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菌菌
讲述活动要求幼儿能够围绕一定的主题以独白的方式用连贯性的语言进行表达,同时要求内容丰富、思路清晰。由此可见,讲述活动对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教师的指导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此类活动很难把握。幼儿的讲述能力主要通过看图讲述来提高,而在看图讲述活动中往往存在诸多问题,教师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幼儿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地发挥,很难自主地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如何在看图讲述中促进幼儿自主表达,提高幼儿讲述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基于幼儿生活经验、年龄特点选择活动图片、内容
讲述活动在活动目标、活动内容、语言规范要求和适用范围等方面区别于谈话活动。谈话活动主要是在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进行的,一般围绕日常生活开展;而讲述活动则要求以幼儿为中心,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选择一些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且印象深刻的内容为讲述主题。3—6岁儿童讲述能力和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在看图讲述活动中,教师在选择图片时应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也应着重考虑图片内容是否贴近幼儿生活,是否为幼儿所理解,选择在幼儿认知范围内的图片,幼儿一看到图片就有讲述的欲望。相反如果幼儿对图片内容不够熟悉,则会影响讲述的效果。比如小班幼儿生活经验和感悟较少,在选择时应偏向有具体情节的图片内容,便于幼儿理解和讲述;中大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较为快速,讲述水平较小班幼儿高,同时也有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在内容选择上可以偏向兼具深刻内涵的图片,使幼儿可以进一步观察和感悟,提升讲述能力。不仅如此,教师还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加强对幼儿讲述能力的锻炼,熟能生巧,养成看到图片就能讲述的习惯。
二、营造轻松开放的氛围,鼓励幼儿自主表达
在活动中有了轻松开放的良好氛围,幼儿能无压力地进入活动,从而能产生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这样更有利于活动的顺利进行。在看图讲述活动中也是如此,在教师营造的良好氛围下,更能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从活动的导入到具体实施,再到教师的指导和评价都应是积极的、正面的,不能因为幼儿一时语塞而否定幼儿。
(一)轻松式的导入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活动导入不仅能够安定幼儿情绪,更能引导幼儿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在开展看图讲述的活动中,轻松愉快的导入方式能将幼儿注意力自然而然地引到图片的内容上来。无论是形象的教具辅助,还是有趣的游戏渗透或者从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切入,都不失为一种好的导入方法。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下,能更好地进入活动,融入主题。
(二)启发式的引导
在活动中,教师用启发式的语言引导幼儿去观察、思考和感悟图片中的内容。幼儿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习观察图片,一步步思考,获取经验,逐步提高讲述和表达能力。教师通过开放式的提问,打开幼儿思维的大门,通过适度的追问,引导幼儿不断发现新内容,在教师提问—幼儿回答—再提问—再回答的良性循环下,帮助幼兒挖掘图片蕴含的深意。教师在注重启发幼儿的同时,还应注意表情、语调、动作等的使用,向孩子传达鼓励、信任与期待。这样既能使幼儿理解角色语言,又能促进幼儿进一步表达。
(三)信任式的互动
信任是良好师幼关系的基础,也是师幼互动的前提。教师在活动中与幼儿建立积极有效的互动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可能始终引导幼儿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活动中来。很多幼儿都是心中明白,但却表达不清,教师应及时对幼儿进行表扬,适当指出幼儿的不足之处,更要关注幼儿的需要,为幼儿提供必要的帮助,这样幼儿才能跟随教师的思路将自己的所想慢慢表达清楚,从畏畏缩缩到侃侃而谈。
例如在一次看图讲述活动《路上的香蕉皮》中,导入活动之后,班里的一位幼儿就站起来说:“有只小猴子,还有小兔子,还有小熊,小兔子滑倒了就哭了。”我皱着眉头,变换语调紧接着问:“为什么小兔子会滑倒呢?”“因为小猴子扔香蕉皮在地上,它就滑倒了。”他说。“后来发生什么事了呢?”我期待他能够继续回答。那个小男孩难为情地说:“然后小熊来了,小兔子就站起来了。”我继续问:“小猴子是什么心情呀?”“刚开始很开心,到后面就有点不开心了。”我带入故事情绪用疑惑而又忧愁的表情继续追问道:“怎么样才能让小兔子以后不滑倒呢?”“不能乱扔香蕉皮。”他回答道。我积极鼓励他说:“你说得很好,能不能把你刚刚说的连在一起讲呢?”“有一只小猴子,还有小兔子,还有小熊,然后小兔子踩到香蕉皮了,然后摔倒了,就哭了,嗯,小猴子有点不开心了,不能乱扔香蕉皮。”他说得有点激动。我笑着说:“你的声音很响亮,也说到了图片里发生的事情,很棒!下次可以说得更加连贯和完整就更好了。”紧接着我继续问了其他幼儿,希望他可以将图片内容完整连贯地讲述出来。通过我不断引导和鼓励,幼儿将图片的内容讲述逐渐完善,表达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三、进行“支架式”教学,促进幼儿自主表达
教师应做有帮助的倾听者,让幼儿成为更好的讲述者,因此在讲述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尤为重要。在看图讲述活动中,教师进行“支架式”教学,在教师的启发与支架的帮助下,使幼儿将图片内容讲述得更完整更清晰。往往幼儿在看到图片时,只能看到最表面的内容,比如图片上有谁,在干什么等等,很少能看得很完整,极少幼儿能看到其中蕴藏的深刻含义。所以,在幼儿讲述的时候,教师的“支架式”指导非常必要。从图片中找到幼儿感兴趣之处作为切入点,建立支架进行开放式指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进行思考,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探索事物可能出现的情况合理推理和创编。比如在看图讲述活动《小羊过桥》中,小羊掉进河里之后会发生什么呢?小羊怎样才能顺利通过独木桥呢?幼儿教师适时的启发引导和支架教学能帮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合理推理,更准确地讲述和表达,使幼儿逐渐建立语言思维,从一问一答逐渐到自主表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皮亚杰理论认为,语言对思维有着促进作用。幼儿语言的发展也是幼儿智力发展的体现。看图讲述在幼儿园讲述活动中占有较高比重,在提升幼儿讲述能力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幼儿进行发散思维,提高幼儿的观察力、理解力和语言组织力。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了解和掌握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充分发挥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主体性,有的放矢地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