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检科体检人员采血风险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

2022-04-20 10:18金绍辉刘春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静脉满意度因素

金绍辉 刘春梅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发展,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对于健康生活的意识观念也随之上升,因此近几年进行体检的人数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体现了居民对健康体检需求量的不断提高[1]。为满足居民对于健康体检的需要,一个特殊的医疗卫生部门,即健康体检中心随之成立。居民在健康体检中心中可以体验到不同于其他医疗科室的护理服务,对于体检人员的安全保障也相对更加完善。静脉采血是健康体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但临床显示静脉采血过程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风险性[2]。部分体检人员在静脉采血或等待过程中会出现晕血、晕针和低血糖昏迷等不良反应,且管理不当造成的漏检误检事件也时有发生,另外,还有部分体检人员在接受采血后出现了针刺部位感染等不良情况[3-4]。种种临床实践均表明加强静脉采血过程中的管理力度,提高静脉采血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5]。常规的护理措施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体检人员的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但不良事件发生率仍然较高,体检人员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和质量评价较差[6]。进行风险因素分析能够有助于总结出影响采血风险的主要因素,并可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以提高安全性,该护理模式强调“以人为本”,是一种新型护理手段,对于提高护患关系,缓解体检人员不良情绪,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体检人员满意度等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7]。本研究通过对大量在本健康中心接受采血操作的体检人员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采血过程中的主要风险因素,并对此制定了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对策。以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本健康体检科接受体检的4 500例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该护理管理对策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结果对于降低静脉采血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体检人员的满意度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首先对2019年2月—2020年1月在本健康体检科接受采血的4 000名体检人员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总结采血风险因素,其中男性体检人员2 217名,女性1 783名,年龄19~70岁,平均(42.33±6.57)岁。然后制定针对性的护理风险管理对策并实施,以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本健康体检科接受体检的4 500名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 250名。对照组中男性1 263名和女性987名,年龄20~69岁,平均(40.65±7.39)岁;研究组中男性1 199名和女性1 051名,年龄19~70岁,平均(41.48±8.27)岁。两组体检人员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两组体检人员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首先成立专门的小组对2019年2月—2020年1月期间在本健康体检科采血的4 000例体检人员的临床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采血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3类:(1)体检者自身状况风险因素,不同体检者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状况各有不同,女性体检者出现紧张心理导致晕血的比例较高;部分患者由于自身存在低血糖症状,空腹等待采血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昏迷的情况;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接受采血后易出现较为严重的渗血情况。(2)暴露危害风险因素,血液外漏、针刺伤等可导致医护人员或者其他体检人员直接或间接接触某位体检人员的血液,若该人血液中存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等具传染性病原体,则会加剧接触人员的感染的风险。(3)采血操作风险因素,经分析发现引起穿刺部位发生细菌感染多是由操作器具或环境未严格达到无菌条件导致的;此外,穿刺部位的瘀斑和血肿等不良情况的发生于穿刺操作不规范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然后根据主要风险因素制定个性化的风险管理对策,优化护理的流程和制度。对研究组的体检人员在采血过程中按照风险管理对策给予干预,具体内容为:(1)组建风险管理小组,加强专业培训。由技术能力强、经验丰富且责任性强的护士组建成小组的形式,参与风险管理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包括健康知识、采血安全知识、静脉穿刺实训以及沟通技巧和服务礼仪等,并通过将绩效与出错率挂钩的方式提升护士对风险管理的重视,提高成员的风险意识。(2)采用单人核对制,护士在拿到体检化验单后要对体检人员的信息进行详细核对并即可进行采血,防止出现漏检误检的情况。(3)改善采血环境,加强无菌化管理。通过在环境中放置一些采血流程图向体检人员进行静脉采血知识的相关科普,缓解体检人员采血过程中出现的紧张、焦虑等情绪;对采血环境及采血器具进行严格的无菌化管理,防止体检人员采血过程中发生过细菌感染。(4)优化采血流程,总结采血风险。对采血过程中物体的放置位置和顺序、医疗废物的处置、项目核对等工作均进行详细的规范并严格按照流程操作。对采血过程中体检人员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制定风险预案的实施效果等均进行详细的记录并总结分析,从而加强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应对能力。对照组的体检人员还是按照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进行采血干预。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差异,具体包括漏检误检、晕血晕针、低血糖和淤血肿胀等。(2)比较两组体检人员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情绪的改善情况差异,采用焦虑自评量表[8]进行评价,<50分表示无焦虑,≥50分表示存在焦虑,分值越高,焦虑程度越强。(3)比较两组体检人员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及质量评价情况差异,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评价,问卷内容和形式参照龙慧玉(2020)[7]的方法制定,分值越高表明体检人员对护理的满意度和质量评价越高:根据院内自制的护理满意度以及质量量表进行评价,80~100分表示十分满意/质量高,60~79分表示满意/质量良,59分以下表示不满意/质量差。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软件SPSS 22.0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体检人员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通过表1可以看出,研究组体检人员采血过程中晕血晕针、低血糖和淤血肿胀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体检人员风险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例(%)]

2.2 两组体检人员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情绪的改善情况

护理前两组体检人员的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体检人员的焦虑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体检人员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体检人员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评分(分,±s)

表2 两组体检人员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评分(分,±s)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t值 P值对照组(n=2 250) 60.15±3.02 50.61±2.43 116.742 <0.001研究组(n=2 250) 60.08±2.46 38.37±1.70 344.384 <0.001 t值 0.852 129.909 - -P值 0.394 <0.001 - -

2.3 两组体检人员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和质量评价

表3中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组,研究组的体检人员对于护理干预的满意度明显更高且对护理质量的评价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体检人员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和质量评价(分,±s)

表3 两组体检人员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和质量评价(分,±s)

组别 满意度 护理质量对照组(n=2 250) 82.67±5.68 85.01±3.47研究组(n=2 250) 92.91±2.27 94.93±1.80 t值 79.408 120.373 P值 <0.001 <0.001

3 讨论

健康体检科与传统的临床科室不同,其服务对象多为来此进行健康体检的居民,因此是具有强烈服务性质的部门,体检人员对于护理的质量、护士的服务态度等都具有更高的要求,想要提高体检人员对于健康体检科服务的质量评价必须确保做到任何一个环节都要万无一失。静脉采血时体检人员接受体检时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静脉采血可以对多项健康指标进行检测,对于提高体检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的临床结果显示,体检过程中的多数风险问题均与采血工作有关[9]。采血过程中的风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且采血护士的临床工作量大,一旦某一环节出现失误就会引发一系列不良事件,如体检人员的晕针、晕血和低血糖等,对于体检人员的健康具有损害作用,也会影响体检人员对本健康体检科的服务质量评价[10]。

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了2019年2月—2020年1月期间在本健康中心接受静脉采血的体检人员临床资料,发现多数不良事件均与三类风险因素有关,即体检者自身状况风险因素、暴露危害风险因素和采血操作风险因素。张俞等[4]同样分析过健康体检科体检人员的采血风险因素,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类似。其中,晕血、晕针和低血糖昏迷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于体检人员自身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并且体检人员在静脉采血过程中出现的焦虑情绪也多与自身心理素质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相关;采血后部分患者出现的伤口细菌感染等严重不良情况则多是由于健康体检科采血人员的操作不当或者环境等消毒措施不到位引起的。这些风险因素的存在对于体检人员的健康具有严重的影响,对此,采用更加严格的管理措施,实施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对策显得十分必要。

有研究显示,采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静脉采血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11-12]。本研究中采用了类似的现代化风险管理对策,针对静脉采血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了优化设置,主要包括组建风险管理小组,加强专业培训;单人核对制的实施;改善采血环境,加强无菌化管理;优化采血流程,总结采血风险。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常规的护理管理方式,采用针对性的管理对策,有效降低了体检人员接受静脉采血过程中晕血、晕针、低血糖、误检漏检和淤血肿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更轻,体检人员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和质量评价也明显更高。该结果与李兆丰[13]的结果类似,提示管理模式的改善对于降低体检人员采血过程中风险,提高体检人员对于健康体检科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具有显著的作用。

综上,本研究对健康体检科体检人员接受静脉采血时的风险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并采用针对性的管理对策探究了其在静脉采血过程中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揭示了该管理模式的良好作用效果,对于减少静脉采血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体检人员的焦虑情绪,提高体检人员对本健康体检科的评价均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静脉满意度因素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腰静脉及腰升静脉变异一例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四大因素致牛肉价小幅回落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DCA循环法的应用实践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