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晓,张义勇,李艳萍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a.党政办公室;b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现代农林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方向。职业教育的发展要立足于地方经济发展,产教融合也要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要在地方经济中寻找自己的立足之处,在城镇化建设、产业升级等方面下功夫。要建立标准化工程,提高职业院校整体人才培养水平,为新型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符合学校、企业的双向需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相对注重生产经营,以此来获取经济回报,而在科研上的投入相对较少;而学校则拥有大量的科研人才以及理论基础,开展的科研工作需要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寻找科研方向是学校的现实需求。由此可以看出,学校与企业的结合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双方互利互惠,合作共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就是在这样的现实需求下产生的。它是指在双方共同发展的前提下,将双方拥有的资源进行互补,在合作模式下重新配置,一来适用于学生的培养发展,二来能够帮助企业解决经营中遇到的问题。而依据新的发展形势,学校将更多的课时安排到工厂中进行,使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并且以此为基础,制定了“双证书”制度,在制度保障下,使学生能够真正获得成长。
“1345 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模式”是指围绕“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将“专业技能、岗位技能和创新技能”三种技能相结合,利用“课程实训、社会实践、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四个载体,形成“专业认知、职业体验、跟岗实践、轮岗实训、顶岗实习”五个体系,构建综合性、立体化、全方位和渐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1345 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模式”坚持让学生从入学就开始接触社会,通过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一定量的储备,在此基础上再到实际的岗位上开展实践,推动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努力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向匹配。
让学生对自身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明白所学专业的范畴,掌握学习方法,了解对口就业方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职业规范和道德意识。新生入学后利用四周的时间,邀请外聘专家对与学生工作实践相关的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对生产实践有一个初步认识,明确在校期间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利用三周时间组织学生到现场了解工作的实际环境,通过企业员工和指导教师的细致讲解,了解岗位性质、现状和特点,让学生对企业岗位的工作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三周的时间,组织学生到实际岗位进行实践和锻炼,要充分发挥带队老师和企业指导教师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指导,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获得有效提高。这种双导师制不仅对学生非常受益,对于校企合作模式建设也有重要意义。
将公司中小型工程绿化项目引入校园,学生利用8 周的时间对工程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和不同岗位进行轮岗实训,充分了解工程项目各个环节和不同岗位的特点和要求,培养学生适应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六学期为顶岗实习学期,学生在企业中带薪进行顶岗实习,同时做好毕业设计,结合在校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做好职业规划,最终实现高质量就业。
近年来,学院通过实施“1345 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模式”,促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中校企联动的比重,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人才培养方案是校企合作的理论依据。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背景下,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既是企业需求,又是高校的需求,更是社会的需要。学院紧紧围绕“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这条主线,人才培养方案主要修订以下三个方面:
3.1.1 坚持校企共同修订,明确双方权责分工
近年来,现代农林专业每年召开“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会”,坚持深入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对培养指标、课程设置、校企学分占比等作出适当修正,并明确各自分工。
3.1.2 确定校企“五个对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方案的理念进行了更新,确立了“五个对接”的新模式,细化了人才培养的模式。它要求每个班级都选择一个行业方向,根据需求对接该行业一个所属企业,以此为基础开发一门校企合作课程,编写一部校企合作教材,设置一年的跟岗实习等实践环节,为学校教育和未来工作搭建桥梁。
3.1.3 优化实践学分占比,落实工学交替环节
由图1 可以看出,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学时占比,专业实践课时所占比例已接近一半左右。可以大量加入企业课程,将实践与理论学习结合起来,增加了现代农林专业的社会适应能力。
图1 人才培养方案中学分占比
根据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推进课程改革,将测量学、园林制图、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园林设计、园林AutoCAD、Sketchup、PS、园林工程技术、园林建筑设计、概预算与施工组织、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1345 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有以下三个特点:
3.2.1 课程设置层次分明
该模式课程设置主要体现在“专业基础技能、岗位技能、创新技能”3 个层次的关联式、递进式培养(见图2)。
图2 人才培养课程模块示意图
3.2.2 体系结构理实交替
该模式核心是“专业认知、职业体验、跟岗实践、轮岗实训、顶岗实习”5 个环节的落实,完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2.3 实践课程纵深有度
在合作过程中,要明确双方承担的责任,尤其是与学生安全问题、待遇问题、实践内容等相关方面,都要做出明确的规定,保障各方利益特别是学生利益得到保护。
3.3.1 课程互嵌式培养
现代农林专业中要求学习很多课程内容,而这些课程能够与京津冀本地相关企业融合发展,并且在对课程进行适当改造后,更好地实现了两者的对接。
3.3.2 岗位体验式培养
学校与大型企业乃至上市公司采取的是相对紧密的合作形式,这种体验有助于学生在顶岗实习和正式工作之前对所进行的工作有一个大致了解。通过在教学周期内安排学生进入实际岗位,开展体验式学习来了解企业工作的相关知识。
3.3.3 冠名订单式培养
企业冠名或订单式培养的合作方式主要通过企业文化课程植入、环境体验、行业专家授课、跟岗实习等形式开展企业实践,学生毕业优先到订单企业工作。
3.3.4 现代学徒制培养
“学校、企业、学生”通过签署三方协议,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的教学工作,一个学生同时拥有学校的指导教师和企业的岗位师傅,学生在实习时,通过“现代学徒”的身份加入到了其中。
3.3.5 产教学研协同发展
学院紧紧围绕“1345 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模式”,开展相关领域的探索,涉及到与之相关的产、教、学、研的方方面面,学院以此为基础制定激励政策,支持全体教职工探索工作的持续推进,在政府决策制定、企业深度发展和产品开发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近年来,经过实践和探索,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农林学院“1345 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体现在四个方面。
农林学院紧紧围绕“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这条主线,校企双方共同研讨,每年定期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分工明确,落实“五个对接”,注重工学交替环节,提高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
通过实施“1345 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模式”,现代农业专业教师认识到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对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自主到企业进行企业挂职锻炼、培训进修、校企师资轮岗等教育教学改革举措,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育人能力。
自2002 年在省内乃至全国率先开展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探索,不断夯实“1345 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模式”,至今已与京津冀40 家以上大中型企业合作,例如03 届毕业生师智利的北京烨坤园林公司资产达亿元以上,年产值2500 万以上;陆文清的北京华陆园林公司年产值2000 万以上;北京大德长丰农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科学家魏巍获得2015 年度中国育种人物等等。优秀毕业生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就业质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了校企合作、招生和就业。并形成了以优秀毕业生企业专家为纽带、老毕业生带新毕业生的校企合作良性互动机制,现代农林专业连续多年获得校友工作先进单位,得到行业企业的支持和认可。
近年来,现代农林专业师生参加河北省插花技能大赛和园林绿化快速设计大赛获得个人一等奖1 个、个人二等奖3 个、个人三等奖4 个;河北省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比赛获团队二等奖1 个、团队三等奖1 个;河北省第七届“新奔腾杯”BIM 建模应用技能竞赛获得团体二等奖1 个、团体三等奖1 个、个人一等奖1个、个人二等奖1 个、个人三等奖3 个;京津冀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比赛获得团队二等奖3 个、团队三等奖1 个;京津冀植物组织培养技能大赛获得团体二等奖2 个,个人4 个二等奖,4 个三等奖;第四十五届世界花艺大赛中国选拔赛在近30个参赛队中获得第19名的成绩。在参加河北省插花技能大赛中,先后有5 名同学和3 名教师获得“河北省技术能手”称号。“黑土地上的金钥匙”获得第四届河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符合现在教育发展模式的。这一模式既能满足职业学院的需求,也能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期。同时对于学校和企业来说,这种模式能够实现学校同企业资源之间的交流,实现优势互补。目前,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才刚刚开始,但是已经初见成效,用事实证明这是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而这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在合作中继续探索,继续寻求更为合理的合作形式。同时,还应根据不同的专业打造富有特色的合作模式,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