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 王宇
摘 要:江苏最早的中共地方组织之一浦镇小组于1922年秋在南京的浦镇机厂建立。浦镇机厂这家百年企业不仅见证了中共南京地方组织的成立,而且见证了浦镇的革命与建设历程,更见证了“大国重器 车舆兴邦”的前进步伐。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南京;浦镇;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始建于1908年,迄今已有114个年头,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南京地方组织的成立,见证了中共领导下浦镇的革命与建设历程,更见证了“大国重器 车舆兴邦”的前进步伐。
百年风云 星火燎原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乘机控制中国的交通命脉。英国借强权获得了津浦铁路南段筑路权,并在津浦铁路的南端、长江北岸建一所铁路机车修理厂,厂名是浦镇机厂。1908年9月开工建设,至1909年基本建成,厂区6178平方米。浦镇机厂、浦口车站、浦口火车轮渡所是当时南京地区工人最为集中之地,连同职工家属总数达数万人。
代表了20世纪前期中国最先进的工业,并集中了大量产业工人的铁路机车厂,受到新生的中国共产党的高度重视。铁路交通的便捷性也便于中国共产党利用铁路线路组织工人运动。浦镇等地关内铁路重要节点上的机车厂陆续形成工会组织、中共组织,革命火种也沿着铁路传播。
王荷波1922年6月加入中國共产党,同年秋创建了南京地区第一个中共地方组织——浦镇小组。在王荷波等人的领导下,南京地区的工人阶级以崭新的姿态登上了历史舞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从1927年到1937年,浦镇机厂中共组织又经历了一再重建到一再被破坏的过程。1930年8月,浦镇党员陈兆春、许立双等人组织工人罢工。9月,在两浦(浦镇、浦口)张贴革命标语。由于叛徒告密,陈兆春等8名党员陆续被铁路警察逮捕。10月8日,在雨花台英勇起义。此后,工厂党组织活动一度中断。1933年夏,中共南京特支书记顾衡来到两浦地区,在白色恐怖之中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几个月后浦镇机厂中共组织又恢复起来,发展了党员和党的外围组织成员10余人。
奋力抗争 浦厂新生
南京沦陷以后,侵华日军铁道派遣团占领浦镇机厂,更名为浦镇工场,以武力强迫工人为他们生产。
1944年3月,中共中央华中局城工部派中共党员邵雪岭来厂开辟党的工作,恢复地下党支部,组织开展与工人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形式不同的抗日斗争,并搜集两浦地区日军情报送往新四军的抗日根据地。
抗战胜利后工厂名称恢复为浦镇机厂。地下中共支部领导浦镇机厂工人按照中共南京市委以经济斗争为主的方针,展开了一场深入持久的反内战、反独裁,向炮口要饭吃的斗争。1948年7月2日上午,浦镇机厂近两千名工人率先罢工,大家共同高呼“两浦铁路工人团结起来!”“工人万岁!”等口号向浦口进发,找铁道部津浦铁路管理局交涉。迫于工人们的强大压力,路局同意了工人们提出的条件,两浦铁路工人“七二”大罢工取得了完全胜利。“七二”大罢工,打乱了津浦铁路浦徐段的整个铁路运输秩序,迟滞了国民党军队军用物资的运输,间接地支持了人民解放军的淮海战役。在中共南京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浦镇机厂开展反搬迁和护厂斗争,使浦镇机厂得以基本完整地保留下来。
火红年代 激情岁月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了工厂。1949年4月25日,工厂隶属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济南铁路管理局,更名为浦镇铁路工厂。1949年4月30日,《新华日报》作为中共南京市委机关报在南京恢复出版,出现在复刊号头版的《浦镇工务段职工英勇机警保护器材》这篇报道,讲述了浦镇机厂工友组织纠察队维护工厂的情况。1949年5月工厂复工后,接受抢修机车任务,支援解放战争。
为了尽快恢复生产能力,抢修破损机车车辆,工厂党支部号召职工以实际行动支援全国解放。广大职工满怀热情,焕发冲天干劲,很快自制了部分生产急需的简易设备,不分昼夜加班加点地抢修。复工3个月,工厂就完成了136台机器设备的修理,18000件工具和备品的整修。全厂掀起了劳动竞赛,在两年不到的恢复时期,共修蒸汽机车287台、客车291辆、货车608辆,有力地支持了全国解放的进程和抗美援朝。1950年11月,全厂职工响应抗美援朝的号召,组织抗美援朝预备队,有24名职工赴朝参战,5人立功。
1953年,工厂更名浦镇车辆修理工厂,后来由修理铁路机车、客车、货车改为主修客车。从1958年起,工厂发展为修造并举的浦镇车辆工厂,制造出我国第一辆铁路客车——YZ21型硬座车,填补了国内铁路客车车厢制造的空白。此后,一列列崭新的列车自浦镇车辆工厂出厂,为社会主义建设不断贡献力量。
学习先辈 绍先承脉
改革开放以后,工厂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先后承担了6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研制了170个新品种;自主开发研制的CA25型餐车,是我国铁路客车制造业最早研制出的更新换代产品;设计制造的中国第一列空调双层旅客列车、准高速旅客列车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该厂成功转型为以轨道交通车辆研制为主,集科研、开发、制造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
1999年,南京浦镇车辆厂、戚墅堰机车车辆厂和上海铁路局联合研制的“新曙光”号准高速列车,代表了当时国产列车最高水平。浦镇车辆厂确定为生产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生产厂之一,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国际先进水平地铁列车制造技术,进而形成城市轨道车辆产品研制开发能力,走向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自主知识产权发展之路。
踏入21世纪,南京浦镇车辆厂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逐步拥有了动车组、城轨车辆、铁路客车和重大核心部件等全过程的生产能力。从铁路客车到动车组,产品速度等级覆盖了时速120千米到250千米,有着全面的产品谱系。进入新时代,在和谐号、复兴号系列轨道交通客运装备技术创新,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的国产化,“一带一路”轨道装备国际化等重大项目攻关上,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不断创新创造,在“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中,展示了“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浦镇力量。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红色文化的传承,浦镇公司深度挖掘红色资源,擦亮红色名片,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革命先辈精神的传承者、守护者和发扬者。浦镇公司积极走访慰问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深入挖掘老一辈革命家先进事迹,通过与各大媒体联动,宣传和传承革命先辈的精神品质,汇聚起新一代浦镇人为中国高铁事业的奉献动能。
作为我国百年工业文明发展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浦镇公司通过回望百年历史,汲取精神力量,结合工厂党史学习教育实物展示,将党史学习教育课堂搬进企业,精心打造了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回顾不同时期浦镇人的初心、决心和恒心,了解党的百年发展辉煌成就,致敬先烈,更加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结合党史、行业史、企业史,引导员工深刻感悟中车成长之道,把党史学习教育转化为自立自强、创新发展的前进动能。
见贤思齐强担当,学思践悟促前行。中车浦镇公司员工孙景南从一名普通焊工成长为中国中车首席技能专家,先后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等称号,成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十九大代表。浦镇公司注重党史学习教育自身经验的总结提炼和推广,通过参与《红色财经·百年信物》《大国重器》的拍摄,讲述中国轨道交通装备的发展和高铁国家名片的故事,借助《人民日报》《求是》等平台,展示中车浦镇公司的行业担当,将模范的故事、中车浦镇公司的故事宣传到员工内心和公众视野中,激发学榜样、学党史、争先进的工作动能。
经过110多年的沉淀和发展,浦镇公司已经成长为轨道交通装备发展的“参天大树”,实现了“中国制造”的反向输出,完成了高质量发展的华丽转身,以优质的成果证明着中国成为装备制造业大国已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