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红雁,李紫英,王 兰,李竞雄,陈 伟
(塔里木大学,南疆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兵团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阿拉尔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南疆特色果树高效优质栽培与深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新疆阿拉尔 843300)
新疆独特的丰富光热资源使其特色林果产业迅速发展,截至2017 年,新疆林果总面积达到123.7万hm2,年产量748.0 万t,年产值457.0 亿元,林果业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1]。但随着林果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林果品种的引进和种苗等繁殖材料的调运频繁,水果贸易日益增加,梨火疫病等有害生物传播的风险性随着繁殖材料、水果入境数量的增加而提高,成为林果产业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2]。近年来,在苹果(Malus pumila)、海棠(Malus spectabilis)、新疆梨(Pyrus sinkiangensis)、杜梨(Pyrus betulaefolia)和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上发现了一种新病害,引起花腐、枝干枯死,甚至整树死亡,极大影响了库尔勒香梨和苹果等产业发展,尤其是对南疆的库尔勒香梨产业造成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3]。经鉴定,该病害是为解淀粉欧文氏菌(Erwinia amylovora)引起的梨火疫病。该病害于1780 年首次在美国纽约州报道,然后传播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梨火疫病菌寄主范围广,可以危害40 余属的220 多种蔷薇科植物,其中最感病的是梨、苹果、山楂、海棠等果树,引起花序枯死、枯枝、果实腐烂和整株死亡[4]。目前,梨火疫病已对美国、加拿大和新西兰等多国的梨、苹果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对林果产业产生了严重影响[5]。
2016 年5 月,梨火疫病在新疆伊犁州首次报道发生,2020 年被中国农业农村部列入《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6],现已传至甘肃省的张掖和武威地区,对新疆乃至全国林果产生了巨大威胁[7]。围绕梨火疫病,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研究,但该病害防治难度大,至今无特效药剂和防治方法,依然是梨、苹果产区关注的主要问题。目前仍以化学农药为主,虽然有一定防效,但易造成农药残留,危害人体健康,造成环境污染[7]。梨火疫病是梨和苹果及其他蔷薇科植物的一种毁灭性细菌病害[8],利用抗病品种防治是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方法,但国外资料表明,评估品种对梨火疫病的抗性是比较困难的,目前关于新疆特色果树库尔勒香梨、红富士苹果及其他蔷薇科植物对该病害的抗性报道很少。为明确新疆栽培的梨和苹果及其他蔷薇科果树对该病害的抗病性,保证新疆特色果树库尔勒香梨、红富士苹果等产业健康发展,本研究以苹果、库尔勒香梨、杜梨、海棠、山楂等5种蔷薇科果树为供试材料,测定其对梨火疫病菌的抗性表现,以期为该病害的预防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由塔里木大学绿色防控实验室提供。
从健康红富士苹果(Malus pumila)树、八棱海棠(M.micromalus)树、库尔勒香梨(Pyrus sinkiangensis)树、杜梨(Pyrus betulaefolia)树、黄果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树采集新梢,基部用浸水的无菌脱脂棉包裹,再用保鲜膜包扎保湿。5月采集各种果树相同大小的幼果,幼果采集时带果柄,不破坏表面蜡质层。采集材料尽快带回实验室,4 ℃冰箱保存备用[9]。
1.3.1 病原菌活化,制备接种液
将供试菌株接种于营养琼脂培养基(NA)上,28.5 ℃培养36 h 活化。挑取单菌落于NA 培养液中,28.5 ℃、160 r/min 振荡培养12 h,将OD600值为1.2左右的菌液作为接种液。
1.3.2 离体枝条接种
枝条离体接种参考张乐等[10]和李颖章等[11]的方法并部分修改。枝条截成30 cm 左右的茎段,用75%酒精消毒后,插入装有无菌水的三角瓶中。用灭菌手术刀在枝条生长点切1 个约5 mm 长的伤口,取1小块(约2 cm×2 cm)灭菌的脱脂棉,蘸取2 mL的菌液后贴在伤口部位,再用保鲜膜包裹。每个品种接种16 根枝条,对照用无菌水代替菌液。接种后放置于温度28.5 ℃、空气相对湿度75%、光照12 h 的人工气候箱中培养。枝条接种3 d 后开始观察初始病斑出现的时间,接种7 d 后记录发病枝条数,测定病斑长度、病斑长度占接种枝条长度的比率及发病级别。根据统计结果,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参考Paprstein 等[12]的方法并改进,制定梨火疫病病原菌接种离体枝条的病情分级标准:0 级,枝条无病斑;1 级,枝条病斑长度占接种枝条长度的1%~5%;3 级,枝条病斑长度占接种枝条长度的6%~15%;5 级,枝条病斑长度占接种枝条长度的16%~30%;7 级,枝条病斑长度占接种枝条长度的31%~50%;9 级,枝条病斑长度占接种枝条长度的50%以上。依据离体枝条接种后相同时间的病情指数划分病原菌的致病力。
1.3.3 幼果接种
幼果先用75%乙醇浸泡10 min,待乙醇挥发后,用灭菌的解剖刀横切为二(果实较小的可不切),用灭菌竹签蘸取菌落点接在果肉上,根据幼果的大小每个切面上选取4 个接种点,以接种无菌水为对照[13]。每个品种接种3 个果实,接种后的果实放入灭菌的培养皿中,培养皿置于铺吸水纸保湿的盘中,覆盖保鲜膜,置于温度28.5 ℃、空气相对湿度75%的人工气候箱中黑暗培养。幼果接种后连续7 d 观察发病情况,记载初始菌脓出现的时间、菌脓面积占幼果面积的比值,计算发病率、病情指数,分析菌株致病力。
1.3.4 抗性表现与症状
参考张乐等[10]的枝条抗性划分方法,将枝条变褐发黑,叶片几乎全部焦枯、大部分脱落,果实接种点产生明显菌溢、发生腐烂,初步定为低抗类型。果实接种点无细菌菌溢形成,不发生腐烂或仅在接种点发生褐变的初步定为中抗类型。枝条接种点无明显变褐色,叶片枝条仅干枯且保持绿色初步定为高抗类型。综合枝条及果实的抗性表现类型,可判断5种蔷薇科植物不同种的抗病性强弱。
5种蔷薇科果树离体枝条接种后表现症状的时间和发病轻重不同。库尔勒香梨、杜梨接种3 d 后即可观察到枝条和叶片轻微发黑;接种5 d 后,枝条开始变黑坏死,叶片焦枯、落叶,接种口附近有溃疡斑产生;接种7 d 后,枝条变褐发黑,叶片几乎全部焦枯、大部分叶片脱落。红富士苹果和黄果山楂接种4 d 后开始发病,时间相对较晚,症状较轻;八棱海棠接种后一直未表现发病症状。
接种梨火疫病病菌7 d 后,发病率最高的是库尔勒香梨、杜梨和红富士苹果,均为100%,其次是黄果山楂,为93.75%,八棱海棠枝条没有发病。病情指数由大到小依次是库尔勒香梨>杜梨>红富士苹果>黄果山楂>八棱海棠。参考张乐等[10]的枝条抗性划分方法结合病情指数,可将库尔勒香梨和杜梨划分为低抗品种,红富士苹果和黄果山楂为中抗品种,八棱海棠为高抗品种(表1)。
表1 5种蔷薇科果树枝条接种梨火疫病菌后的发病情况及抗性评价
幼果接种梨火疫病菌48 h 后,感病品种果实即在接种点及其周围出现乳白色、有光泽的菌脓,整个果面开始变黑、腐烂。对照接种点及周边未见菌脓,果实剖面大多较干燥。
由表2 可知,5种蔷薇科植物幼果对梨火疫病抗性表现不同。库尔勒香梨和杜梨的抗病性最弱,发病率为100.0%,幼果接种后第2 d 即在果肉上产生大量菌脓,且菌脓面积占幼果表面积的2/3 以上,为低抗品种;其次是红富士苹果和黄果山楂,发病率分别为90.0%、76.7%,幼果接种4 d 后在果肉上产生中量菌脓,菌脓面积占幼果表面积的1/3~2/3,为中抗品种;八棱海棠的抗病能力最强,发病率为60.0%,幼果接种5 d 后在果肉上产生少量菌脓,菌脓面积占幼果表面积的1/3 以下,为高抗品种。
表2 5种蔷薇科果树果实接种梨火疫病菌后的发病情况及抗性评价
库尔勒香梨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已成为南疆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但近年来由于一些新病害的发生,严重抑制了该产业的发展,该病害的防控已成为关注的焦点。刘华威等[14]采用幼果人工接种鉴定技术,对保存的54 份梨种质资源进行梨火疫病抗性评价,表明中国梨种质中可能存在较丰富的抗梨火疫病资源。柴菊华[15]对11种苹果砧木和3种梨砧木进行了抗性试验,筛选出了高抗、高感和感病品种。李洪涛等[9]选取国外3 个菌株对国内梨品种(种质)进行了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库尔勒香梨为高感品种,杜梨为感病品种。本研究采用离体枝条接种法和果实针刺法鉴定了5种蔷薇科果树对Erwinia amylovora菌株的抗病性,抗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八棱海棠>黄果山楂>红富士苹果>杜梨>库尔勒香梨,鉴定结果与前人一致,如何利用抗病资源和分子育种手段提高库尔勒香梨抗性,保证库尔勒香梨产业健康发展是未来研究方向。
幼果对Erwinia amylovora菌株最为敏感,幼果接种是鉴定E.amylovora致病性的常用方法。5种蔷薇科植物幼果对E.amylovora菌株均有抗病性,其中杜梨、库尔勒香梨幼果的抗病性最差,幼果接种2~3 d 后即可在果肉上产生大量菌脓,菌脓面积占幼果表面积的2/3 以上。这一结果与李洪涛等[9]、胡白石[8]研究的结果一致。其次是红富士苹果和黄果山楂,幼果接种4~5 d 后在果肉上产生中量菌脓,菌脓面积占幼果表面积的1/3~2/3。八棱海棠的幼果抗病性相对较强,幼果接种4~6 d 后果肉上产生少量菌脓,菌脓面积占幼果表面积的1/3 以下。
结果表明,5种蔷薇科果树在枝条和果实的抗性表现一致,最好的是海棠,为高抗品种;其次为山楂和苹果,为中抗品种;最差的是杜梨和库尔勒香梨,为低抗品种。不同种蔷薇科植物在离体枝条与幼果上对E.amylovora菌株的抗病性鉴定,对今后深入揭示蔷薇科植物抗病分子机制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