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2022-04-18 10:02胡新岗陈则东孙晨明桂文龙
职业技术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院校高职

胡新岗,陈则东,孙晨明,桂文龙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0 引言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是一种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强调全面性、全过程、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1],其基本架构包括质量体系、质量方针、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质量评估等内容[2]。该理论由费根堡姆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后,经过戴明的PDCA循环,朱兰的质量三部曲(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克劳斯比的零缺陷理论的发展而日趋成熟[3],并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运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并逐步衍生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理论[4]。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提出将“提升学校治理水平”作为国家高职教育“双高计划”改革发展任务之一予以重点推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教职成〔2019〕8号)提出“双高学校”遴选应具备“学校治理水平高,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健全”的条件;《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明确将提升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教学质量作为“三教改革”攻坚行动内容。高职院校实施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是以提升学生学习质量为根本,强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全方位管理,是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抓手,是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公平、高质、类型特色突出的职业教育的根本途径。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指导,运用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理念科学构建高职院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有助于科学、有序、规范地落实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促进专业和课程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提升。

1 高职院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内涵

高职院校教学工作涉及多要素、多层次、多环节,其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是指所有内设职能部门、教学单位、教辅机构、实训基地以及全体教职员工与学生围绕教学质量提升,依据职能分工与角色定位协同参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离校所有教学环节的管理、服务与活动中;通过人人参与教学质量生成与质量自治、教学运行全环节全方位系统性质量管理、教学管理全时段全流程过程性质量控制,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保证教学质量从设计到生成各环节时时处处合规达标,最终促成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全面提升,实现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专业目标定位。

要求全体教职员工及全体学生都要树立质量价值观,充分认识到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坚持“学生为本、教学优先、质量第一、人人有责”理念,实行分层次的岗位目标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各环节、各组织、每个人的质量规范和质量目标,提高全员的工作质量。全过程包括学生入校前的专业调研、专业设置与调整、专业教学标准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课程标准制(修)订、招生计划拟订与落实,直至新生报到入学后;从入学教育开始到人才培养方案各教学环节的全部落实,直至学生毕业离校,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通过质量管理提高决策、运行、管理、服务及育人质量。全方位是指从教学管理组织建设、教学制度完善、教学文件制(修)订、教学规范标准确立、教学内容选取、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选用、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活动组织开展、教学工作评价及教学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管理。以上三者密切关联、相辅相成,全员性是前提,全过程是核心,全方位是全过程的内在要求,是落实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

2 高职院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构成

2.1 高职院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宏观体系

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广泛性特点,构建高职院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必须首先科学构建其宏观体系,即从逻辑上明确学校教学质量环境支持、教学质量定位与设计、教学实施与运行质量监控及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之间的关系。高职院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宏观体系如同一个逐层而上的四层“金字塔”(见图1)。首先,在学校层面要树立全面的职业教育质量观,营造实施质量全面管理的环境氛围,即学校应全员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和质量自我保证理念,建立教学质量诊改制度等系列制度,形成以制度文化为核心的学校质量文化,这是有效实施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其次,在教学质量目标和标准的规划设计上,要建立学校层面、院(系)层面、专业课程层面三级专业课程建设规划并形成系统化专业课程质量目标链:专业教学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毕业顶岗实习标准—毕业设计(论文)标准的教学全面质量监控标准链;并随三级规划对应建立负责规划落实的三级质量保证组织,这是高质量实施教学的前提。在教学实施与运行层面,对照事前建立的教学目标链和标准链,落实全面质量监控,是保证质量生成过程不“脱轨”的重要管理手段。实施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落脚点是保证学生学习成果质量,教学及其管理都是为学习服务的,因此评价评估学习质量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金钥匙”。

图1 高职院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宏观体系

2.2 高职院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与质量监控运行体系

高职院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与质量监控运行体系涉及质量方针、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质量自治、质量评估五个链化闭环系统(见图2)。一是以教务与学工部门为主、院(系)与教辅单位为辅的质量设计与管理服务系统,该系统负责学校教学质量方针、目标及标准的设计决策,制定教学规范与教学管理制度,为教学质量的生成与控制提供指导与服务;二是以专业教研室为主体的教学质量生成与控制系统,教研室负责组织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开展教学诸环节系统化设计,组织并监控教学实施与运行;三是由专业建设团队、课程教学团队及学生组成的质量自我保证系统,该系统是教学质量自我保证的责任主体,负责依据学校的教学诊改制度及其他系统的质量信息并反馈实施专业、课程、教师及学生四层面的诊断与改进;四是由学校质量管理部门、校级督学及校院(系)两级督导组成的质量监督与校内评估系统,该系统借助智慧校园教学管理平台及课程教学平台,采集分析教学各环节数据信息,开展教学全面质量评估,实施质量监测预警,组织办学利益相关方质量评价,向质量设计与管理服务系统反馈质量评估信息,促进学校层面教学诊断与改进;五是由在校生、毕业生、家长、用人单位等为主体组成的办学利益相关方评价系统,该系统在学校委托的第三方评价机构或学校质量管理部门的组织下,实施教学质量评价,评价结果促进教学质量监督与质量诊改。

图2 高职院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与质量监控运行体系

2.3 高职院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全员参与体系

高职院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特征之一是系统化、有组织、有层次地全员参与质量治理(见图3),全员参与是全程、全方位质量管理的前提。第一层次为学校层面,由实践质量保障和技术质量保障两个方面组成。教学实践质量保障方面,是在学校层面建立由校长任组长、副校级领导为副组长、各内设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质量保证委员会,对全校人才培养工作提供质量决策与统筹协调,质量控制办公室作为其日常办事机构,协同由校党委聘任的校级督学团,共同负责校级层面的质量检查、指导与反馈;教学技术质量保障方面,成立校级学术委员会,下设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教材建设与选用委员会,负责对专业课程建设及教师教学发展提供政策咨询、质量决策及争议裁判,保证办学方向。第二层次为部门层面,以院(系)教学单位为主,图书、网络、教育教学平台管理等服务部门及校企合作部门、实践实习基地组成的教学辅助部门协同,指导、督促、服务专业教研室的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第三层次为教研室层面,负责专业课程建设的规划与指导以及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管理,属于教学质量全面管理的最基层管理组织。第四层次是师生群体,基于专业课程建设成果开展教学活动并自我保证教与学的质量。

图3 高职院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全员参与体系

2.4 高职院校教学全过程质量管理实施体系

专业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其教学全过程实质就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个流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确立是质量管理的起点,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和申报审批。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或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科学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质量管理的基础。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并按人才培养方案落实教学诸环节是质量管理的核心。在教学质量生成的过程中,院(系)教学单位协同各职能部门结合社会评价和毕业生质量反馈,做好教学全过程活动组织、工作协调、质量控制、教学督导等教学质量外部管理服务工作,指导专业建设团队做好专业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招生工作及教学条件配置,促进教学计划与教学运行质量的提升(见图4)。

图4 高职院校教学全过程质量管理实施体系

3 高职院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探索

3.1 强化质量教育,建立质量文化和理念系统

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涉及教师发展质量、教学条件保障质量、教学资源质量、教学文件质量、教学设计质量、教学组织质量、教学活动质量、学生学习质量、管理队伍质量、管理手段质量等多重因素。不同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不同、办学特色各异,经济社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信息技术迭代、企业需求更新、师生发展提升都会带来质量目标的调整和质量标准的优化。因此,作为高职院校领导者与管理者,首先,必须树立质量标准多样化、质量需求动态发展、以办学利益相关方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本、办学特色化的质量观。其次,高职院校必须强化对全体师生员工的质量教育,通过分层分类开展集中培训和自我教育,促使职能部门管理者,特别是校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人员及全体师生主动适应工作学习质量目标要求,提高质量意识和质量保证主体责任,自觉追求工作学习的过程质量和成果质量。再次,高职院校必须通过质量文化建设,进行质量文化的普及,使全体师生员工熟悉质量的概念、质量标准(如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师资标准、学生发展标准),通过开展教学质量优秀奖评比、教师教学能力考核与评价等活动,引导全员树立正确的质量观,认同教育教学质量的价值,以正确的质量文化指引自身行为,切实发挥质量文化的引领作用。

3.2 打造质量队伍,夯实质量管理的人力基础

好的教学质量需要各级责任主体自我保证和学校各级管理者严格管理方能形成[5]。因而,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全员参与体系,配足配强一支由上而下分层的质量队伍并开展针对性的培养,作为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人力基础,方能实现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一是学校层面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教材建设与选用委员会,必须选用熟悉国家职业教育政策、具有丰富的专业课程建设经验、熟悉专业课程建设规律、掌握职业教育新型教材开发技术的职业教育专家型教师及行业企业技术专家作为成员,把好教学质量设计决策关;二是对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抓好职教政策特别是专业教学标准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开发、授课计划编写等相关教学规范性文件的学习培训,把好教学源头质量设计关;三是对全体任课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信息化教学教案编写、在线课程建设、完全在线或混合式教学计划制订与教学实施、课程教学诊断与改进的业务培训,把好教学实施过程的质量生成关;四是做好学校教务部门及院(系)教学管理人员的选任与培训,提高其教学质量管理与服务能力,把好教学质量生成管理关;五是优选教学经验丰富、善于总结分析的专家教授作为校、院(系)二级督导督学,配足配强学校质量监控管理部门专职人员,通过培训把好教学质量监控关。

3.3 制定质量规范,健全质量管理的实施依据

高职院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起点是“质量目标”,依据是“质量标准”,两者都可以视作教学质量规范,有了规范才能有效实施质量管理、监控和诊断[6]。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来看,高职院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需要在质量规范建立上有以下作为:一是质量“目标链”的打造,即从学校专业(群)质量目标、专业(群)个体质量目标、课程教学与建设质量目标、教师教学及专业发展目标到学生学习与素质发展目标的质量目标链条,这些质量目标应上下关联、一脉相承地呈现于学校、院(系)、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各级各类规划、计划中;二是质量“标准链”的打造,即从专业(群)建设标准、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不同课程类型教师发展标准、不同专业学生发展标准的教学质量标准主链条,以及支撑主链条的上述各类标准制(修)订规范、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教材建设工作规范、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范、学生毕业顶岗实习工作规范、专业调研工作规范、专业实训条件建设标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完全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校内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等主链条“侧支”标准,这些质量标准之间应体现系统性与呼应性,标准个体应具有独立性与规范性。

3.4 融合信息技术,促进质量管理的高效有序

开发校本教育教学信息化平台,实现“教、学、考、评”教学全环节一体化应用、管理与服务,是促进教学质量全面管理高效有序的重要手段。一是教师方面,所有专业运行文件应上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实现结构化管理,做到制(修)订提交、审核、审批均在线上进行。教师可以在平台进行在线课程建设、查看课表及开展教学、评学,可以利用平台手机APP辅助教学,可以在线出题、组卷、阅卷,组织多时段多题型测验、考试,多维度分析学生成绩,掌握不同学生学习状况并开展有针对性的考核,实现过程性考核;二是学生方面,可以在平台上浏览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表、教学进程表、校历等教学文件,参与课前、课中、课后全环节在线学习活动,可以通过PC端或手机APP根据老师的测验考试设置,按要求进行各类题型的线上作业、测验、考试,根据考核结果作改进性学习;三是管理方面,教务部门可以通过平台,组织安排多时段、多班级、多课程的在线考查、考试,可以实施多次机考,考试成绩接入教学管理(教务)系统。院(系)教师可以在平台实施学生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质控部门、院(系)、各级督导、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均可按权限实施在线监控并即时督促改进。

3.5 健全质量制度,保证质量管理的持续有效

质量制度是规范质量保证责任主体行为的准则。高职院校只有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建立起质量制度,才能保证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持续有效。一是建立教学全面质量诊改制度,包括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的质量诊改制度,以周期性教学全面质量诊改促进各质量责任主体发挥质量保证作用,促进教学全面质量的螺旋式改进提升;二是建立教师发展质量管理制度,包括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及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使用管理、考核评价制度,专业(群)带头人、骨干教师、专业(课程)团队负责人遴选培养制度,教师教学能力及教学成果评奖评优制度,通过教师层面的制度建设促进教师发展与教学质量提升[7];三是建立专业课程建设管理制度,包括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管理、专业教研室建设管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管理、新型教材建设管理、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学生学业考核管理、毕业顶岗实习管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等方面的制度,通过制度建设保证专业课程建设与运行平稳有序;四是建立教学全面质量监控制度,包括多元听课反馈制度、学业预警制度、顶岗实习检查制度、毕业设计(论文)预警制度、在线教学监控制度、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分析反馈制度,通过监控及时预警,保证教学运行“不脱轨”;五是建立教学全面质量评价制度,包括多元化评教评学制度、专业课程校内评估制度、第三方评价制度、学校办学年度质量报告制度、专业(群)年度质量报告制度、师生发展监测评价制度、办学利益相关方满意度调查制度等,通过内外部质量评价反馈,促进教学质量的改进。

4 结语

教学工作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实施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高职院校应建立教务、质控、学工及二级院(系)部协同管理、分工负责的“大教学”质量保证格局,通过建立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健全质量保证激励机制,强化“教学考评管”五项要素信息化技术支撑,常态化开展专业、课程、教师及学生层面质量诊断与改进,切实保障教学质量,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