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主持:叶扬 庞凌波
2022年3月15 日,建筑师、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迪埃贝多·弗朗西斯·凯雷(图1)荣获了2022 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弗朗西斯·凯雷1965 年生于布基纳法索的甘多,现居德国柏林,他通过建筑的力量为社区赋能,同时也改造了社区的面貌。他近期完成的、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品包括狮子初创园区(Startup Lions Campus,肯尼亚图尔卡纳,2021)、布基纳理工学院第一期(布基纳法索库杜古,2020)、本加河畔学校(莫桑比克太特,2018)、医疗和社会福利中心(布基纳法索拉昂戈,2014)等。他曾获拉法基豪瑞奖全球金奖(2012)、巴黎建筑与遗产博物馆全球可持续建筑奖(2009)等荣誉,并于2017 年任蛇形画廊设计师。在2022 年度评审辞中提到:“身处危机中的世界,面对不断变化的价值观和世代更迭,他提醒着我们建筑实践继往开来的基石所在:社区意识和叙事价值,正如他秉持共情之心、满怀自豪之情向世人娓娓道来的叙述——建筑可以成为一座生生不息、绵绵不绝的源泉,带来持久的幸福和快乐。”
“模式语言”之父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Christopher W.Alexander,1936-2022,图2)因长期患病,于英国当地时间3 月17 日去世,享年85 岁。亚历山大1936 年生于奥地利,1958 年移民美国,曾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1963 年加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环境设计学院担任教授。他是一位建筑理论学家、早期“新城市主义”运动的支持者,其重要著作包括《关于形式综合的笔记》 《俄勒冈实验》《建筑模式语言》《秩序的本质》等;他是一位建筑师、城市规划师,亲自主持设计建造了100 多座建筑。亚历山大因其理论研究与建筑作品获得了众多奖项,如美国建筑师协会金奖、文森特·斯考利奖等,还被授予瑞典皇家艺术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等荣誉;他的重要理论“模式语言”还深刻影响了软件学、社会学等众多领域。
近日,美国建筑师协会(AIA)公布了2022 年AIA 建筑奖获奖名单,获选的11 个项目集中分布于美国本土,仅1 项美国驻英国大使馆位于北美之外。这11 个项目分别为:安德林格能源与环境中心、比尔里卡纪念高中、太空针塔世纪项目、Thaden 学校“校园之家”、肯达创新可持续设计大楼(图3)、南密西西比大学海洋教育中心、曼尼尔绘画研究所、奥斯利·布朗二世历史中心、理查森·奥姆斯特德校园、The Shed,以及美国驻英国大使馆。获选项目反映了对能源、环境可持续,以及建筑如何服务人们生活的重点关注。
近日,ArchDaily 公布了中国年度建筑大奖评选结果。在一周的评选期内,共收到投票8 万余次,并最终从800 余名候选项目中遴选出前三名获奖作品:冠军为美国LLA 建筑设计公司(Laguarda.Low Architects)设计的深圳宝安欢乐港湾东岸(图4),亚军为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ACRC 设计的徐渭艺术馆+青藤广场,季军为刘宇扬建筑事务所设计的上海杨树浦六厂滨江公共空间更新电站辅机厂东厂。票选结果反映了建筑行业内的从业者与爱好者对中国公共空间和城市更新实践的集中关注与认可。
近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零碳建筑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京举行(图5),零碳建筑研究中心主任江亿院士,副主任、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张悦教授,以及来自建筑系、城市规划系、景观学系、建筑技术科学系的近20位教师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杨旭东教授主持。杨旭东教授对零碳建筑研究中心成立的必要性、愿景及未来的工作计划、运行机制等情况进行了介绍,并阐明了中心成立的主要目标:服务我国在建筑领域实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和建设需求,围绕建筑领域实现碳中和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和重大技术问题开展创新研究,为国家碳中和重大战略做出实质性贡献。随后召开的零碳建筑研究中心第一次跨学科交流会,就乡村低碳专题交流了学术研究进展与学科研究方向。
国际建筑师协会(UIA)第28 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将于2023 年 7 月2–6 日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预计将有超过10,000 名专业人士参加,探讨建筑如何创造一个更可持续的未来。本届大会的主题为“可持续的未来——不让任何人掉队”(Sustainable Futures– Leave No One Behind),大会将探讨如何使建筑在实现17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过程中成为变革的催化剂。国际建协第28 届世界建筑师大会科学委员会将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师运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研究,为所有人创造一个可持续、公平、具有包容性的未来。论文征集旨在汇集研究、实践和教育方面的知识,以启发新的视角、形成新的共同体并采取具体行动。论文应通过在线平台提交,网址为https://www.m-anage.com/Home/Index/Event/uia2023/en-GB。提交摘要的截止日期为2022 年6 月20 日,全文提交截止日期为2022 年10 月3 日。论文一经采用,其作者将被邀请在哥本哈根举行的大会上发言,并将收录入大会论文集。
2022塔林建筑双年展启动了公开征集活动,邀请年轻和新兴的建筑师、设计师和思想家参与到“未来食品交易”(Future Food Deal)主题中,通过建筑表达资源的代谢、消化和生成,重新想象地球上的食物系统。“未来食物交易”公开征集活动寻求以食谱和手册形式开发的各种项目,这些项目将构成设计学科中以食物为导向的新准则。活动希望提交的方案探索亲缘关系、物种间联盟、循环和本地化的原则,并回答从食物生产、消费分配和腐烂的网络中可以出现哪些新的仪式、做法和建筑。投稿的截止日期为2022 年5 月13 日。“未来食品交易”将在2022 年塔林建筑双年展的主展中以指南和开放手册的形式进行展示。
丹麦建筑中心的最新展览“太空传奇”(A Space Saga,图8)探索了月球栖息地的生活,让大众了解对于塑造太空建筑所需的考虑因素,新的月球任务即将在2025 年进行。该展览展示了由丹麦建筑工作室 SAGA 空间建筑事务所开发的月球栖息地 LUNARK,这是一项关于极端环境下的身体和精神健康的研究项目,也可为地球上的高科技建筑提供参考。SAGA 空间建筑事务所是一个由建筑师和工程师所组成的设计团队,专门从事太空建筑和位于极端环境项目的研究。2018 年,在格陵兰岛北部的景观中对一座月球栖息地进行了100 天的测试,这一实验让建筑师们对太空建筑的内容有了更多的了解。该团队与科学家合作,研究了人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的心理影响,并学习了空间如何帮助刺激宇航员的感官。
位于波兰克拉科夫的 Manggha 日本艺术和技术博物馆正在举办一个名为“隈研吾,材料实验”的展览(图9),展出了从隈研吾事务所东京办公室运来的部分项目、模型和装置,以及由该建筑事务所和克拉科夫Andrzej Frycz Modrzewski 大学建筑和艺术学院共同设计的大型“云状”木亭。该展览对参观者开放至2022年5 月。其中,由隈研吾、Marcin Sapeta、Hossam Hesham 和 Tomohiro Matsunaga 设计的“云”馆的灵感来自波兰和日本的传统木制建筑,它的设计基于“对传统木工连接的个性化解释”,采用斜锁和燕尾榫连接。该馆的构成基于两组长和短的木材元素,用45°的斜锁连接。展览除了展示的事务所项目外,还展出了日本摄影师泷本美纪创作的视频—声音装置。
由SHoP 事务所设计的世界最高挑摩天楼施坦威大厦(Steinway Tower)外部建筑现已竣工(图10),居民即将开始入住。建成后的施坦威大厦高435m,是世界上最纤细的摩天大楼,宽高比约为1:24。其改建工程始于 2014 年,施坦威音乐厅作为项目的一部分也进行了修复,住宅部分在2021 年正式面世。项目成本高达20 亿美元。SHoP 事务所将赤土陶器细节融入其建筑立面上,青铜和陶土材质借鉴了纽约传统的装饰艺术,细长的竖框向上弯曲,直指皇冠。如果不使用现代技术,制造这些精心设计的元素是不可能的,这种手工材料可以追溯到一个多世纪以前的纽约建筑。这座大厦与中央公园的轴线完美地对齐,为居民提供了该空间标志性的视觉焦点,成为上东区和上西区的临界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