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觉县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2-04-19 01:26刘昌林方东辉阿果约达邓小东余忠华付茂忠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存栏黄牛母牛

甘 佳,张 涛,叶 刚,刘昌林,王 巍,方东辉,石 溢,贺 芳,阿果约达,邓小东,余忠华,付茂忠,易 军*

(1.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动物遗传育种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66;2.四川省凉山州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西昌 615042;3.四川农业大学,成都 611130;4.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成都 611130;5.四川省阿坝州畜牧科学技术研究所,四川 红原 624402)

1 昭觉县肉牛养殖业现状

1.1 肉牛养殖品种以凉山黄牛和西门塔尔杂交牛为主

昭觉县养殖的肉牛品种主要是凉山本地黄牛和西门塔尔杂交牛。2020年,肉牛存栏9.21万头,较上年增加10.04%,其中本地黄牛3.53万头,杂交改良牛5.68万头,主要以放牧为主。

1.2 有效提升了肉牛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昭觉县从2004年开始实施黄牛改良,通过引进西门塔尔等肉牛冻精,进行人工授精配种,改良本地黄牛,使当地长期以役用为主的牛转型为肉役兼用。在全州范围内率先建立了完善的县、乡、村三级牛人工授精改良体系,截至2020年底,建立黄牛人工授精改良配种站点120个,对全县的肉牛改良工作进行了全覆盖。2020年冻精使用1.60万剂,培育种公牛900头,年均人工授精改良配种肉牛3000头,累计改良肉牛4万头以上。

昭觉县2020年肉牛出栏2.93万头,同比增加10.57%,肉牛年出栏率31.81%。本地黄牛出栏300kg左右,西杂牛出栏600~750kg左右。2020年牛肉产量2184t,同比增加10.69%。当地2020年活牛均价38元/kg,牛肉均价84元/kg。可见,本地黄牛与杂交牛生产性能存在较大差距,通过杂交改良,有效提升了昭觉县肉牛生产性能,从出栏活重来看,西杂牛出栏活重较本地黄牛提升114%,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在实地走访中也有老百姓反映,近两年通过饲喂西杂牛,平均每头牛收入15000元以上。同时乡村配种员还有人工授精服务费用收入,整个产业带来的效益较显著。

1.3 全县肉牛养殖仍主要以传统分户散养为主,规模化开始起步

通过调查发现(见表1)2020年肉牛存栏规模20头以下的养殖场(户)有29567个,存栏21~50头的有157个,存栏51~100头有67个,存栏101~200头有8个,存栏200头以上的养殖场仅有3个。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全县肉牛养殖规模化的发展近年来开始起步。从2019年开始,通过昭觉县虹谷拉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示范带动,在昭觉县四开镇好谷村创建了“蔬菜+肉牛”农业产业园区,并于2020年被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省级三星级园区”,园区内的肉牛养殖基地得以快速发展,目前存栏肉牛500余头,牧草种植面积33.35万m2,成为昭觉县种养结合、规模化养殖的示范基地。目前全县已建成肉牛科技示范基地78个,随着近年省科技下乡万里行、四川肉牛创新团队、省畜牧科学研究院以及凉山州农科院等专家团队科技力量的支持,并在园区挂牌“四川省肉牛创新团队示范基地”以及“科技下乡万里行肉牛产业服务团示范基地”,有效提升了示范基地的种养殖科技水平,助推昭觉县肉牛养殖向规模化发展。

表1 昭觉县肉牛养殖场存栏规模统计表

1.4 发展肉牛养殖业是政府倡导、群众喜爱的产业

肉牛养殖业在推动昭觉县地方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中起着重要作用,调查表明通过西门塔尔牛与本地黄牛杂交,改良肉牛品种,可极大提升养殖效益。在昭觉县三岔河镇走访发现,作为昭觉县最早开展黄牛改良的区域,当地充分利用政府扶贫资金和扶贫政策,抓好人工种草,依托当地交通条件便利、市场广阔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支部+党员+农户”的模式,通过西门塔尔牛养殖示范项目带动,党员、干部带头养牛,引导群众发展西门塔尔牛养殖,逐步扩大养殖规模。西门塔尔肉牛养殖成为群众脱贫致富和产业振兴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年均为养殖户增加收入1.5万元以上。目前,仅原洒拉地坡乡(现撤乡并镇划入三岔河镇)的养殖规模就达2000余头杂交改良牛,有效带动脱贫户增收致富,脱贫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肉牛养殖业也已得到当地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并制定了《昭觉县草食畜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推进方案》助推畜牧产业发展,其中肉牛产业就占很大的比重。

2 存在的问题

由于长期受传统生产方式影响,昭觉县肉牛产业仍然存在饲养管理粗放、能繁母牛数量不足、良种率低、规模化养殖比重低、饲草饲料保障水平低、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急需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加快解决。

2.1 能繁母牛存栏少,繁殖扩群速度慢

当前国内肉牛养殖都存在母牛存栏数量逐渐减少,育肥牛源供应紧张,外来牛对国内市场冲击严重,因此能繁母牛是保障肉牛产业发展壮大的基础,通过带犊母牛养殖等方式,确保产业牛群生产力。但是调查发现昭觉县母牛存栏量偏少,目前全县存栏能繁母牛37000余头,农户掌握的母牛饲养及配种繁殖技术不够,影响了母牛正常的生产性能,甚至有的母牛一胎之后难于发情或发情配种难直接被淘汰。

2.2 优良品种缺乏,本地黄牛生产性能亟待提升

通过近20年牛改工作的推进,昭觉县形成了一定数量的西门塔尔牛杂交牛群,但是农户掌握人工授精改良技术程度不高,改良面和改良效果有待提升,散养户仍多以饲养本地黄牛为主,品种个体小,生长缓慢,饲养成本高且产肉率低,饲养本地黄牛的经济效益远低于饲养西杂牛。昭觉县使用西门塔尔肉牛改良本地黄牛后的效果表明,杂交牛体格粗大、体宽背深而长、腿部发育好,基本纠正本地黄牛后躯尖、腿部细短等缺陷;初生重达25~34kg,比本地黄牛重13kg,12个月龄体重达到300~450kg,比本地牛重160kg,体重和日增重均比本地黄牛有明显增长。饲料报酬高,采食性能好,采食时间比本地黄牛缩短18%,采食量增加20%左右,饲料报酬比当地黄牛提高20%左右。产肉性能高,改良牛的宰前重、胴体重、净肉重均高于本地黄牛,经济效益好,比本地黄牛提高29%左右[1],可见本地黄牛屠宰性能与西杂牛差距明显,生产性能亟待提升。

2.3 养殖模式传统,降低了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县域内养牛专业合作社较少,更缺乏大型养殖企业,在养殖技术、综合服务、市场营销等环节不能很好发挥桥梁纽带和示范带动作用。规模化养殖场规模小,数量少,示范带动周边农户的效应不明显。通过调查表明昭觉县肉牛养殖主要以20头以下的散养户为主,占比高达99.21%,规模化养殖水平亟待提升。部分养殖场存在饲养管理粗放、圈舍配套设施不健全、种草养牛、疫病防控的观念淡薄等问题。有的散养户养殖观念传统,肉牛养殖以传统放牧为主,不适时进行补饲,同时接受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亟需加强,科学的饲草料加工调制技术难以在当地推广应用,致使县域内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得不到科学有效利用,部分散养户缺乏商品意识,没有做到适时出栏,增加了养殖成本,经济效益不显著。

2.4 缺乏兽医从业人员,疫病综合防治亟待加强

县域内基层兽医站基本上没有兽医专业背景的从业人员,养殖户缺乏相关知识与指导,部分养殖场消毒设施不健全,对肉牛的常见疾病和重点疫病预防等方面认知度不高,没有科学体系的疾病防治制度与疫病免疫方案,导致肉牛健康生长受到影响。

2.5 牧草加工贮存利用难

因缺乏科学养殖观念,所有的养殖场、户均存在饲草储备不足的情况,基本上没有作物秸杆青(黄)贮利用的概念,导致在饲喂中不能满足肉牛日常所需的草料量,特别是冬春缺草季节,容易导致肉牛因缺草掉膘。同时当地牧草收获季为多雨季节,干草调制困难,多数养殖场都外购牧草,养殖成本高。草料不足及当地草产品加工利用技术缺乏制约了肉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6 缺乏牛肉屠宰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附加值不高

昭觉县目前还没有专门的肉牛屠宰场,更缺乏牛肉制品深加工企业,全县有6个牛羊活畜交易市场,主要以活牛羊等牲畜销往外地,年交易牛数量约20000余头,销售价格完全控制在牛贩商手中,存在利益分配不均的现象,农户养殖效益得不到充分保障,从而导致肉牛交易价格偏低,不能有效刺激农户养殖积极性。同时,市场上提供的牛肉以及皮毛内脏等多为初级产品,利润低、市场风险高、议价空间有限,导致牛肉制品附加值偏低。

3 对策建议

3.1 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政策支持

地方政府要加大对肉牛养殖优势区域的投入力度,加强品种改良、圈舍设施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等。行业主管部门需加强项目整合力度,发挥项目资金的实效,解决好肉牛发展的“瓶颈”问题。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及金融机构应多作沟通协调,适当调整肉牛养殖户的贴息贷款额度,让更多肉牛养殖户得到实惠。当前各类养殖业均处于严峻的环保压力之下,政府部门在做畜牧养殖项目规划时,应在环境控制及粪污无害化处理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及资金投入。在肉牛品种改良方面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确保全县能繁母牛存栏数量增加,为发展昭觉县肉牛产业提供足量的牛源,同时也为加快昭觉县肉牛改良技术推广提供便利条件。

3.2 合理规划布局,加强品种改良,进一步完善良繁体系建设

根据昭觉县资源禀赋,合理规划布局肉牛产业,做到地方优良品种凉山黄牛的科学保护和杂交牛的开发利用同步发展。在林地多、天然草场草坡多的区域打造以凉山黄牛为保种区的母牛养殖基地,依托各乡镇的天然草场和荒山荒坡,大力发展以“70%时间自然放牧(4~11月)+30%时间舍饲与繁殖(12~4月)”的基础能繁母牛集中放牧与繁殖的饲养模式。同时,配套建立高效和利益共享的技术服务模式,以放牧草场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养殖户以完全放牧的方式饲养基础能繁母牛。最终形成以放牧基地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农户散养基础母牛。在全县范围内建设基础能繁母牛集中放牧养殖示范基地,主要布局于海拔在1500~2500m拥有丰富连片草场和成片荒山荒坡资源的乡镇,有效提高基础能繁母牛数量,将昭觉县建设成凉山州范围内的重要母牛繁育基地县。加强品种改良,进一步完善良繁体系建设。发展草食动物产业,尤其是肉牛产业的发展,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是关键环节,而品种改良是提高良种覆盖面、扩大基础母畜群使之提档升级的重要手段。完善人工授精改良配种站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开展本地黄牛改良工作,引进蜀宣花牛、西门塔尔牛种公牛冻精对本地经产母牛进行改良,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散户参与改良工作,完善县、乡、村三级牛改良繁网络体系,逐步扩大杂交改良覆盖面和改良效果;同时技术部门要切实做好养殖户选种选配技术指导,提高母牛的整体生产性能;加大种畜培育力度,坚决淘汰劣质种公牛,不断提高种公牛质量标准和全县肉牛生产性能。

3.3 因地制宜,建立适度育肥模式

昭觉地形以山地为主,全县有农耕地4.47万hm2、林地12.55万hm2、可利用草地6.65万hm2,有利于牛、羊等草食畜的养殖。但因昭觉县县域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农作物以马铃薯、荞麦、玉米为主。且地块多为山地,牧草、作物秸秆量大但分布不均,不利于机械化收割作业,不能大规模利用,对育肥牛养殖有一定的限制。因此要因地制宜,打造不同区域的适度育肥模式。具体做法建议:在高山林草地区,建立肉牛繁育示范基地,采用“放牧+舍饲”的养殖方式,以母牛配种繁育、架子牛培育为主,提供架子牛到农区育肥的“高繁低育”模式。在二半山半农半牧区,建立肉牛养殖基地,采用半舍饲、适度规模养殖方式,兼顾架子牛全舍饲短期育肥,仍以母牛配种繁育、架子牛培育为主,实行就地繁殖、就近育肥的“自繁自养”模式。在低山玉米水稻主产区,建立肉牛育肥基地,以标准化规模化集中育肥为主,由新型经营主体收购养殖场、散养户的架子牛,采用全舍饲饲养方式,实行标准化、高品质的“户繁企育”模式。

3.4 注重科技支撑,提升产业科技水平

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专业人员技术水平,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下基层开展技术示范和推广等活动。加强与省、州科研院校合作交流,在良种繁育、杂交利用、疾病防控、营养调控和饲养管理等方面开展技术示范推广,建立完整的技术推广体系,做好养殖户技术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培养一批技术过硬的肉牛产业发展乡村本土人才,切实有效地提高养殖户的疾病防控能力和产业的抗风险能力,提升肉牛产业的科技水平。

3.5 做好冬春草料储备,大力推广青(黄)贮技术

加强青(黄)贮玉米等优质饲草基地建设,保障饲草供给,积极推进青贮技术的示范应用,缓解冬春草料不足影响产业发展的现状。鼓励养殖户及时出售商品牛,缩短育肥牛饲养周期,在冬季来临前调整牛群结构,及时淘汰弱残牛,出栏育肥牛,保持最适数量的牛群,减少草料压力,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3.6 做好园区示范带动,打造产业品牌,创新产销模式

充分发挥现有的“肉牛+蔬菜”省级三星级农业园区平台优势,改变本地肉牛养殖“随遇而安”的现状,示范带动全县肉牛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同时做好牛肉产品精深加工,对牛肉按部位分割出售,增加产品附加值,打造“大凉山”特色牛肉品牌,结合当前农村电子商务的契机,建立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开展订单农业发展模式,让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养殖户直接签订产销协议,促进肉牛产业种养加一体化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存栏黄牛母牛
4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77.3 万头环比下降0.2%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狐狸的礼物
制作泥巴黄牛
肉牛繁育改良技术要点
生日
9月我国生猪存栏继续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