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珠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美育人,能够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本文主要就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将美育与心育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从而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向上的品格。
关键词:美育 心育 融合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美育人,能够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本文主要就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将美育与心育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从而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向上的品格。
结合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在欣赏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美术欣赏的本质是从眼睛到内心通过感知——想象——情感体验——理解一连串感性的过程,激发人们的回忆、想象最终给人以精神上美的享受与抚慰。清代画家方荣曾说:“笔墨亦由人品为高下”,例如在学《我爱我家》这课时,笔者抓住学生兴趣点,创设以“爱”为主旋律的视听感受,让同学们分享家庭的快乐和家人的爱,激发我们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上课伊始,笔者出示课本欣赏作品《旧居前的留念》,引导学生先从画面上看,这是渔民一家三代同堂的合照,老奶奶在前面坐着,怀里抱着小孙子,大孩子靠在妈妈身边,右边是爸爸,每个人的上都露出笑容,是一幅“尊老爱幼”的“全家福”。再看背景,一条破渔船,一栋栋新楼房,像是告诉我们:他家三代已从“旧居”搬到“新楼房”。通过作品的构图、色彩、形式、表现内容等进一步体验内在情感逐步达到共情审美境界使学生心态和谐愉悦,进而启发学生进行“我爱我家”的记忆画创作学习,并试图通过创作活动,感悟家人给“我”带来的爱,培养学生尊敬长辈、热爱家庭的情感。
二、在艺术实践中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引导学会处理情绪
孩子的情绪教养过程好像浮在海面上的冰山,只有做好冰山下情绪教养打底的部分,才能教好冰山上的情绪能力——“情绪的表达”“情绪的理解”和“情绪的调节”。
(一)心理教育适时地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美术课教学内容要与生活中的美好的事物相联系,激发学生去追求、去探索。如岭南版三年级上册《我的好邻居》,笔者设计了一个环节通过让学生们交流分享熟悉好邻居的外形、喜好以及自己与邻居之间有趣的事情等,来更深刻理解“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的含义,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大胆讲自己的所思,表达情感增进邻里之间的友谊,发扬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美好品德,从而在美术课程中优化心理素质。
(二)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课程有效的连接
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因为具体生动的情境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可以让学生产生热情,主动参与。比如,为培养一年级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我通过引导孩子观看蓝天、白云、平静的大海以及乌云密布、汹涌澎湃的大海,然后让孩子谈谈,在不同的情景中,心情是怎样的?会引起哪些联想等等。这样,孩子就会懂得运用不同的色彩表达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感觉,有的学生会用红色来表现欢快,有的学生会用黑色来表现忧伤,这样就有效地与生活经验建立链接。
(三)创设艺术实践活动有效进行情绪调节
1.开展课堂训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课堂训练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教学信息反馈的最主要的手段,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次给二年级学生上课,为了激起孩子们对绘画的兴趣,抓住他们的好奇心,笔者让学生带镜子来上课,课前也没有告诉他们要画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带镜子。上课一开始,我让学生对着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长在头部什么位置,启发他们给自己画像……结果学生的自画像都画得不错,作品也很有童趣。学生在创作过程增加了愉悦感和审美刺激,而且提高了审美和创造的情趣。我们要给学生发挥个性的空间,要鼓励“随心所欲”,对一些胆子比较大,敢于突破绘画程式,大胆尝试、实践,喜欢创新的学生要给予肯定,允许作品的多样化,如漫画、卡通等形式,有效调节他们的学习情绪,消除学生孤僻、自卑、害羞等不健康的心理。
2.发挥情感功能,增强学生心理素养
绘画具有情感教育功能。对学生的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线描画”对提高审美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耐心的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1:我喜欢画画,画画的时候就很开心。这些是我的画笔,是有彩色颜料盘。它们就是我的世界我的家。
学生2: 我不听话,我妈妈又发脾气了。她穿的是圆点那件衣服。那次我被她骂哭了。……
积极的情感能使儿童获得对事物的正确感受和理解,对促进儿童对美的事物的向往和表现欲望。
三、在美术评价中加强心理健康建设,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在课堂上我们也可以经常听到孩子们这样的发言:“我觉得……”“我不同意某某的观点”。可见,有些孩子已经对客观事物有自己的看法,他们乐意参与焦点问题的讨论,对教学内容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每个学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们的画也就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美术作品时要尊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作品中的精华所在,表现出接纳、赞许的态度,只有这样才可能和学生沟通。笔者根据教学目标中所要求的学习态度问题、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等方面,设计制作了不同的小印章,这样就能看出学生的个别差异,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评价,让每个学生树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感到自己是能够学好的。
心理健康教育在美术教学中无处不在,美术作品的主题、构图、色彩、以及学生在绘画创作活动过程中的表现等方面能形象地反映学生的不同心态。让每一个学生在正确地引导下茁壮成长,让美的艺术形象能唤起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沖动,产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参考文献:
[1]陆琛.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小课程教育研究[J].2018,(28):207
[2]陈秋敏.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J].明日.2019,(22):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