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飞
人才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实现区域转型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的必要支撑。当前,四川省遂宁市正处于加速升腾“成渝之星”的关键时期,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使命感,全面优化人才“引育用留”工作,加快打造选贤任能聚才高地,让更多“千里马”创新创业、竞相奔腾。
政以才治,功以才成,业以才兴。只有栽好“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人才工作“八个坚持”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将选贤任能的视野放至五湖四海,将广纳良将的“招贤令”“英雄帖”发到四面八方。坚持“英雄不问出处”,不因人因事因校因届因籍划线,炼就识别“千里马”的“火眼金睛”,做到举荐人才不拘一格。坚持扩增量、盘存量、优质量,持续开展“遂州英才”组团招聘全国行活动,加大高学历人才招录、“双一流”高校定向选调、事业单位招聘力度,打造规模适中、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现代化人才队伍。靶向引才、精准引才,精准绘制锂电等重点产业人才开发路线图,推动以人才链的“强”,激发创新链的“活”,托举产业链的“优”。
抢手。图:朱慧卿/新华社
人才能否脱颖而出、充满生机活力,取决于孕育人才的土壤。着力强化政治引领,树立严管厚爱的育才观,破除“自然生长”倾向,建立人才差异化评价办法,分类建立体现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才特点的评价机制。着力畅通耽误人才精力的“关卡堵点”,延伸人才识别的触角,把“研究人”和“研究事”,“听其言”和“观其行”,“察其表”和“析其里”结合起来,真正把人才评价“指挥棒”用好,不断调动人才工作积极性。开通特事特办绿色通道,优化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持续为人才“减负松绑”,既给足人才“面子”,又夯实人才“里子”。深入推进人才“递进式”培养,围绕医疗、教育、农业等项目,量身定制差异化服务方案,进行“启发式”“导向性”培养,在人才成长起步期“扶一下”、发展期“帮一把”、成熟期“送一程”。对待急需紧缺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要给人才更多成长成才的机会,让他们加快成长为相关领域的“领头羊”。
“引”才还需“任”才,人才用好了才能体现其价值。树立任人唯贤的用人观,坚持因德因能因勤因绩因廉定标,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发展制度,建立更加科学的管理体系、更加公正的评价体系、更加鲜明的激励体系,让人才施展才华、释放智慧,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加快建设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搭建横向融合、纵向贯通、横纵联动的“跨界创新”舞台,精准匹配输送各类人才,向内输入人才精英,向外输出创新成果,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和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加快形成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要将人才放到乡村振兴、高精尖产业发展、城乡基层治理等一线,让火热的实践成为检验人才能力的“练兵场”,使不同人才在不同岗位实践中充分发挥才华和能力,实现人才价值最大化。创新揭榜挂帅、竞进拉练制度,给人才“压担子”“搭台子”“铺路子”,最大限度发挥人才的优势,真正构筑起人才发展高地。
留住人才,不仅需要良好的政策和优厚的待遇,还需要引才用才的真心、关爱人才的细心。健全党委联系专家人才制度,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尊重专家人才个性特点。加强对人才的表彰奖励,持续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重大科研成果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留才的新风尚。打造一流的服务环境,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妥善处理人才子女上学、户籍限制、老人就医等问题,将服务体现在“关键小事”上,把关爱落实到“急难愁盼”处,以实际行动解除人才“后顾之忧”,让人才既有“组织认可”,又有“家庭认同”。加快打造成渝涪江流域科技创新走廊、区域职教中心建设等“四大人才品牌矩阵”,强化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人才个性化需求档案,为人才提供大力度支持、全方位服务。促进优秀人才交流沟通、形成合力,厚培顺心工作、安心发展、舒心生活的乐土,让各类人才在遂宁现代化建设中各尽其才、各美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