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三重逻辑

2022-04-21 18:18孙磊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民族政策中华民族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地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推动民族工作取得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理论逻辑、时代逻辑、价值逻辑的有机统一。从理论逻辑看,它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从时代逻辑看,它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的互动关系中回答民族工作时代命题。从价值逻辑看,它是坚持维护国家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协同。在今后的民族理论研究和民族工作实践中,要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认知和把握。

关键词:民族工作;民族理论;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378(2022)01-0016-12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先后召开两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如何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作出系列重要部署。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团结奋斗。他同时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念,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积累了把握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最大的政治成果,就是总结提出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内涵丰富、逻辑缜密,是对十八大以来党的民族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升华,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民族工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如何实现民族工作创新发展”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党的治国方略在民族工作领域的集中体现,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进入了新境界,是新时代推进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界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研究成果颇丰,聚焦背景、内涵、意义等方面。但是前期相关研究主要是对具体观点进行总结,相对缺乏大跨度的逻辑梳理。为此,从理论维度、时代维度、价值维度上深化对这一重要思想的研究,对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党的百年民族工作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二、理论逻辑: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理论是时代和实践的产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不是天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赓续与发展,是对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继承与发展,是对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吸纳与升华。

(一)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赓续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其继承、捍卫和发展者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集中体现在对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以及解决民族问题的途径等方面。其一,民族是一定的历史范畴,有其自身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紧密相连,私有制是民族剥削和民族压迫产生的根源,解决民族问题要从根本上消灭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其二,主张民族平等,反对民族压迫。其三,各民族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民族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民族而长期生息繁衍,都有自己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优点和特点。其四,民族差别、民族问题将存在很长时间。民族消亡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五,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对民族问题的认识不应局限于民族现象本身,它既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也只有在社会总问题解决的进程中获得解决。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我國民族理论的源头活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赓续与发展。其一,依据民族问题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一般规律,坚持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将民族问题纳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高度进行审视,寻求破解民族问题之道。其二,坚持将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总钥匙,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三,坚持将民族平等团结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旗帜,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团结的理论。其四,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从祖国统一、民族复兴、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共同繁荣发展的视角,深化对新时代民族工作长期性、复杂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二)对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继承与发展

在近代,中国面临着反帝反封建反分裂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中国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不懈探索。在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反侵略、反分裂的行动纲领,也提出了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行动指南。长征途中,党在藏族地区建立“中华苏维埃中央博巴自治政府”、在回民地区建立“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团结各民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抗日的基本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党从中国国情出发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创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不断推动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实际出发,先后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等为核心内容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包括消除民族隔阂,实现各民族紧密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慎重稳妥地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等方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时期民族工作实际,推进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不断发展,提出了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搞好团结、消除隔阂,要从“两个大局”看待民族工作,“观察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是看那个地区能不能发展起来”等论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冷战后我国民族问题的新形势新变化,提出了深刻认识民族问题的“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重要性”,“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进入21世纪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把握国内外形势,提出了新时期民族工作“两个共同”的主题,提出了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三个不容”重要论断,即“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们党处理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优势不容削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启了从“大国”到“强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实践,创造性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深刻总结党的民族工作百年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推向了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其一,继承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工作重要性、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等方面内容。这些内容集中体现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八个坚持”)、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提出的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九个坚持”)。其二,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统筹安全和发展两件大事,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创造性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其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三,把“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总目标,阐释了“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将民族团结理论发展到新阶段。其四,提出了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间的关系,丰富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内容。从“多元一体”辩证关系中去认识中华民族和各民族之间关系,提出了“四个共同”和“五个认同”的重要论述,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关系的理论。其五,在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方面,指出“要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实际、以公平公开为原则,突出区域化和精准性”。其六,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提出了“要充分考虑不同民族、不同实际、不同地区的实际,统筹城乡建设布局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对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中华民族历史观、中华文化与各民族关系、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民族地区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也作出了重大创新性阐释。这些阐释在2021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被概括为“十二个必须”。

(三)对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吸纳与升华

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是由费孝通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中华民族包括的五十多个民族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化,最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不仅是共同的地缘和生活环境把各族人民密不可分地联结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共同的历史命运和光明前途把各族人民亲密无间地凝聚在一起。中国共产党先后提出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三个离不开”、“四个共同”等论述,都是对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进一步升华了多元一体格局理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统一多民族、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国情进行了深刻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两者辩证统一。”“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四个共同”即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论述,进一步阐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论的深刻内涵,提升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论的理论高度。习近平总书记用“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对“多元”和“一体”关系作了形象比喻。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要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对我們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等具有重要启示,也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华民族与各民族“一”和“多”的关系、各民族间“同”和“异”的关系、民族政策“恒”和“变”的关系提供了理论遵循,体现了对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吸纳与升华。

三、时代逻辑: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的互动关系中回答民族工作时代命题

恩格斯认为:“每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应时代之变、发时代之声、顺时代之势,回答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如何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应时代之变:从历史和现实的时空架构中把准民族工作的时代脉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从历史和现实的时空架构中把准民族工作的时代脉搏。

从历史来看,中华民族经历了从“自在”到“自觉”再到“自为”的伟大转变。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有少数民族融入汉族,也有过汉族融入少数民族的现象,但更多的是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在历史发展中,各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是历史常态。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是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在近代,面对西方列强入侵和亡国灭种的危机,尤其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儿女团结抗争,建立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在近代以来抗争西方列强的百年历程中,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进一步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令世人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已然作为一个“自为”的民族实体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从现实来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党的领导下,各民族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民族识别,采取了一系列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民族政策。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把发展作为民族工作的重要方面,出台了系列政策举措,实施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政策,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党的十八大后,党把少数民族、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精准脱贫,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步入了“强起来”的“快车道”。

(二)发时代之声:从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中回答民族工作的时代命题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既是一个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实践遵循。它从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中回答了新时代民族工作“做什么”“怎么做”的时代命题。

从理论上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2021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为“十二个必须”。一是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二是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三是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四是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五是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证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六是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七是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实施,支持各民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八是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九是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十是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一是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教育引导各民族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十二是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提升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十二个必须”构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从逻辑结构上看,第一条到第四条是总体要求,从民族工作历史方位、重要任务、主线、中华民族历史观方面提出总的要求。第五条到第十一条围绕一律平等(基石)、民族大团结(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制度)、构建共有精神家园(纽带)、交往交流交融(途径)、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方法)、维护国家统一(最高利益)方面具体展开。第十二条论述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政治保障)。从具体内容上看,“十二个必须”体现宏观与微观有机结合。第一条到第三条是宏观层面,围绕“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定位与目标、任务与主题、主线与主责”,从整体认知上回答新时代民族工作“重要定位与重大意义”问题。第四条到第十二条是微观层面,围绕“民族历史观教育、践行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维护国家统一、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等,从微观举措上回答新时代民族工作“怎么做”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其核心要义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从实践上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在民族工作实践中产生,必将指引新时代民族工作实践创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大力推进实施精准脱贫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得到了全面发展。2020年底,全国民族自治地方420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实现整族脱贫。民族八省区“十三五”时期GDP增长6.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回顾这一时期,民族地区正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国务院划定的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共有680个县,其中371个地处民族自治地方,占54.6%。2020年最后宣布脱贫的52个贫困县,基本上都集中在民族地区。

在肯定民族工作实践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深刻研判新时代民族工作环境所发生的重大变化。脱贫攻坚战取得了重大胜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与全国人民一起迈进了小康社会。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民族大迁徙大交流大融合局面形成,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日益增强,我国民族关系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要在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共同性,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更好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也是在纠正民族问题认识上的误区、纠正民族工作实践中的偏差中产生,必将指引新时代民族工作实践的发展。

(三)顺时代之势: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互动中指明民族工作的时代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聚精会神地搞建设,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和谐稳定的国内环境,一个是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互动中指明了民族工作的时代方向。

從国内看,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期。一方面,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现了精准脱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各族人民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强,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著增强。另一方面,民族复兴道路上还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相对突出,影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因素仍然复杂多样,民族领域意识形态斗争仍然尖锐复杂,国际势力干扰破坏我国民族团结的风险不容小觑。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地区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存在;各民族大迁徙大交流大融合趋势不断增强,但影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各种因素仍然复杂;城市民族事务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水平仍待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推广仍需加强。总体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不断巩固,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政治、法律、社会、心理基础等方面工作仍任重道远。

从国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思潮并存,文化多元化与文明冲突论交织。自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来,西方国家经济的低迷、政治的极化、社会的撕裂,引发了新一轮种族、民族主义问题的回潮。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面对全球化和权力转移的焦虑,特别是对中国疫情防控过程中所显示的软硬实力的担忧,西方保守主义势力将中国视为种族、民族主义情绪宣泄和投射的对象,催生了当下西方涉疫情反华民族主义浪潮”。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继续利用所谓“民族问题”对我国进行遏制打压。西方国家涉民族的反华言论,实质上是将其国内种族、民族主义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转嫁到中国,企图借助种族、民族议题形成对中国的遏制,从而达到破坏我国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目的。

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冷静分析和深刻研判,将新时代民族工作融入国内国际互动的大视野,提出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我国民族工作的时代方向与宏阔视野。

四、价值逻辑:坚持维护国家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协同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维的价值意蕴。具体来说,它以国家统一为最高利益,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根本目标,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方案。

(一)以维护国家统一为最高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有序、科学、高效地应对疫情,凸显了中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随着国际力量对比呈现“东升西降”的态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到处散布所谓“中国威胁论”,肆意抹黑中国。近一个时期以来,美国等加剧运用香港、台湾、新疆和民族、宗教、人权等议题攻击中国。西方国家借民族议题打压中国,也对我国的民族工作产生诸多消极影响。一方面,有关西方国家为了维护霸权地位,不断利用钓鱼岛争端、南海争端、中印边界问题等煽动中国周边国家利用领土争端或其他借口向中国发难。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打着“民族”“宗教”“人权”旗号,推动我国民族议题国际化,给我国民族关系带来风险挑战。祖国统一、国家安全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多种场合多次强调要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他提出:“坚持维护祖国统一,这是国家最高利益所在、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决反对一切民族分裂活动。”他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新疆发展稳定,事关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他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西藏工作必须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为着眼点和着力点。他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教育引导各民族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同时,要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要守住意识形态阵地,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持续肃清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思想流毒。”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的战略高度,对新时代民族工作与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关系的阐释,是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重大创新成果,彰显了以国家统一为最高利益的价值指向。

(二)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根本目标

2015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指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根本目标,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总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全体中华儿女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在为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意味着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意味着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真诚意愿。”其二,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民族工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结合、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紧密结合。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纳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价值意蕴深远。其三,以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为民族工作重要任务,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不仅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导向。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是抽象的文化符号,而是有着丰富的内容指向,包含利益、制度和价值等要素。以社会为价值主体,价值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内容:“一是目标性价值,指人们对生活的質量、生存样态的总体期望,即人们想过什么样的社会生活;二是工具性价值,指人们对达到这种期望生活应采取的行为价值准则或实践价值原则,即人们怎样才能过上自己期望的社会生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是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的价值要求。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56个民族应该作为一个整体,实现共同发展进步。推进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要从以下方面着力。其一,民族地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民族地区要立足实际,融入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绿色发展理念在民族地区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将生态观注入民族发展新动能并提升到生态治理和生态文明的新高度。对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区实现差别化政策,强调生态文明重要性和优先性,将生态观和民族观紧密相连,着重强调把“青山绿水”转化成“金山银山”的能力。其二,继续对民族地区实施差别化支持政策,加强对口支援、东西部协作,推动民族地区尽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其三,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必治边的重要论述,加强新时代安边固边兴边工作,强化人口与经济支撑,完善沿边开发开放政策体系,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确保边疆巩固和边境安全。

(三)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方案

现行全球治理体系主要建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定程度上反映基于权力政治的西方国际关系理念和国际政治思维方式,具有明显的“西方中心主义”色彩。其基本特征是经济掠夺、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一方面,随着西方国家经济衰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国际力量对比逐渐呈现“东升西降”的趋势,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另一方面,全球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问题层出不穷,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种族、民族主义回潮,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的共同性挑战越来越多。面对世界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和人类全球性问题带来的诸多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重要演讲,呼吁国际社会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2017年1月,他在日内瓦万国宫发表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旨演讲,全面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

当前,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在国际上,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在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同时,为促进建立更为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促进包括世界民族事务在内的全球治理更加合理有效而提出的新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既倡导合作共赢与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也蕴含着对世界民族问题的关注,以及处理世界民族问题的“善治”思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民族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做到了统一与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同时将民族问题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对世界其他国家处理民族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准确把握了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特征,对世界发展趋势作出了客观判断,顺应了全球化大势,回应了各国谋求解决包括民族问题在内的全球性问题的共同关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认同,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五、结语

环顾当今世界,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是多民族国家,普遍面临如何处理好民族问题的任务。西方国家先后采取的民族迫害、种族隔离、同化、多元文化主义等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或道路,都没能较好处理和解决好民族问题。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在处理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实践探索中,始终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相结合,与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情相结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形成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筹安全和发展两件大事,应对日益復杂的外部挑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理论逻辑、时代逻辑、价值逻辑的有机统一。在今后的民族理论研究和民族工作实践中,要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认知和把握。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李克强主持  栗战书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  汪洋讲话[N].人民日报,2021-08-29(1).

[2]  乌小花,郝囡.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新发展——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解读[J].民族研究,2017(4):1-10+123.

[3]  邓新星.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的产生、内涵与意义[J].民族学刊,2017(5):69-76+120-122.

[4]  郝时远.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研究述评[N].中国民族报,2017-07-07(5).

[5]  周大鸣.习近平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109-116.

[6]  吴月刚,肖锐,金炳镐.试论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体系[J].民族研究,2017(6):12-22+123.

[7]  李良品,葛天博.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重要思想初探[J].民族研究,2018(3):1-14+123.

[8]  胡清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六个主要问题[J].实践(思想理论版),2020(2):28-30.

[9]  严庆.深刻理解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6):41-48.

[1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03.

[11]  何龙群.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2-30.

[12]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232.

[13]  洪鉴.毛泽东的民族思想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11):22-25.

[14]  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4.

[15]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47.

[16]  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民族理论学习纲要[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17]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科学发展观的崭新篇章——十六大到十八大的民族工作[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18]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1.

[19]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

[20]  罗宇凡.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实现历史性跨越[N].人民日报,2015-10-02(1).

[21]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9月27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4.

[2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82.

[2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66.

[2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8.

[25]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9月27日)[N].人民日报,2019-09-28(2).

[26]  王灵桂.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EB/0L].(2021-11-03)[2021-12-20].http://www. cssn.cn/mzx/202111/t20211103_5371353.shtml.

[27]  郝亚明.从五个时间节点来深刻把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J].西北民族研究,2021(4):16-22.

[28]  中共国家民委党组.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21-11-08(12).

[29]  李学保.新冠疫情全球爆发背景下西方种族、民族主义现象透视[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3):123-130.

[30]  林华山,龚静阳.大安全与大统战:国家治理中统一战线领域风险防范与化解[J].统一战线學研究,2021(4):74-92.

[31]  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  团结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疆  李克强俞正声讲话  张德江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出席[N].人民日报,2014-05-30(1).

[32]  史本林,丁瑞,闫亚雄.习近平新时代治藏方略的创新与发展——以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为中心的思考[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1-7+153.

[33]  习近平在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强调  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5-10-01(1).

[34]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N].人民日报,2021-07-02(2).

[35]  习近平谈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EB/0L].(2015-06-25)[2021-12-20].http://

cpc.people.com.cn/xuexi/n/2015/0625/c385474-27204268.html.

[36]  曾荻,郭开强.论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的基本内涵[J].思想教育研究,2019(1):9-13.

[37]  吕峰.“团结—治理—共享”: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论述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6):22-29.

[38]  王公龙.构建人类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62.

[39]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2017年1月18日,日内瓦)[N].人民日报,2017-01-20(2).

[40]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9.

DOI:10.13946/j.cnki.jcqis.2022.01.002

作者简介:孙磊,中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湖北医药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1世纪民族主义的发展及其对未来世界政治走向的影响研究”(19ZDA13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西方之乱’中的种族、民族主义回溯及其应对之策研究”(20AMZ013)

引用格式:孙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三重逻辑[J].统一战线学研究,2022(1):16-27.

猜你喜欢
民族政策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画作品展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做人美德
季札挂剑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
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在云南地区的实践效应
斯大林的民族理论
热热闹闹过大年
从国家兴衰看前秦民族政策之得失
论国民经济恢复的成功经验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