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婷
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也遭受了一定的破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可见,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因此,笔者通过以现状为引,剖析问题所在;以教材为轴,创设绿色课堂;以实践为依托,参与日常环保;以学校为支撑,打造美丽校园,让学生在不断提高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引导学生做一名保护环境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关键词:保护环境;志愿者;活动;实践;推动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也给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2017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加强节约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对小学低年级的目标中有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和有关祖国的知识,保护环境,爱惜资源。小学生正处在感性思维走向理性思维的阶段,对自身以外的世界渐渐有了自己看法,这一阶段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他们以后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保护环境必须从小抓起。
一、以现状为引,剖析问题所在
1.意识淡薄。生态环境除了经济发展所需的破坏,还有许多由于人们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所造成的一些随意性的破坏,如随手乱扔垃圾,浪费水资源、塑料袋的使用等。这些日常的破坏行为看似无足轻重,实际上聚少成多,对环境也造成极大的影响。很多学生对日常行为中破坏环境的行为不以为意,对日常破坏环境的行为习以为常。
2.习惯不良。在大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今天,环境保护应该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但是学生只是把环境保护挂在嘴边,仅仅只是停留在口号上,并未真正地付出实践。这也造成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只是形式主义,缺少行动实践。
3.缺少監督。教师虽然在课堂上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但是在生活学习中没有进行监督,让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只停留在课堂上。
二、以教材为轴,创设绿色课堂
要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只有当学生了解了我们生活环境的现状,认识到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学生才能真正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笔者结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的教材,梳理了相关内容,在课堂上开展环境保护的教育。
1.精心设计,丰富课堂教学。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打破传统的你问我答,按照自主,开展小组合作,在激发式的讨论中学习。如在学习完《清新空气是个宝》一课之后,让学生谈谈学了课文后的感受,懂得了什么,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如果我们每分每秒都在呼吸的空气受到污染,成为了危害生命健康的毒气,那么我们将会怎么样呢?学生个个积极踊跃,纷纷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畅谈能为清新空气做些什么。
2.开展班会,延伸课堂内容。上完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我们开展了以“绿色小战士”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自由选择组成环境研究小分队,通过上网查资料、询问家长、实地调查等形式做班会前期准备。每个小分队进行分工合作,确立一个队长、资料整理员、汇报展示员。
在班队活动中,绿色精灵小分队汇报了自己的小队的研究成果,学生们表达了对我国水资源现状的担忧。尤其是在汇报过程中,当同学们指导了原来我们生活的家乡义乌就是一个缺水的城市,部分生活用水要向东阳引进,大家个个表情严肃认真,表示以后要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三、以学校为支撑,打造美丽校园
学校是专门教育人的场所。《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要依据学校办学理念,结合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因地制宜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秩序良好、环境优美,校园文化积极向上、格调高雅,提高校园文明水平,让校园处处成为育人场所。
1.加强氛围渲染。古有“孟母三迁”,可见人们生活的氛围对人有着重要的影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会说话。营造校园浓厚的环境保护理念是有着重要意义,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注重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如图书馆、学习共享区等,提供保护环境方面的书籍,方便学生阅读,有更多的机会了解环境保护的知识。班级的文化墙也通过展示环境保护的手抄报、名人名言等,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宣讲环保知识。为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强调和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的重要性,造福子孙后代,联合国设立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还有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意在激发人们植树造林的热情,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教师可灵活利用这些特定的节日,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活动。如在3月12日植树节,我们开展了家庭植树、家庭绿色植物养护活动。在6月5日开展了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垃圾分类知识竞赛活动,学校还开展了环境保护知识宣讲活动,丰富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
学校开展“环保小卫士”评比,对先进的团体、个人和先进事迹进行奖励与宣传,发挥榜样示范引领的作用。
通过课堂教育、活动实践、学校引导,学生明白了有很多事情他们还做不到,但人人都可以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从自己能力所及的事做起。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得到提高,并成为了环境保护的实践者。
参考文献:
[1]王桂艳.德育与班级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黄旭.形成性小学德育评价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
[3]马雁琳.中小学生道德品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及运用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