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花
教学分析:
本课是小学阶段学习分数的开始。作为中年级的学习内容,分数是数认识的一次扩展,即从整数走向“不整”的研究,两者的关联是:整数由“1”累加而来,分数由“1”均分而得。因此,这节课教学的基本思路,就是通过“整”与“不整”的关联,从整数认识进入到分数认识;通过“均分”的相关研究,带动分数的产生及与此相关联的读写法,以凸显整体建构、动态生成的结构化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从“整”平均分,迁移到“不整”平均分。
师:这里有4个桃子,两瓶矿泉水,一个月饼,要把这些东西平均分给两个同学,你能表示出每人分得的结果吗?(能)
师强调:把这些东西怎么分给2个人(“平均分”板书)
师;请同学们在学习单1中完成。
师:完成了吗?(完成了)
师:咱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几位同学做的,先看前两道题。
生1: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2个。
生2: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1瓶。
师:前两道题有做的不一样的吗?请举手。(没有)都做对了。
……
师:咱们再来一起看一看得到的过程?(课件演示)你也可以边看边小声说过程。
师:说给同桌听(生说略)
2.回扣学习单
师:(指着学习单的第三幅图)有了这个新数---分数,我们就说“每人分得这个月饼的”。
(设计意图:在平均分物情境中,引导学生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体会引入分数表示数量多少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当不能用原来学的整数表示分得的结果时,这时需要创造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
3.深入理解的意义
师:想不想通过自己的操作得到(想)请看操作要求
出示操作要求:
(1)从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材料(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中任选一种,折一折、分一分、涂色表示出它的。
(2)完成后和同桌交流,你是怎样得到这个分数的。
展示学生作品:
生1:我把长方形分成2份,这一份就是。
师:怎么分成的两份,随便分的吗?(平均分)
师:看来平均分是关键。
师;是谁的(这个长方形的)
师:你能完整的再说一遍吗?(省略)
师:(分别指正方形和圆形)这里的表示什么意思?(生说省略)
师:同学们都已经说的很好了。但是老师有点糊涂了,像我们刚才分的月饼、长方形、正方形还有圆形,明明每份的形状和大小不同,怎么都可以用表示呢?(學生思考)
生:不管分的什么,只要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
师:说的太棒了。就像我们的数量“1”一样,(一本书、一支铅笔、一个文具盒都可以用数量“1”来表示)这里不管是平均分的那一个东西,只要把这个东西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
(设计意图:从平均分不同的物体,到每份的大小和形状也不相同中抽取出分数的实质:只要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
师:分数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以為例,这个小短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小短线下面的“2”叫分母,表示平均分成了2份,上面的“1”叫分子,表示这样的1份。
师:怎么写呢?写分数的时候,先写小短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师:自己在练习本上写一个分数。
师:今天我们只是初步认识了分数(补全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明确的告诉学生:像这样的数叫分数,并教会学生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分数的写法。)
师:考考大家看看学的怎么样?
二、巩固练习
课本114页自主练习第2题,看分数,涂颜色。
、、、
师:阴影部分都是一份,为什么却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
生:平均分成的分数不同。
师小结:说的真好,因平均分成的分数不同,所以就得到了不同的分数。
(设计意图:在巩固练习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的实质。)
三、回顾总结,整体建构
师: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了分数,分数由分数线、分母、分子组成。
生:还学会了写分数、读分数。
生:要想得到分数,必须先平均分。
师:说的真好,平均分是分数产生的前提条件,分数、分数,就是先分后数。
生:
四、课后延伸
师:分数只有几分之一吗?(不是)
师:那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