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置入胃管导致穿孔2例

2022-04-20 14:36李相林杨鹏程朱跃王帆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2年1期
关键词:胃管穿孔创面

李相林,杨鹏程,朱跃,王帆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和主要方法,治疗目的是将病变完整剥离,并对剥离病变的边缘及基底切缘进行组织病理学判定,明确是否实现肿瘤组织的治愈性切除[1],相对于外科手术而言,其具有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近些年被临床广泛应用[2]。由于ESD术后大片黏膜缺损后,有并发出血和穿孔的风险[3-4],术后会根据情况置入胃管,以达到减压、引流、促进创面愈合等目的,对缩短患者禁食时间、加快患者康复、减少患者住院时间等有着重要意义。但置入胃管作为侵入性操作,其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为消化道穿孔,如处理不及时会造成严重后果[5]。本中心在开展ESD手术以来,遇到两起胃管置入导致消化道穿孔的不良事件,经早期发现和积极处理后,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1 病历资料

患者1,男性,28岁,于2018年7月25日因“十二指肠球部隆起性病变”收入我科。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超声内镜示:十二指肠球部大弯侧见大小约1.5 cm×0.8 cm的黏膜下隆起,来源黏膜下层,呈稍低回声(图1)。拟全麻内镜下行十二指肠肿瘤挖除术。入院第3天,患者在全麻插管下行ESD切除病变,术中简单过程:内镜前置透明帽,勾刀标记病灶边缘,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靛胭脂配置液,抬举良好,切开刀切开病灶边缘黏膜后沿黏膜下层逐步剥离,见病灶起源黏膜下层,与固有肌层分界不清,用勾刀、IT刀逐步分离,完整切除病灶,创面穿孔,电凝钳处理创面后予以金属夹与尼龙绳荷包缝合,内镜在胃窦直视下使用异物钳夹取胃管头端送入十二指肠球部(图2)。患者术后返回病房诉腹部疼痛不适,伴压痛,考虑为术中穿孔导致轻度腹膜炎,未做特殊处理,继续观察。1 h后患者腹痛持续加重,伴血压偏低(95/45 mmHg),遂予急诊腹部CT检查(图3),疑似胃管头端穿透肠壁进入腹腔,伴少许腹膜后积气。立即转ICU进行急诊床边内镜,进镜至十二指肠球部,见创面6点钟方向胃管头端伸入创面进入腹腔,立即拔出胃管少许,采用金属夹夹闭穿孔部位,并以异物钳夹取胃管头端至十二指肠降部,使胃管头端跨越创面,结束操作。麻醉苏醒后,患者主诉腹痛较前好转,生命体征稳定,转回普通病房。ESD术后病理提示:异位胰腺。

图1 十二指肠球部隆起性病变 A:白光内镜见大弯侧黏膜下隆起,表面光滑;B:超声影像示病变来源黏膜下层,呈稍低回声

图2 患者1 ESD手术过程 A:病变外周标记;B:环周切开;C:完整切除病灶;D、E:钛夹联合尼龙绳荷包缝合;F:置入胃管至球部

图3 急诊CT检查 A:金属夹高密度影(箭头位置);B:肝脏边缘胃管头端高密度影(箭头位置)

患者2,女性,56岁,于2021年6月21日因“胃体黏膜下肿瘤”收入我科。外院胃镜结果(图4)示:萎缩性胃炎伴局部肠化,胃体黏膜隆起性病变性质待查,超声内镜下病变处黏膜下层尚完整。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拟全麻下行ESD切除病变。次日患者在全麻插管下手术,术中简单过程:内镜前置透明帽,黄金刀标记病灶边缘,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靛胭脂配置液,抬举征阳性,黄金刀沿标记外做黏膜切开,并沿黏膜下剥离,术中见多只穿支血管,止血钳充分止血处理,完整切除病灶后标本固定(图5)。病检结果示:低分化腺癌,水平切缘净,未见明确脉管内癌栓剂神经累犯,黏膜下层可见癌,基底切缘可见癌残留。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转外科追加手术治疗。术前外科常规予以置入胃管,置入后患者诉轻微腹痛不适,未做特殊处理,全麻下行腹腔镜探查术时,发现胃管头端部分伸向腹膜腔内(图6),外科术式:胃体恶性肿瘤ESD切除后根治标本+近、远切缘+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病理提示:低分化腺癌,pT1bN3aMx。

图4 胃体大弯黏膜病变 A:大弯侧见一Ⅱc+Ⅱa病灶,表面充血糜烂;B:超声影像示病灶处黏膜下层尚完整

图5 患者2 ESD手术过程 A:病变环周切开;B:完整切除;C:标本固定

图6 腹腔镜见胃管头端穿入腹膜腔内

2 讨论

2.1 ESD术后置入胃管的适应症

ESD等内镜下手术后为了预防迟发性穿孔或观察迟发性出血,通常会放置胃管,特别是对于已经穿孔或有迟发性穿孔及出血高风险的患者,置入胃管有着更重要的意义[6]。但具体何种情况下需置入胃管,目前临床上无统一意见,多根据内镜操作医师的临床经验判断为主。根据本中心的经验而言,如ESD术中出现了消化道的穿孔,即使缝合非常好,也需进行胃管的置入,目的是防止隐秘性微小穿孔的存在,以避免消化液进入腹腔及减少消化液对创面的刺激,防止迟发性穿孔或避免穿孔部位的进一步加大,如术中未出现穿孔,术后可不进行胃管的置入;但对于十二指肠的ESD,其周围组织为腹膜后器官,患者腹部症状非典型,会影响临床的早期判断,导致延误最佳处理时机,造成严重的并发症,故推荐术后常规置入胃管;但对于食管的ESD,其消化液本身比较少,对创面的刺激较小,且胃管会摩擦食管,影响创面的愈合,术后置入胃管需谨慎。对于ESD术后为了观察迟发性出血而常规置入胃管,我们的建议是非必要,除非是术中出血较多、凝血功能异常等情况的高危患者,因为观察迟发性出血的临床方法很多,比如患者的主诉、心率、血压、血红蛋白、呕吐物及大便情况等,并非只可依靠胃管,虽然其更加直观可靠,但会增加患者的不适感及损伤创面导致穿孔的风险。

2.2 ESD术后胃管置入常见方法

如何在ESD术后选择正确的方式置入胃管,并有效判断胃管的位置,是ESD顺利完成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选择何种方式置入胃管取决于ESD手术的创面位置、大小及缝合是否稳固等。目前临床上ESD术后置入胃管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盲上和内镜下直视置入。由于创面形成溃疡后,黏膜充血水肿,且内镜下缝合多伴有缝隙存在,置入胃管过程中可能会顶开创面进入腹腔,故一般ESD术后多采用内镜直视下放置胃管,其具有简单、安全、无创、成功率高等特点,是近些年随着消化内镜技术不断发展而逐渐被采用的方式[7-8],常见有单纯直视法、异物钳辅助法、圈套器圈套法、导丝引导法、X线下导丝法等[9-11]。

2.3 经验及教训

2.3.1 推荐ESD术后采用内镜直视下放置胃管,并确切的判断胃管头端位置

ESD术后的创面分暴露和闭合两类,裸露的创面一般为黏膜下层以上缺失,仅剩肌层和浆膜层,闭合后的创面一部分也会伴有缝隙的存在,盲上胃管过程中因为无法准确判断胃管头端的走向,很大可能会损伤创面突破胃壁进入腹腔,内镜直视下放置与之相比,优点为全程内镜直视,置入目标位置明确,不会担心损伤创面。其过程为:胃镜放至咽喉部,胃管头端润滑,选择患者鼻腔一侧,缓慢插入,内镜在咽喉部直视下见胃管进入食管,此时胃镜和胃管同时跟进,如见胃管反折,可将内镜先端部顶住胃管头端以控制方向,让胃管顺利进入食管,再一起跟进,随后将胃管放至目标位置后缓慢退境。放置完毕后需确定胃管头端的位置,如置入后未再次确定,也可能会导致穿孔,本文1号病例为此典型案例,由于内镜未直视下确切观察胃管头端位置,恰巧胃管头端走向为创面缝隙处,导致突破肠壁进入腹腔。

2.3.2 ESD术后病房内放置胃管,需详细评估患者手术情况并严格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

没有内镜直视辅助放置胃管时,应先评估创面的部位及放置胃管的深度,且动作要轻柔,避免人为的穿孔,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且置入后需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12],其方法有:①用注射器抽吸有胃液被抽出;②置听诊器于胃部, 用注射器快速从胃管内注入10 mL空气,能听到似疾风吹过的声音;③将胃管末端放入盛水碗内无气体逸出。本文介绍的2号病例为病房内操作时导致穿孔的发生,分析根本原因是置入前未评估患者,没有制定置入计划。对于ESD术后的患者,应格外谨慎,如患者突然出现腹痛不适,应立即停止胃管插入,还应积极观察患者一般情况,一旦出现腹部症状加重,如持续的压痛、反跳痛,发热、血象升高等腹膜炎症状时,应及时进行影像学评估及内镜下处理[13-14]。

综上所述,ESD等内镜手术后,如需置入胃管,应首选内镜直视下放置,并观察胃管头端位置恰当后才能退镜。如在病房内因病情需要置入胃管时,应评估创面的部位及放置胃管的深度,避免盲目置入导致穿孔,如遇困难,应立即转内镜中心进行内镜下直视置入。一旦患者出现腹部症状时,应及时处置,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胃管穿孔创面
喉癌并咽后脓肿术后胃管置入经验及护理体会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复方雪莲烧伤膏对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作用及机制
基于自动控制技术的创面软组织负压给液系统研究
“留置胃管”真的那么恐怖吗
改良式胃管固定方法的临床应用
頤和園十七孔橋再現“金光穿孔”景象
穿孔瓷盘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术前术后护理方法探讨
急性中毒患者胃管置入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