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国家意识的培养策略

2022-04-20 21:43:09周焱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2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培养策略初中

周焱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就是说在保证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其道德观和良好品质的塑造。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科目,旨在建立健全学生思维体系,促进其道德观念和国家意识的良性发展,符合新时代教育观的现实要求,从而得到老师的重视,开始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国家意识的目标。本文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学生国家意识的培养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国家意识;培养策略

引言

初中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时空特征。它既承载了小学的教育成果,又为高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初中阶段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由于初中生心理发育不够完善,思维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意识形态容易受外界干扰。故而老师需要发挥好引导作用,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国家大事,国家意识尚处于萌芽阶段。因此老师需要借助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创新教育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怀。

一、中外对比,感悟国家优势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学生接触信息的途径增多,各种消息铺天盖地、鱼龙混杂。这就导致一部分学生对于他国报以极高的热忱,其外化表现为崇洋媚外。而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于建立学生国家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有着消极影响。因此必须改变其固化的思想。首先,老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可以重点突出中国的制度优势,弱化他国的影响。比如老师可以将中外国家进行对比,通过对比让学生真切地意识到他国同中国的差异,感悟国家优势,从而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

比如在进行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时,本册第三单元课题为《人民当家做主》。老师可以从本国基础制度、国家结构两方面进行讲述,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本国制度的優越性。同时通过与他国国家制度的对比,让学生感悟本国的科学性和民主性,进而让其产生强烈的自豪感,改变崇洋媚外的想法,以达到培养学生国家意识的目的。

二、经典再现,感受文化底蕴

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续航力的重要标准。这其中文化软实力占据着重要地位。文化作为国家的缩影,承载着其民族精神与历史,具有强大的魅力。比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讲述寓言故事等,通过经典再现的方式,让学生去体会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从而产生文化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

比如在进行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时,本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的课题为《守望精神家园》。首先,老师在课程开始前,可以对学生进行设问:文化的含义是什么?日常生活中能否接触到文化呢?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后总结答案。那么通过答案,老师会发现学生认为的文化主要是书本知识等较为浅显层面的文化,而对于深层次广泛意义上的文化则模糊不清。因此老师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进行讲述,即精神文明层面和物质文明层面。首先针对精神文明层面,老师可以讲述一些较为经典的寓言故事,如愚公移山、亡羊补牢、孔融让梨等。通过故事让学生去体会感悟蕴藏于其中的中华传统美德,感受文化魅力;其次针对物质文明层面,老师可以展示一些有关经典物质文化的图片或者视频,如旗袍、油纸伞、苏州园林、故宫等。让学生在观赏的过程中感受本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产生强烈的国家意识。

三、古今对比,体会国家进步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也踏上了新征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将中国古今进行对比,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中国的进步与发展,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怀。

比如在进行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时,本册第一单元的课题为《改革与创新》。首先,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先出示几张民国时期的照片,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基础建设。进而出示几张最近的照片,让学生与之前的进行对比,可以很直观地观察到中国的发展与腾飞。

比如在进行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时,本册第二单元的课题为《世界舞台上的中国》。首先,老师可以出示播放关于《巴黎和会》的视频片段,让学生进行观看。进而再播放中国近期参加的国际性会议的视频,让学生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学生可以很明显地看到,随着中国的进步与发展,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由历史时期上的“被动”变得“主动”,逐步掌握了话语权,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学生通过古今对比,可以真切体会到中国的进步、发展和强大,从而产生强烈的自豪感,提高国家意识,并投身于祖国建设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作为国家的一份子,作为祖国建设的预备军,培养其国家意识尤为重要。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发挥好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建立国家意识思维体系。一方面,老师可以通过中外对比,让学生感悟国家优势;一方面,老师可以运用经典再现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文化底蕴;另一方面,老师可以通过古今对比,让学生体会到国家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法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国家意识的培养策略[J].中国教师,2021(S1):42.

[2]张红梅.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国家意识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2):68+72.DOI:10.16681/j.cnki.wcqe.201922033.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培养策略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德育(2017年1期)2017-02-09 13:59:41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53:25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47:47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10:26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6:16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1:44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0:56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6:43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