前置,统筹规划了成都轨道集团智慧城轨建设总体目标,重点聚焦智慧乘客服务、智能运输组织、智能能源系统、智慧网络管理四个维度,大力推进智慧车站试点、通风空调节能、智慧型全自动列车试验平台建设、多专业智能运维、灾备数据中心建设、基于云技术的轨道交通弱电系统融合等18个智慧城轨示范项目,提出了成都智慧城轨五年实施方案。

目前,成都智慧城轨建设响应时代需求,利用信息化、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前沿技术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轨道交通产业智慧化亮点纷呈,企业智慧化应用场景丰富多彩,未来的发展富有极大想象空间。作为未来智慧蓉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蓬勃发展的成都智慧城轨正释放无限可能。

产业“智慧化”捷报频传

在产业发展方面,智慧城轨建设捷报频传。2021年1月7日,由成都轨道集团、中车四方、中车成都公司共建的“2025智慧型全自动行车试验平台”正式揭牌。该平台融合5G、大数据、AI、工业互联网等技术,致力于开展智慧乘客服务、智能列车运行、智能技术装备、智能运维等方面的研究测试和示范应用,创造六项“国内首个”——国内首个开放式多系统多功能综合测试试验基地;国内首个列车信号、网络深度融合技术研发测试平台;国内首个多系统智能运维技术研究试验平台;国内首个基于5G车车通信智能列车运行研发测试平台;国内首个列车性能智能试验测试平台;国内首个基于云计算的新一代综合监控系统研究测试平台。一个个“国内首个”充分奠定了成都在全国智慧城轨建设中的基础和地位。

同年10月27日,西部地区首列城轨A型架修电客车——成都地铁7号线在成都轨道集团与中车四方、中车长客合资建设的轨道装备智慧检修工厂顺利完成验收交付,标志着西部地区城轨A型电客车检修能力正式形成。同在10月,由成都轨道集团、中车四方股份、中车成都公司联合研发的自主化新一代市域A型列车在成都地铁18号线完成正线试验,该车作为全国速度最快的市域A型列车,车辆运行最高速度达到176公里/小时,首次实现时速160公里以上的5G车车通信全自动驾驶,是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首次在西南地区落地。该车基于“融合”理念,跨界融合动车组高速度、高舒适和城轨车辆载客多、启停快的优点,同时融合5G通讯、全自动驾驶、智能运维、本构安全、轻量化等先进技术,“成都车、成都造、成都修”的梦想照进现实。

同年11月底,成都地铁首个智慧化服务试点站——孵化园站正式亮相。站内通过设置智能导乘屏、多媒体站台屏、智能售票机、智能客服中心等智慧化配套系统,实时感知、获取、传递运营信息,实现运营时间、流线引导、气温天气、站内外导航、列车定位、车厢拥挤度以及天府国际机场航班信息的智能匹配,为乘客提供精细化、智能化的出行服务,智慧城轨已经融入轨道交通运营服务。

智元汇:“AI+大数据”赋能智慧运营

去年9月1日,成都地铁全线网上线开通“智慧乘客服务平台”,成都地铁乘客戴口罩刷脸乘车成为现实。乘客只需在成都地铁APP上注册开通刷脸功能,出入闸机时无需摘戴口罩,只要面向闸机上方识别设备,就可高效无感通行。如此完全“无接触”的通行方式,极大优化乘客出行效率与体验,在疫情期间降低了具有高密度、半封闭特性的地铁场景里的交叉感染风险。同时,该系统大幅削减地铁票卡票款清理、回收、消毒等工作,在节约资源的同时为守护市民乘车安全筑牢“防火墙”。

成都轨道智慧乘客服务平台包括智慧票务(人脸识别)、智慧安检和智慧测温,是成都市政府推进的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该系统是国内迄今为止应用规模最大、集成度最高、产品序列最完整的一体化综合性项目。

该项服务平台由AI创新中心企业成都智元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智元汇)研发建设。智元汇于智慧交通领域深耕十余年,被誉为“智慧城轨先行者”。经过多年沉淀,智元汇全面成长为以城市公共出行为基础,城市治理数字化升级及场景运营的践行者。

作为国内城市公共交通智慧平台建设与场景运营领域代表性“AI+大数据”应用领军企业,智元汇自2015年启动城市公共交通数字化新基建以来,于2018年1月助力西安地铁实现全球首例地铁全线网扫码过闸;2019年9月助力郑州地铁实现全球首例地铁全线网刷脸过闸;2020年7月助力哈尔滨地铁实现全球首例地铁全线网戴口罩刷脸过闸;2021年9月助力成都地铁实现全球规模最大的地铁智慧乘客服务平台。此外,承接公安部社会综合治理“9+1”试点工程,研发落地全行业首例智慧安检安防、智慧调度及智慧服务大数据系统、智慧车站、路面联防联控动态智能交通管控平台等,目前相关业务已在成都、西安、郑州、哈尔滨、太原等城市落地,单日服务乘客超过4000万人次,服务地铁总里程超过3000公里。

据智元汇执行总裁宋志国介绍,早在2010年,智元汇即投身轨道交通信息化领域,现已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一是拥有在轨道交通信息化研发领域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智元汇致力于以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及物联网技术为基础进行应用创新,全速打造以“模式+技术”创新为引擎的“智元汇全息动态感知Al交通乘运生态系统”,不断加速推进“智慧地铁、智能服务”建设,全力以赴助推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国家“新基建”建设。现已累计搭建2个省级及以上研发创新平台,沉淀近500项大数据、物联网、AI相关专利等知识产权。

二是在轨道交通信息化建设领域积累了丰厚的项目实施经验。近年来,智元汇先后实现地铁全线网扫码过闸、全线网刷脸过闸、全线网戴口罩刷脸过闸、智慧安检、智慧车站等全国首创项目,为推进智慧城轨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拥有在轨道交通数字化场景运营领域的生态运营能力。智元汇构建以数字化“新基建+新媒体+新零售”为三大引擎,赋能公交运营智慧交通“减本增效”、公共出行“节能环保”、乘客通勤“便利实惠”三大目标的“智惠行”3+3生态系统。在有效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产业的商业运营价值的同时,为乘客提供更加便捷、实惠的乘车体验。

当前,成都正加快推进“智慧蓉城”建设,全力推动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中,交通管理是智慧蓉城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智元汇将继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广泛应用5G、AI、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城市公共出行为基础,融合构建让城市治理更有精度、城市服务更有温度、城市经济更有热度的“更聪明、更智慧”的数字城市生命体,深度参与智慧蓉城、智慧交通建设,全方位助力城市通勤幸福感提升与城市治理数字化升级。进一步响应成都轨道交通建圈强链要求,积极发挥智元汇自身研发创新能力与生态整合应用能力,助力成都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

成都交控轨道:自主创新助推智慧城轨高质量发展

北京地铁11号线西段(冬奥支线)于2021年12月31日开通试运行,其直达新首钢园区,服务冬奥出行。该线路搭载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交控科技)信号系统,除承担北京冬奥会服务任务外,交控科技还担负着“智慧城轨新一代智能列车运行系统及平台示范工程”的最新工程应用成果落地的重任。

交控科技董事长郜春海介绍,当前我国轨道交通产业呈现出国家铁路网、城际铁路网、市域铁路网、城市轨道网“四网融合”的发展态势,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捷、经济、绿色的发展特点。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是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卫星通信等新兴信息技术,全面感知、深度互联和智能融合乘客、设施、设备、环境等实体信息的综合系统,智能化是现代轨道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的不断增大,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智慧化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

作为首批在科创板上市的25家企业之一,交控科技是国内第一家掌握自主CBTC信号系统核心技术的高科技公司。“信号系统是轨道交通的‘大脑神经’,2010年以前,我国该领域一直被国外公司垄断控制,关键技术缺失。为解决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卡脖子’问题,交控科技应运而生。最初由大学孵化出来,经过一个个科研项目,稳扎稳打,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深耕于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的上市企业。”

关于为什么落地成都,郜春海有感而发。成都营商环境优越,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基础良好,让他们感受到成都独具特色的创业情怀。一方面成都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另一方面,“一校一总部三基地”产业链全面支撑,成都轨道集团为产业培育、企业核心技术落地提供优质服务。更重要的是,成都市委市政府的前瞻布局、对应的配套支持政策、细分的产业目录等都为企业发展解除了后顾之忧。

由此,2021年底,成都交控轨道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成都交控轨道)应运而生。公司以安全为本,以客户需求为基础驱动力,坚持自主创新,定位为面向全国的交控科技西部区域总部,作为支撑其他区域列控系统相关业务发展的重要基地,承担交控科技自主化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产品研发、工程实施、项目交付、市场开发等职能。

成都交控轨道将立足成都市,基于政府鼓励创新的政策、成都轨道交通建设的良好环境、优秀的大学高校资源,采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根据轨道交通建设和产业发展需要,坚持自主化、安全、绿色、智能出行等方向,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和产品开发,持续产出行业领先的列控技术成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成果、新技术在未来轨道交通建设、运维、改造项目上的应用,引领市场技术应用潮流,也为服务市场提供更好的顾客体验。

日前,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位于全国前列,于智慧化方面已有很深的探索和应用。得益于成都轨道交通的政策和快速发展,交控科技自主创新信号系统已在成都3号线、5号线、8号线落地应用。成都交控轨道将加快基于人工智能的自主感知系统等新一代创新成果在成都轨道交通的应用,为地铁运营商和乘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做到产业链的“纵横交错,互通有无”

近日,成都轨道交通智慧维修取得进一步发展。智慧城轨发展的同时,成都轨道交通应如何推进“建圈强链”?郜春海指出,所谓的“圈”,就是前面所说的“四网融合”,成都建圈应围绕全国产业趋势展开。而“链”,则不单指“纵向”的轨道交通产业链自身的上中下游,与其相關的“横向”的供电、能源、互联网等产业链也十分关键。简单来说,就是要做到产业链的“纵横交错,互通有无”。“成都轨道交通的纵向产业链相对成熟;横向方面,可以联动公交、汽车的无人驾驶等,利用二者的通用装备、技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确保安全、稳定、可靠。”

郜春海认为,双链融合是成都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方向。智能化能够降低运输成本,提升人文关怀;绿色化则可以结合新技术,充分利用资源;通过软件定义控制系统,充分挖掘人的价值;灵活的区位布局,是提升绿色化的重要手段。

关于轨道交通智慧化及未来产业趋势,郜春海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利用“车体分离”技术打造移动的博物馆、美妆店等,实现轨道交通的娱乐化。另外,交控科技已于2021年12月8日取得新一代“车车通信+自主感知系统”试运行授权证书,在车车通信+自主感知的基础上,未来还将实现“虚拟编组”,列车可以自主增加车厢,但前后车厢并不物理相连,而是采用通信方式将两组车厢虚拟连接、追跑起来。高峰时,列车可以编队运行,提升运力。郜春海看到平峰时候的价值空间,“平峰时解编,可以节约资源、降低运营成本,提升附加值,营造多样化场景。成都是休闲娱乐之都,年轻人多,易于接受新事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看到智慧列车的出现和应用。”

猜你喜欢
交控城轨成都
HDB在安徽交控集团收费稽查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真扶贫还要扶真贫 美了乡村富了百姓——山西交控集团驻五台县东雷乡扶贫工作队缩影
交控科技:关联交易频繁 应收账款激增
穿过成都去看你
漫说城轨
漫说城轨
数看成都
漫说城轨
漫说城轨
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