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和鸿
【摘要】目的:分析分层次带教方法对于医学检验实习生带教的积极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50名医学检验实习生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5名选用常规带教作为,研究组25名接受分层次带教方法作为。对两组实习生的检验科理论知识、检验科实践以及综合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实习生的检验科理论知识、检验科实践以及综合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检验科实习生接受分层次带教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分层次带教方法;医学检验;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R12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26-5328(2022)01--01
临床检验科室对于医师诊断患者的疾病以及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当前医院提升检验水平和方法是首要任务。检验科实习是每个工作人员的入门过程,实习效果对于医院的工作质量以及个人的前景发展有着重要影响[1-2]。带教方式的选择对于检验科实习学生的学习效果十分重要。当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实习生的需求,分层次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检验科学生的实习效果。所以,本文以50名医学检验实习生带教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的目的是分析采用分层次带教方法对于接受医学检验实习生带教学习的具体影响,调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7月-2020年12月接收的50名医学检验实习生带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抽签的方法分为两组,选用常规带教为对照组,分层次带教方法为研究组。对照组年龄19-23岁,平均20.28±2.84岁,其中男性学生13名,女性学生12名。研究组年龄16-21岁,平均18.01±2.83岁,其中男性学生16名,女性学生14名。两组医学检验实习生带教学生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方式:采用传统的带教模式,所有学生统一的进行学习,由带教老师统一的指导。
研究组进行分层次带教方法:教师通过考试以及交流等形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解,然后进行分组,针对不同学习能力以及学历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设置问题。在进行带教过程当中,应该充分的照顾学习能力薄弱的实习生,减缓授课的速度,并且针对难点进行详细的解释。如果学生发现无法理解的知识点以及问题,应该及时的提出,并且有教师详细的进行解答。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学生的检验科理论知识、检验科实践以及综合评分进行评分。
1.4统计学方式
使用SPSS17.0处理数据,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以%表示。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检验科理论知识、检验科实践以及综合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检验科的主要功能就是承担医院的病房、急诊、门诊患者以及相关体检患者的人体以及动物标本的检测。检测结果对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和健康水平有着重要意义[3-4]。所以检验科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求有非常强的职业能力。检验科实习生即将步入工作,从事检验相关的工作内容,所以需要通过临床充分的实习,培养其理论知识以及实际的操作技能,并且在实习过程当中能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的检验操作相融合,从而为日后的顺利工作奠定基础。分层次带教形式,更加适合检验科实习医生的教学方式[5]。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实际的操作能力和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分层次带教就是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学历不同。有差别的进行带教,对于带教的授课方式以及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让学生能够掌握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本次观察研究中,研究组检验科理论知识、检验科实践以及综合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通过给予医学检验实习生实施分层次带教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中综合能力,值得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舒宏,陈艳华,张云,黄军强,曹昭.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临床微生物学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2,19(01):130-133.
[2]吴励,曾令湖,李光有.基于COVID-19疑似病例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在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01):107-108.
[3]王群,杨伟,林蕾,李祖平,叶梅毅.PDCA质量改进循环理论在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带教中的探索与实践[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24):3638-3640.
[4]董化娣,夏冬云,魏敏.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叙事教育在伤口护理门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23):100-102.
[5]吴雄林,陈铁江,季明霞,王娇.情景模拟教学联合标准化病人模式在急诊实习带教的教学实践与研究[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1,19(11):1018-1019.DOI:10.13558/j.cnki.issn1672-3686.2021.01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