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含秋
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在对文章理解的基础上转向深层阅读,因此应该让学生学会欣赏作品,理解作品内涵。这就要求学生细读文本,沉入到文本当中去,理解一字一词背后的含义。
一、字斟句酌,于细节处挖掘文章意蕴
對于文章的细读,一是要做到关注文章中重要语句的字词。这些字词往往会承载着作者的情感,抓住这些字词,细细品味,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作品的内涵。二是关注作品中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通常能够更好地体现人物的形象,展现人物的伟大。
《伟大的悲剧》一文用了较多的笔墨来描写气候条件的恶劣。“这里的自然界是冷酷无情的,千万年来积聚的力量能使它像精灵似的召唤来寒冷、冰冻、飞雪、风暴——使用这一切足以毁灭人的法术来对付这五个鲁莽大胆的勇敢者。”句中的“足以”一词不禁让我们感受到自然力量的强大以及在这种环境下人类的渺小与无力。我们不难想象,冷酷无情的自然用尽寒冷、冰冻、飞雪、风暴等手段,而这五位勇士在恶劣的条件中前行,我们甚至可以看见一行人顶着漫天的风雪,每走一步都十分艰难,寒冷也在威胁着他们。对于我们来说,冬天已经十分寒冷,但是南极大陆的年平均气温为-25℃,内陆地区还要更低,年平均温度甚至达到了-40℃至-50℃。通过文章的描写,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环境的恶劣以及这一行人处境的艰难,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理解这五位探险者的伟大。
文章在斯科特一行人返程中有一处细节描写:“威尔逊博士,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他还在继续进行着自己的科学观察。他的雪橇上,除了一切必需的载重外,还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在前面关于环境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此时的环境已经十分恶劣,寒冷、冰冻、飞雪、风暴似乎随时都能将他们吞噬。在这样的处境下,只身前行已经十分苦难,威尔逊博士仍旧没能放弃重达16公斤的岩石样品,这充分表明了威尔逊博士已经做好了为科学事业现身的准备。关于奥茨的死,文中开始是这样写的,“奥茨已经在用冻掉了脚趾的脚板行走”。这时,奥茨冻掉了脚趾,我们不禁为之揪心,奥茨还能顺利地走出来吗?“奥茨越来越走不动了,越来越成为朋友们的负担,而不再是什么帮手”,可见奥茨的情况已经越来越糟了。后来,奥茨“要求他们将他留在睡袋里”,这个时候,奥茨知道,带上自己,大家更难走出去,于是主动提出要与他们分开,但是大家坚决的拒绝了他。在生死面前更见真情,艰难的环境不会消磨他们珍贵的友情,在这个时候,即使困难,他们也不愿丢下任何一个人。甚至在最后一刻,“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这种情谊让他们成为了一座丰碑,也正是这样的情谊,加之恶劣的环境,让他们的故事更具感染力。
文章中的字词和细节描写都是作者深思熟虑后的结果。正是这些描写,将环境的恶劣、故事的悲剧性、人物的伟大表现了出来。
二、寻找缝隙,于留白处挖掘文章意蕴
文章往往会给读者留出想象的空间,因此,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去补充那些作者未曾描绘的画面,将这些画面与文章结合起来,体会文章深意。
以斯科特将日记记到最后一刻为例,文中这样写道:“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斯科特起初的时候,写的是“我的妻子”,“我的妻子”一词让我们感受到,英雄也是凡人,也有爱他和他爱的家人,这让英雄更加伟大。作者没有具体展开写斯科特当时的具体心理活动,但是我们可以根据文章展开想象。斯科特会想起自己的妻子,想起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想起出发之前和妻子告别,当时斯科特自己的心情是怎样的?斯科特也许想到自己即将去完成一项足以载入人类史册的事情,心中会充满了憧憬。当下,斯科特被困在这薄薄的帐篷里,外面是凶猛的暴风雪。斯科特自己的手指已被冻伤,根据目前的形势,斯科特知道自己恐怕没法活着回去了,但斯科特的家人还在等着他回去。遗孀通常是某人死后,称他的妻子为遗孀。斯科特清楚地知道,当日记本再次被发现时,他已经死去了,于是悲伤地、坚决地将“我的妻子”改成了“我的遗孀”。
我们通过想象可以补全当时作者未写出的场景,这更让我们感受到斯科特是英雄,但也是一个普通人。但正是这样的人,为了探索自然,离开了自己的家人,甚至让自己的“妻子”变成了“遗孀”,这种精神力量将会感染每一位读者。
三、对比探究,于不同处挖掘文章意蕴
细读文章就会发现,人物在相同情况下不同的表现蕴含着内心情感的变化。这些不同之处,强化了作品的表达效果,有助于我们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在发现挪威人标记前,斯科特一行人的表现是,“出发得比平时更早”,“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来”,“热情高涨地”,这些句子将斯科特一行人激动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即将完成人类历史上一件伟大的事情,他们即将看见世人从未看到过的南极点,他们的事迹将被永远地留在人类的历史上。
然而,当他们发现了以挪威人扎营的痕迹之后,一切都破灭了,已经有人在他们前面到达了南极点,文中这样说道:“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么长时间的风餐露宿,这一路上的千辛万苦在此刻都变得可笑。“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然而他们之前想象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对比之下,反差强烈。之前使他们眼中充满希望,闪闪发光的地方,现如今在他们眼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种看法,也是他们悲伤心情的体现。前后行为的对比,前面心情激动,充满希望,后面闷闷不乐,满怀伤心。对南极点前后看法的对比,前面是无比美丽的秘密,后面是伤心的地方,与前几天所到之处没有什么不同。前后强烈的反差,更加凸显了斯科特一行人此行的悲哀。
文本是语文教学的“源”,一切教学都不能离开文本。教师应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品味文章中的精华语句,字斟句酌,细细品味承载作者感情的字词,这些字词是作者深思熟虑后的结果,对于文章的表达至关重要。与此同时,学生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补全作者留白的内容。抓住文本中对同类事物的对比,找出其不同之处,并思考产生不同的原因,深入体会作品的深层内涵。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