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磊
红色档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的真实见证,是丰富的党史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縣区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保存着一定数量的红色档案资源,是红色档案保护与开发的重要力量。
一、 金坛区档案馆红色档案保护与开发实践
常州市金坛区档案馆馆藏红色档案161件。主要包括:1938—1945年9月新四军将士苏南抗战七年间,在茅山地区战斗、生活的照片和文书档案;1945年9月—1949年4月新四军北撤,部分留守干部和武装人员坚持地下斗争的红色档案史料;1949年4月—1949年10月金坛解放档案;地方党史部门收集的新四军老战士口述档案;2000年以后金坛地区新四军史料研究者编研成果和档案部门征集的红色档案。这些红色档案承载了新四军铁军精神和金坛红色文化。
1. 馆藏红色档案保护
一是改善保管条件。金坛区档案新馆于2016年8月正式开馆启用,除了满足档案库房常规的“十防”要求之外,投入专项资金配备了档案冷冻杀虫消毒设备,对馆藏红色档案进行全面消杀,同时建设现代化高标准档案库房,设文书档案库房、特藏档案库房、防磁档案库房等,满足不同种类档案保管需求。
二是实行“双套制”管理。在全面梳理馆藏红色档案、建立红色档案资源库的基础上,申请专项资金,通过公开招标引进了专业化的数字化队伍,对馆藏红色档案进行全文数字化扫描,并将扫描件挂接到档案管理系统,同时对数字化副本进行异地备份,实现了红色档案管理“双套制”。
三是实现“无纸化”利用。在档案全文数字化的基础上,实现红色档案利用无纸化,对利用对象全部提供数字扫描件,对确有展览需求的单位,档案馆可以提供仿真件。如2021年金坛区档案馆为市、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提供馆藏红色档案仿真件,尽量减少了对红色档案实体的使用,最大程度确保了红色档案实体安全和长期保管。
四是加大红色档案征集力度。近年来金坛区档案馆一直致力于地方红色档案征集,一方面向金坛地区的老战士、文史爱好者征集到新四军吴甲寅、红色资本家纪振纲个人档案资料,新四军活动翻拍照片百余张;另一方面开展金坛红色档案异地征集,征集组赴北京征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典礼的两位金坛籍新四军老兵戴仕林、叶春荣个人档案。同时结合重大活动开展红色档案征集,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区档案馆在金坛手机台、电视台、政府门户网站发布了《关于征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档案史料的公告》,征集到毛泽东签发的革命牺牲人员家属光荣证、海军1号嘉奖令等珍贵红色档案。
2. 馆藏红色档案开发
2016年,金坛区档案馆投资120万元打造了700平方米档案展厅——金坛档案陈列馆。除固定展览,每年还会利用基层档案馆直面群众的优势,结合历次“6·9”国际档案日主题,开展流动展览进学校、进机关、进镇村、进街道社区等活动。2021年6月,金坛区档案馆结合“档案话百年”主题,制作了“红色档案见证光辉岁月”“家庭档案讲述百年记忆”主题展板,先后走进金坛市民中心、中小学校、企业等不同场所进行展出,服务参观群众5000人次。同时挖掘馆藏红色档案资源服务党史学习教育,馆藏“金坛解放布告”入选江苏省百件红色珍档,并在“百年征程 初心永恒——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历史展”、常州市“党旗飘扬龙城奋进”主题展中展出。为“百年风华 砥砺奋进”金坛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提供了大量馆藏红色档案史料。区档案馆还协办了“百年之春·生活之美”献礼建党百年主题摄影展,与博物馆共同举办了“追忆·红色百年”馆藏革命文物展。真正做到用好红色档案、阐述初心使命、传承红色血脉。
金坛区档案馆近年来利用馆藏红色档案先后编印了内部资料《新四军老兵寻踪》《亲历亲见亲闻 记述无缰》,与党史部门合作编印了《中共金坛历史》(第二卷)、《建昌圩古今印象》,参与了常州市档案馆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江苏抗日战争档案史料开发研究”和长三角红色珍档特展。
二、 红色档案保护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 红色档案保管分散、多头管理
金坛区红色档案资源存在典型的保管分散、多头管理现象,全区现存红色档案分散保管在区档案馆、博物馆、烈士陵园、属地政府等不同机构和部门,这也是全国各地区红色档案管理上存在的共性问题。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观原因是各部门还未树立红色档案资源共享意识,存在馆藏档案“私有化”的狭隘观念;客观原因是过去档案馆更侧重于档案保管功能,而其他部门的红色档案展览作用也难以替代。
2. 红色档案开发方式单一
金坛区红色档案开发利用存在平面化的问题,大部分还是以图文展览、编研出书的传统方式开发利用。与传媒的合作仅限于红色档案利用新闻报道,仅有1次利用馆藏红色资本家纪振纲个人档案参与央视6集文献电视纪录片《纪振纲》拍摄。未能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未能做到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共同开发,限制了红色档案的影响力。
3. 红色档案资源建设动力不足
很多红色档案都是年逾百岁的“高龄档案”,随着时间推移不少散存在社会和个人手上的珍贵红色档案因为保管不善等原因而不断消失,很多红色历史的亲历者都已近暮年,他们的口述红色档案亟需抢救性征集。然而,县区级档案馆普遍存在档案征集编研人手少、经费不足、队伍老化等问题。以金坛区档案馆为例,征集编研科现有在编人员1人,每年科室预算6万元用于档案征集和编研工作。这就使得红色档案征集只能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更多鼓励机构和个人无偿捐赠。
4. 红色档案服务经济建设作用不明显
金坛区档案馆馆藏红色档案在服务主题教育、宣传红色文化等方面作用已经初见成效,但在挖掘金坛地区红色档案资源,推动茅山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方面作用还不明显。
三、 县区档案馆红色档案保护与开发新思路
1. 打造红色档案资源枢纽
针对红色档案保管分散、多头管理的问题,县区档案馆可以发挥自身档案条线和党委直属单位的优势,在完善馆藏红色档案资源库的基础上成立红色档案资源馆际联盟,在地区建立红色档案资源机构联盟,将县区级档案馆打造成联系档案系统和其他红色档案保管部门的红色档案资源枢纽,成为地区红色档案资源共享的中转站,实现档案系统与其他机构红色档案资源交互利用。比如借鉴长三角地区民生档案异地查询、一网通办样板,在联盟内部搭建红色档案资源平台,或者借助民生档案查询平台,率先在档案条线实现馆藏红色档案资源共享。
2. 强化基层档案馆自身能力建设
一是建立红色档案公共查询系统,突出红色档案社会属性,将红色档案由档案馆馆藏资源变成社会共享资源,鼓励机构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红色档案开发利用与研究。县区级档案馆在档案数字化的基础上,加大红色档案开放力度,打造红色档案在线利用平台,为社会利用馆藏红色档案提供便利,将红色档案打造成公共产品。二是主动作为,盘活馆藏红色档案资源“筑巢引凤”,在满足社会利用需求的基础上,吸引社会机构参与红色档案共同开发。比如金坛区档案馆主动向建昌圩文化研究会提供相关馆藏红色档案,最后共同出版了《建昌圩古今印象》。三是发挥桥梁作用,主动对接电视台、网络新媒体等,共同开发馆藏红色档案资源,实现红色档案利用多样化。
3. 挖掘红色档案服务老区发展经济价值
县区级档案馆在大力开发档案文化价值的同时也要挖掘红色档案的经济价值,发挥红色档案资源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服务地区经济发展。全国六大山地抗日根据地之一的茅山革命老区,利用丰富的山水资源和红色资源将老区打造成国家4A级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将“映山红”党建馆、茅山革命史纪念馆、茅山金牛洞新四军指挥所遗址、乾元观苏南抗战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部旧址等一个个红色景点串联成茅山红色旅游路线,吸引了全国各地大批游客参观游览学习,带动了老区经济飞速发展。档案部门应积极联合老区地方政府和景区主管部门,发挥合力丰富完善红色景点内容,开发红色旅游文创产品,并向文化宣传部门、红色旅游管理机构提供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意见和建议,协助论证当地红色旅游发展规划,为谱写美丽常州金坛样板新篇章贡献档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