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晗
聽一个阿姨讲述自己做婆婆的心得,说千万不能跟儿媳妇住一起,你想想,原本不太熟的两个人,只见过几面,突然要整天生活在一起,跟两个陌生室友似的,很容易发生矛盾。所以她坚决拒绝去儿子家带孙子——儿子一上班,家里只剩下她和儿媳妇两个人,空气里都剩下尴尬,作为婆婆得使劲干活,但也不一定能让儿媳妇满意,育儿方面两代人的观念分歧可大了,吃苦受累不算,最终难得落好。
她选择方案B:自己出钱给儿子、儿媳妇雇育儿嫂,一月花一万元,自己偶尔上门看看孙子,彼此“亲密有间”,儿媳妇打电话亲亲热热、客客气气,双方都愉悦。肯拿这么多钱,不是因为自己收入高,而是决定把多年的积蓄拿出来用上。攒钱不就是这时候用,花钱买个省心嘛。如果等以后人不在了,才作为遗产留给他们,一点意思都没有,还不如花在刀刃上,成为婆媳关系的润滑剂,能得到个笑脸和好评。
网上年轻人多,常见做儿媳妇的感慨婆媳关系难处,吐槽婆婆各种事,比如生活习惯不好,做饭难吃,沟通困难等,导致坐月子时抑郁。那是从年轻人的感受出发,婆婆似乎都是反派人物。
在阿姨那里听到的是故事的另一面——当婆婆也不容易。她在刚升级为奶奶时,内心何尝不是经历了一番挣扎。在当地,婆婆伺候月子是常态,她每天早上要轻轻推开儿媳妇的门,小心翼翼地把已经饿醒或者该换尿不湿的孩子抱出来,好让儿媳妇多睡一会儿。每一次进门前,她都要深呼吸一下,做一下心理激励,告诉自己:“淡定,淡定,再熬一阵就好了。”
阿姨的老公也是有大格局的人,在阿姨对年轻人育儿理念有微词的时候叮嘱她:“少说话,人家怎么说你就怎么做,摆正自己的身份,你是去帮忙的,本质上是个保姆,只是不领工资罢了。”阿姨如醍醐灌顶,于是每日多了一句自我催眠:“人家怎么带孩子不关我事。”在这种精神指引下,婆媳关系融洽,孙子茁壮成长,平稳度过了这个月。阿姨感觉光荣地完成了任务,有一种游戏成就达成的自豪感,内心给自己点了个大大的赞,然后接下来的日子决定掏钱请育儿嫂。
我妈的一位朋友,在儿子家带了三年孙子,眼看孙子进幼儿园,可以回去跟老伴儿团聚,结果来了个好消息:儿媳妇又怀孕了。老家的老伴儿一听就崩溃了,老两口团聚太难,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辈大多心疼孩子,觉得小辈工作生活辛苦,自己有一点光和热都要使出来。有次我妈问她的一个老伙伴打算啥时候回老家,那位阿姨淡淡地说:“我也不知道呢。反正啊,我在北京主要就是做好后勤工作,不用儿媳妇干活,不该管的事情坚决不管。”我被这份宣言震撼了。
每个婆婆都有自己的一套心法。媳妇终有一天也会成为婆婆或丈母娘,出来混,总要还的。无论身份如何,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多一些理解和包容总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