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1]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调查研究,把调查研究作为一项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更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能力。新时代、新形势面临新挑战、新任务,党员干部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必须深刻领会调查研究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继承调查研究这一党的优良传统,掌握提升调查研究能力、有力助推工作的方法本领。
一、深刻领悟调查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调查研究,一曰调查,二曰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1]。调查研究不仅仅是一种科学方法、工作方法,更重要的还是一种思想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一,从唯物论角度看,调查研究的内容源于客观实际存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的过程,必须以客观实际为依据,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从中找出客观规律性。调查研究如果不能如实反映客观实际存在,而是弄虚作假、以偏概全,或者先入为主,提前定框框、下结论,再从客观实际中“找依据”,就做不到按客观规律办事。其二,从辩证法角度看,调查研究要求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唯物辩证法注重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调查研究需要围绕主题调查收集方方面面的信息,从中分析出内在的联系、蕴含的规律和问题的本质,形成一定的结论,制定相应的政策,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2]P283的过程。事物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2]P115。调查研究体现了矛盾的一般性和特殊性,通过“解剖麻雀”方式,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从而总结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经验,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其三,从认识论角度看,调查研究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在实践中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的过程。调查研究是对大量和零碎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分析、综合,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事物本质,找出内在规律,是一个“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2]P296的过程。调查是基础,研究是关键,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导致真伪并存、表里难辨。而得到理性认识并不等于调查研究的完成,还需要根据变化了的实际重新开展调查研究,重新獲得感性认识,以便得到符合当下条件的经验、结论、政策。另外,从唯物史观角度看,调查研究强调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蕴含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思想。
二、传承调查研究这一党的优良传统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不难发现,调查研究贯穿党的各个历史时期各个阶段,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密码,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传家宝,必须“始终坚持”“不断加强”。
其一,调查研究是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思想方法。实事求是就是要从客观实际出发,要一是一、二是二,而不是唯书、唯上。调查研究必须建立在掌握的客观实际情况之上。毛泽东率先在中国共产党人中提出并重视调查研究和实事求是。他在《兴国调查》前言中指出:“实际政策的决定,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坐在房子里面想像的东西,和看到的粗枝大叶的书面报告上写着的东西,决不是具体的情况……详细的科学的实际调查,乃非常之必需。”[3]P254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深入实际相继作了寻乌调查、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等,作出正确的阶级分析和策略,为探索出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土地政策、革命道路、阶级路线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深入各地调研、反复研究论证,提出了“小康之家”的概念,党中央据此逐步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为研究制定“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带头赴各地考察调研,主持召开座谈会,当面听取各方面对制定“十四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不断论证,形成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指明了方向。可以说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离不开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
其二,调查研究是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工作方法。群众路线强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只有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一线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为正确决策提供科学参考。毛泽东在寻乌县调查时,采取的就是深入群众进行实地调查。他深入田间地头帮助老农干活,和群众聊家常,深入工会、店铺,召集熟悉当地情况的各类人群开了十多天的调查会,弄清楚了当地农业生产、物产、农民收入状况,了解了商品经营品种、各类人群的政治倾向和思想状况,最后写就了《寻乌调查》。习近平总书记是事必躬亲、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的典范。在正定、宁德等地方主政期间,他都是深入每一个地方开展调研。党的十八大以来,他的脚步走遍全国大江南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进行调查研究,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这样才能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这也是中国共产党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工作方法。
其三,调查研究是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调查研究深不深、实不实,关乎作风建设硬不硬。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对不注重调查研究的主观主义作风提出严厉批评,认为这是一种“极坏的作风”,“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提出“在全党推行调查研究的计划,是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4]P797、800、802。1941年8月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指出,我党“必须力戒空疏,力戒肤浅,扫除主观主义作风,采取具体办法,加重对于历史,对于环境,对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具体情况的调查与研究”[5]P531。1961年,毛泽东多次做关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讲话,提出1961年要成为“一个调查年”。3月23日发出的《中共中央关于认真进行调查工作问题给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的一封信》指出:“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调查没有发言权,必须成为全党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的首要准则”“只要在全党坚持这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作风,我们目前所遇到的问题就一定能够比较顺利地得到解决,我们的各方面工作就一定能够得到迅速的进步”[6]P200。十八大后制定的“中央八项规定”第一条,就是要改进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号召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并身体力行,为广大党员干部作了表率。可以说调查研究在作风建设中具有重要位置。
三、掌握调查研究方法,提升调查研究能力,有力助推工作
调查研究有法可依、有矩可寻。掌握正确的调查研究方法有助于提高工作、决策的科学性,这是当前党员干部应该具备的一项能力。
一是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和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使调研的过程成为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领悟的过程,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7]“在调查研究中能不能、敢不敢实事求是,不只是认识水平问题,而且是党性问题”[1]。作为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调查研究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在调查研究中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掌握,特别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牢记初心使命,增强大局意识、全局观念,使制定的政策更加符合实际、符合群众意愿,把调查研究作为践行党的宗旨的重要内容,作为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政策水平。
二是要做到“深、实、细、准、效”。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开篇即对党员干部的调查研究提出“深、实、细、准、效”的五字要求。所谓“深”,就是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去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所谓“实”,就是要轻车简从,“掌握全面、真实、丰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做到耳聪目明、心中有数”[8];所谓“细”,就是要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好的听,不好的更要听,深入分析问题,掌握全面情况;所谓“准”,就是要对大量和零碎的材料进行加工分析,总结内在规律,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决策;所谓“效”,就是要通过调查研究来解决问题,“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1]。这五字要求为广大党员干部掌握调查研究方法提供了遵循、方向和方法指导。
三是要坚持制度化、常态化开展调查研究。制度建设要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完善,切实抓好落实,使调查研究成为各级领导干部自觉的经常性活动。为了使调查研究成为领导干部工作的自觉的、经常性的活动,避免调查研究只是“蜻蜓点水”、流于形式,就必须将调查研究制度化、常态化。首先是坚持和完善调研论证制度,须知决策是在调查研究之后,而不是之前,明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其次是坚持和完善调研工作制度,要拿出一定时间带头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亲自主持重大课题调研。再次是坚持和完善调研联系点制度,用好蹲点调研这个基本的工作方法,蹲下来“甘当小学生”“解剖麻雀”,不搞作秀式调研,而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践,要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这应当成为党员干部“自觉的经常性活动”。
四是要在方式和手段上不断创新调查研究。唯有与时俱进方能应对当今社会的新形势、新变化、新問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运用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有效方法的同时,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特别是当今社会信息网络化的特点,进一步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调研方法……并逐步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调研领域,提高调研的效率和科学性。”[1]他多次围绕国家大数据战略、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媒体融合发展等开展一线调研和集中学习。他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懂得大数据,用好大数据,增强利用数据推进各项工作的本领,不断提高对大数据发展规律的把握能力,使大数据在各项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9]当前,我国进入“十四五”时期,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形势和时代要求,要做好新时代的调查研究,必须在继承传统调研方法基础上,创新开展各方面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回应群众关切,研究制定符合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的战略、方针、政策、措施,有效发挥调查研究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学习时报,2011-11-21.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8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6]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7]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9(13).
[8]习近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N].学习时报,2012-05-28.
[9]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 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N].人民日报,2017-12-10.
[作者简介]王媛,女,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史出版社编辑,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党建。
责任编辑 / 彭月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