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等待,还能做什么?

2022-04-21 07:14:39曹然
中国新闻周刊 2022年13期
关键词:航司民航业调查员

曹然

东航MU5735航班飞行器事故发生的当晚,我收到埃航ET302航班遇难者家属集体诉讼代理律师的一封邮件,大意是对事故发生深表震惊,同时提醒记者们:发生在2019年的ET302航班事故的最终调查报告迄今尚未公布,遇难者家属们有关赔偿的集体诉讼也因此没有进展。

民航飞行器事故是极其罕见的,所以我们迫切地想知道真相,但获得真相的过程又是无比漫长的。事故调查员与安全专家们已经说了太多让我们耐心等待的理由,但在等待的过程中,人们还能做些什么?

民航业已经开始了安全大检查,强调全覆盖、无死角,一追到底、整改到位。多位安全专家和民航业人士都表示,安全检查并不是针对可能的事故原因进行整改,而是借此机会全面摸排安全隐患,近年各航司出现的事故征候、客机QAR数据显示的机队不良操作习惯,都是检查的重点。除了机组,地勤、机务、签派、空管、机场、航司管理……整个流程上没有人会置身事外。

事故调查员也会借调查的机会对民航安全的全流程进行细致的梳理和纠错、纠偏。2014年发生的马来西亚航空MH370航班失联事件,事故原因至今没有结论,但调查过程中发现的吉隆坡机场货物安检问题、东南亚各空管区处理突发事件时的应急沟通问题等,都已得到整改。

本世纪以来,中国民航业长期保持全球最佳的飞行安全纪录之一,又在疫情前处于爆发式增长中,难免让一些新入行者欠缺对重大事故的认知。有资深业界人士就披露,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重大事故后,行业一度形成一些严格的操作习惯,但新飞行员对这些“手册没要求”的内容认识不足。如今需将一些优良传统重新培养起来。

安全检查的预期结果之一,是让民众恢复对民航安全的信心。官方数据显示,疫情前的2019年航空运输业GDP产出超过3700亿元人民币,从业人员超过70万。人类航空史告诉我们:当一个国家的民航业发展良好时,安全水平往往也较高。如今,全球民航业都亟需回到这一“良性循环”中。

对媒体而言,持续关注与跟进是我们最重要的任务。2018年,马来西亚政府和海底搜寻公司启动了最近一次大规模搜寻MH370航班失联客机的行动,《中国新闻周刊》采访参与搜寻划界工作的各方人士,完成了中文媒体有关那次搜寻为数不多的一篇深度报道。或许这就是媒体参与民航事故报道的意义:用客观、理性、科学的报道,照亮通往真相与安全之路。

封面反饋

12/2022 总第1038期

@陈金:作为一名从业人员看,文章还是比较客观的。安全管理从来都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也没有绝对的安全,但可以逐步提高安全裕度,尽最大能力减少不安全事件和事故的发生。

中国新闻周刊编辑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国新闻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读者来信

《疫情下的“抢菜焦虑”》

解决生活必需品是封控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浅秋)

猜你喜欢
航司民航业调查员
提升乡村社会调查员素养浅析 以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员为例
NOAA联合航司推出温室气体追踪新技术 可测量飞机飞行途中温室气体
海外星云(2021年6期)2021-10-14 07:20:18
“随心飞”变“闹心飞”,薅羊毛套路有多深?
更正说明
民航管理(2020年7期)2020-12-02 15:18:07
黑票代
我国家事调查员运行现状研究
法制博览(2017年25期)2017-01-28 05:55:26
如何凝聚人心,确保民航业持续健康发展
建立社会调查员制度,深入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教育活动
中国火炬(2013年9期)2013-07-24 14:19:47
转型发展时期中国民航业管制政策
农村辅助调查员管理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