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张小燕的话说,她是自小在洪泽湖边疯跑疯玩着长大的。此后离家二十年,思乡之情愈甚,当朋友老姚提出想一同在洪泽湖畔建一家民宿时,张小燕欣然答应了。
蒋坝古镇位于淮安市洪泽区,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从前因地处交通要塞,往来者甚众,有“三街六市、十里听响、五里停舟”的说法。然而经历战火,加之国道改道,古镇随着时间流逝渐趋落寞。如今年轻人大多外出工作,镇上只剩些留守的老人。张小燕尤其记得第一次来时,只见家家户户的老人都搬个小板凳坐在门口,脸上几乎看不出表情,长长的一条老街,安静、沉寂、萧条。
建民宿的消息传开后,仿佛在古井中投下一粒石子,老街一下子活泛开来。
老姚看中的是老街最北端几户几近废墟的老宅,衰草残石,虫鼠乱窜。记得初次到访时,耳边传来的涛声让张小燕向远处张望,才发现这里距离洪泽湖大堤仅30米,站在老宅就能听到湖水泛起波涛时的声音。夕阳西下时湖景更是温柔可爱,她因此明白了老姚的想法。
当时无论是洪泽还是淮安,乃至整个苏北,几乎没有可供张小燕参考改造路径的民宿。这座宅子是典型的“三间大瓦房”,使用价值远高于审美价值,同时因年代久远,并无民宿配套的水电管道、排污设施,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难题。张小燕和老姚只能从头开始,自力更生。
张小燕
老姚是澳籍华人,起初他邀请了澳洲一个知名设计师为老宅进行设计,但样稿出来后大家都感到有些别扭。中西方文化的隔阂让设计师并不能完全理解他们寄托于这间民宿的充沛感情。因此,两人决定自己动手——老姚负责框架和结构,张小燕则按照自己的理念主导装修与内饰布置。
此前,张小燕走过许多国家,她尤其中意那些风景如画的小镇。在英国的安纳西小镇、瑞士的因特拉肯小镇,她曾见到梦想中民宿的样子——如同长在自然里。
“长在自然里”成了主导张小燕改造的理念。民宿傍湖而居,她保留了老宅砖墙的灰色和红色,同时增添了“沧海”的蓝色调,使之与湖光山色相融,虽有鲜明色彩,却不显得突兀。张小燕平日里喜爱写作,笔名“云沧海”,有云,有水,更有一种与自然相宜的静雅态度,民宿因此得名。
经过一年多时间,云沧海慢慢改造成型。民宿有七个小院子,张小燕和老姚带着工人一点一点地修整。这个过程好似一趟挖宝之旅,总能遇见意想不到的惊喜。两人一致秉持尽可能保留原先风貌的原则,再在此基础上展开改造。废墟中曾挖出一批玻璃弹珠,阳光映照下的五光十色一下勾起许多童年的美好记忆。老姚发挥奇思妙想,将玻璃弹珠直接嵌进地面,许多有过相似记忆的客人路过时不经意看到,都曾会心一笑。还有一次工人挖出一块残石,请来专家查看后得知竟是一块明朝石雕门楼的碎片。过去蒋坝在石雕领域能工巧匠辈出,如今这项技艺却几近失传,知之者甚少。这块残石如今已被砌在台阶上无法移动,因此他们小心翼翼地保留了它,并围绕它修建起了石阶,如同小心藏护起一段凝固的历史,供往来者探问。
如今的云沧海,开门见绿,四季迷人,春有油菜花、蔷薇花,夏有向日葵、格桑花,秋天桂花,冬天蜡梅,无不精准复刻着每一季的美好。从前的废墟如今繁花似锦,老街上的人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张小燕看着老街一点点生动热闹起来。云沧海动工后,老人们的生活一下子有了重心。那时他们并没有想到一间民宿会为这个小镇带来什么,只是觉得可以每天看到不一样的改变,单调生活里从此多了一件值得日日期待的事。
开工后,几乎每天都有人来围观,民宿的工程进度整个老街一清二楚。老人们总是自备小凳子,清早就坐到工地边上看着,名曰“监工”,实际是找个借口和工人、邻里聊聊天,打发时间。大家亲眼看着从前的“垃圾堆”被一点点清理干净,被铺平压实,再到初具雏形、正式落成,与云沧海的关系越来越熟络,也越来越喜欢它的主人。
在张小燕眼中,“长在自然里”绝不仅仅意味着民宿的建筑风格与周边的水光山色相宜,更应当是让来访者能在这屋中找到与当地历史、文化乃至人情紧密联系的细枝末节。
张小燕和老姚都是热情好客的人,云沧海建成后,老姚常趁得空时泡上一壶好茶,请周边的街坊来喝茶聊天。附近饭馆的老板善吹葫芦丝,便常常在茶话会上热热闹闹地来上一曲,惹得老人们满心开怀。
张小燕在和老人们聊天的过程中得知,原先老街有个八角亭,曾经是大家儿时最爱聚在一起听书、玩耍的地方,后来亭子被战火所毁,虽然很多年过去了,但大家提起来总免不了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因此,他们决定重新为乡亲们建造一座亭子,找回一些过去的记忆。二人请来徽雕大师查嵘设计了砖雕和两块老木雕,建成古朴而雅致的亭子,成了老街的新地标,街坊们都爱聚在这里纳凉、聊天。渐渐地,张小燕发觉老人们脸上的表情丰富起来了,老街也越来越热闹。
云沧海的员工都是当地人。其中,汪大姐掌管后厨,最擅本地菜。汪大姐做的洪泽名吃小鱼贴饼堪称一绝。她以老酵发面,坚持用老灶头,柴火烧,做出的贴饼劲道爽口,吃过的客人都赞不绝口。住老街的杜大姐则负责打理云沧海的各处小院子,茄紫、椒红、黄瓜绿,无论哪个时节,院子里总是长势喜人,惹人眼馋。就这样,云沧海影响改变着这里的生活。
乡邻们没有华丽的回馈方式,感谢的话也很少说,然而,张小燕总是时不时地在自家院前发现湖堤上刚挖来的几把荠菜和马齿苋,刚刚腌好、用干净瓶子装着的萝卜干咸菜,刚出锅还透着热气的藕饼,或是在车上发现新摘下的柿子、橘子、枇杷……
张小燕一直遗憾苏北地区缺乏可供参照的民宿范本。通过对云沧海的打造,她希望自己的经验能给后来者提供一个学习和模仿的范本,因此总是有意识地记录着改造的点滴。
苏北民居的大门多是厚重木门,若敞开,蚊虫聚集;若紧闭,不透光也不透风,一直是个改造难题。云沧海的处理办法是用木头和玻璃相结合,在玄关处做一个门廊,这样大门可以自由敞开而不用担心蚊虫,也解决了聚气采光的问题,冬天还是个天然的阳光暖房,尤其适合种些植物,让客人一进门便有好心情。诸如此类的经验被张小燕一一记录下来,集结成一本云沧海民宿笔记《繁华不远,乡愁很近》,正在出版中。
张小燕觉得,民宿应当是一个能让人完全放空自己、内心再感到逐渐充盈的处所,同时又是一方与当地文化、生活紧密相连的空间,承载着周遭的历史与人情。“如果这是我的家,我会希望它是什么样子的?”这是张小燕在改造过程中不断反问自己的,她相信视觉上的舒适只是基础,而情感上的联结更有意义。
每每晚上躺在客房,张小燕总能枕着涛声安然入睡,心底那个住进自然的梦一点点清晰起来,正如她在民宿的宣传主题曲《云沧海的小时光》中写下的那句歌词:“云沧海是一次小小的流浪,田园正好,风清月朗,此心安处,就是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