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抓手,践行美育

2022-04-20 14:42王瑶娟
学习与科普 2022年19期
关键词:提高小学生

王瑶娟

摘要:小学美术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将美育与学生美术表现力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发挥自身潜能,提高自身认知、想象以及审美等。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才能激发出学生发现、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以落实对学生表现力的培养。本文围绕找准抓手,践行美育——浅议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表现力展开论述,希望对小学一线美术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找准抓手;践行美育;小学生;美术表现力;提高

前言:

美术是小学美育教育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艺术学科,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学习有重要作用。践行美育教育,教师需在教育思想上与时俱进,采用科学的方式围绕学生的美术表现力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设计,促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辅助下,不断提高自身美术表现力。同时,借助该种教学方式,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去发现美和创造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结合美术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美术表现欲望

教师可以在开展教学任务过程中,穿插一些较为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调动自己的感官对其进行观察。他们能够从作品的线条、颜色搭配等方面进行思考,因而学生能够在美术学习中通过思考发现更多艺术美,从而提升自身美术素养。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再需要通过听取抽象的理论知识来对美术内容进行学习,而是可以结合着形象的艺术作品,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和吸收。因此,该种教学方式将能够大大地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让学生能够更为容易地跟随着教师的教学进度开展相应的学习任务,这对于激发学生美术表现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力有着重要的帮助。

例如,在开展《绘画中的透视现象》课时的学习内容之前,教师可以结合着课时的主题:透视现象,选择一幅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美术作品。然后,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该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能够结合着这一幅作品提高自己对于本课时学习内容的理解。借助该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绘画中的透视现象”课时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本课时的内容形成了感性的认知。然后,教师便可以结合着这一幅作品向学生进行详细地讲述“透视现象”,让他们能够结合着图像信息,对美术理论知识进行一定地吸收和理解,这将为学生的美术表现力的培养,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美术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美术表现潜能

如果美术学习的氛围较为沉闷,那么学生的思维便不会活跃,他们常常会出现昏昏欲睡的现象。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让学生能够在较为良好的美术学习的氛围中,更好地放松自己的身心,并且能够积极地思考如何才能进行创新,更好发挥潜能投入到美术学习中。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该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美术表现力进行培养。

例如在学习《色彩的明度》的课时内容时,学生需要能够明确“色彩的明度”的概念,并且能够在学习时,对其进行一定地鉴别。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段有关时装走秀的音乐,以此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氛围,这将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为学生培养艺术表现力奠定一定的基础。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色彩的明度指的是什么?如何应用色彩的明度完成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在问题的引导下,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知识探索过程中,对课时内容进行把握。为了能够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使得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得到进一步地增强,教师可以鼓励他们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围绕着“如何应用色彩的明度完成美术作品”这一问题进行一定地探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较好的表达自我的平台。在谈论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能够通过聆听别人的观点,并且获取更多的美术表现素材。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该种教学方式,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美术表现力得到加强。在完成讨论之后,每一位学生对于问题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基于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地应用自己的美术表现力,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展现,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有着重要的帮助。

三、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美术表现力

翻转课堂能够调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位置关系,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把握更大的主动权。同时,这种兴趣教学而并非灌输式教学,而是除了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外,促使学生能够更为积极地投入到相应的学习过程中,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力有着重要的帮助。同时,在科学规划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翻转课堂的实现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促使学生能够取得相对良好的学习成效。教师在培养学生美术表现力时,也可以联系课堂内和课堂外,让学生的美术学习不止于课堂,让学生的兴趣发散开来。教师才可以对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行激发,这才是教学效率提高的真實体现,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美术表现力的提高。

例如在《绘画中的节日》一课当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生活经验进行积累,对平时生活的观察进行观察,促使他们能够在生活过程中,对有关节日的素材进行积累。因此,教师在开展这一课的学习时,不仅需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而且要让学生将课堂内容,同课外生活进行联系联系,促使他们能够在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课前,就让学生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应用自己的美术表现力,尝试应用绘画的方式,呈现“绘画中的节日”,促使他们能够给为后续的美术学习任务做好相应的准备。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创作,向学生拓展性地讲解有关“绘画中的节日”的课时内容,促使学生能够融入到相应情境之中,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力有着推动作用。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充分发挥美术表现力,对美术作品进行进一步地完善。

总结:

总而言之,在推进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可以鼓励学生应用创新思维开展美术学习,使得学生能够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同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行结合,让学生能够拥有一定的时间,对自己的美术表现力进行展现,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郑朋.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培育的教学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21(21):186-187.

[2]侯冬梅.小学美术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自由创造力[J].文化产业,2020(03):138-139.

猜你喜欢
提高小学生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多渠道提高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