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丽芬
“要培养学生既有适应实际生活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在“关于阅读教学”这个环节中还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可见朗读训练的重要性。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往往以当地的语言为主,学生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都很少使用普通话,使得学生学习汉语的主阵地落在了语文课堂之上。少数民族地区有其自己的语言环境,因此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会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中,教师应当尤其重视对少数民族小学时朗读能力的培养。而语文课程教学中的朗读教学则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朗读,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发音,更好地实现书面文字与有声语言的转换。朗读是什么?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大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有感情地朗读”是指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对策有哪些呢?
一、字音要读正确
“正确”指的是用普通话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掉字、不添字、不颠倒、不唱读,能读出轻声和儿化韵。有的孩子咬字含混不清,有的孩子朗读一字一顿、一词一顿或者是拉长声音,形成唱读,都是要注意纠正的。要抓住容易读混读错的字词教学生反复练习发音,并经常提醒,直到读完全读熟字音为止。
二、朗读要流利
一篇课文有的学生读几遍就能流利地朗读下来,但总有那么一些学生尽管反复练习,总读不流利,就需要平时老师扎实有效的指导与训练。
1.指导读通句子
由词语到句子,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打好了朗读的基础,在正确朗读词语的基础上,我们就要指导学生反复读好难读的句子,才能保证学生流利地读课文。凡是读得不正确、不流畅的句子,绝不放过,要让读的学生再读,一直读到合乎要求为止。一些难读的长句子,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的意思用“/”画出停顿,通过教师领读,让全班学生反复地读,真正做到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多读熟了,就会朗朗上口。
2.教师范读,学生多种朗读形式
教师应当充分掌握教材特点,给学生进行朗读示范,注意投入自己的情感,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情感,从而迅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其它多种朗读教学方式让学生进行朗读,例如全体同学进行群读,也可以通过分段、分角色朗读、朗读比赛、评读、诵读、表演读、配乐读、师生合作朗读等多种形对学生进行朗读技巧的训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并在朗读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
3.训练“眼比嘴快”
在平时的朗读过程中指导鼓励每一个学生朗读课文时做到“眼睛比嘴巴快”,嘴巴读前一个词或短语时,眼睛要看下一个词或短语,嘴巴在读前一行最后一个词或短语时,眼睛要看下一行第一个词或短语。并做到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三、朗读要有感情
对作品的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是朗读好的基础。要读得有感情,就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朗读技巧来表情达意,理解是朗读的实质。教师要做好文章的讲解,要让孩子知道作品每句、每个字所表达的意思,想象出该用什么感情来表达,只有让孩子理解了作品,他才能够真正把握好作品,才能用声音表现出来。
1.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信息资源,以信息技术为媒,为朗读频添色彩
可以让学生想读、敢读、乐读、会读、美读,读出感情,读出精彩。
(1)利用音乐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比如在教古诗时可选用悠远清雅的古筝曲,在教美文时可选择一些悦耳动听的钢琴曲或轻音乐。比如:在朗读《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时,就用阿炳《二泉映月》这首二胡独奏曲,优美的曲子与课文配合。根据教材特点,因文制宜,选择合适的音乐为朗读课文服务。
(2)利用图片引发学生的想象,点燃学生朗读欲望
比如:《姥姥的剪纸》这篇文章,在“体会姥姥心灵手巧”的这个环节,通过课件给学生展示丰富的图片资料,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剪纸艺术的魅力以及姥姥的心灵手巧,边读文章边欣赏美丽的图篇更容易动真情,对姥姥的怀念之心油然而生,这时进行朗读指导和训练。
(3)利用视频刺激感官,调动朗读热情
比如:教《卢沟桥烽火》时,给同学们播放了电视连续剧《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中的一段视频,可以学生的眼前出现视频上日本鬼子被砍翻的镜头,再指导学生朗读,学生读起来就有解气之感。
2.朗读还要注意正确的运用速度、语调、停顿等手段表达出来,才能读出文章思想感情
(1)注意速度
朗读时要把握好停顿,这一点非常关键,要根据作品的内容,决定朗读的速度。一般紧急、热烈、愉快、兴奋的内容要读得快一些,庄嚴、沉痛、平静、悲伤的内容要读得慢一些。在同一篇作品中,速度也是有变化的。
(2)注意语调
在表达感情上起重要作用的词语要读得重一些。重音一般是把声音加强,并配合音节的延长来表现的,有时为了突出某些词语还要一字一顿的读。但在表达幸福、温暖、欣慰、体贴的情怀时,往往要把重音轻读,即读得反而比其他语句轻柔。
(3)注意停顿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组成部分,它表示了句子的不同语气和不同长短的停顿,所以要能根据文中的标点读出适当的停顿。同时还可以不按标点停顿,这里说的是表情达意的需要,为了增强感染力也可以变化停顿时间。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一种特殊意义,也可以延长和缩短停顿时间。可根据作品的意思来进行停顿,在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时,准确的停顿其实也是一种感情的处理,掌握语言的抑扬顿挫,让学生倾注更多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教师在对少数民族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应当重视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作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关注每一位孩子,关注孩子的生活世界、情绪状态和情感体验,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规范的指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采取多种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从而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