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教育困境省思与实践策略研究

2022-04-18 13:38周莉俐
学校教育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教育者劳动儿童

周莉俐

劳动教育一直以边缘化的形式存在于小学教育场域之中,这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精神生命没有得到应有的现实的尊重,劳动价值和实践缺失的小学教育之下,长大并回归社会后的人存在着人格、道德、思维、创造力等问题,无论对于社会和谐还是个体发展都是不利的因素。教育者应该提高对劳动教育理解,转变劳动教育理念,反思劳动教育的本质,尊重儿童劳动过程的完整性,将教育渗透在劳动过程本身,让儿童在充满成就感和乐趣的劳动实践中深入学习、发展人格、完满德性。

一、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教育者认识理解偏差导致劳动教育缺失

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小学生劳动机会在逐渐减少。劳动在现实中已然被排挤出家庭、学校及社会,大部分儿童被定义在间接知识的学科学习范围内,而劳动的价值被严重忽视。

(二)应试教育体制唯分数论导致劳动教育缺失

劳动教育边缘化或者严重缺失不可否认地收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应试教育对劳动教育的实施和实践影响主要在于考试评价制度,在评价体制和观念之下,成绩好坏成为了最主要的评价指标,从而劳动教育在教育与课程实施中受到严重忽视。

(三)劳动教育形式化片段化导致劳动教育缺失

双减政策颁布之后,国家加强对学校教育的育人功能的监管,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劳动教育被作为一项功利教育的内容进行实施,应付国家的要求。功利化价值观影响之下,小学生通常被“安排”劳动,“劳动打卡”导致小学生逐渐厌倦劳动。

(四)劳动教育的经济化倾向导致劳动教育缺失

当下的劳动教育经济化倾向十分明显,家庭请保姆,学校请工人,小学生的劳动机会被经济化行为剥夺了。

二、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教育者转变思想观念,重构劳动教育价值

教师和家长作为教育者,对小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观念以及行为习惯起着决定性作用。他们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最重要的引路人,其在劳动教育观念上思想上的狭隘认识直接制约并损害着儿童的成长。因此教育者要端正劳动教育观念,重视劳动,且要践行劳动教育,消除那些劳动不重要的偏见,如把劳动作为儿童表现不良的惩罚手段或者认为劳育与智育是对立的等不重视劳动教育的观念。教育者——儿童家长和学校教师应将劳动教育纳入到抚育、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真正重视起来,不仅在意识上,更在于行动上。

转变思想观念的同时,教育者要在教育中重构劳动教育的价值。劳动教育是个体基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内在需求,是个体学会生存的必要途径。个体通过劳动教育习得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技能,从而实现人的核心要义——生存。在此基础上,学生才会在不断的适应和创造中发展,不断丰富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从而随着年龄不断增长生产各种社会关系和物质、精神产品,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向先进教育体制学习,设计劳动教育课程

劳动教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始终意味着劳动教育要有其完善而独立的课程体系。向先进教育体制学习的目的是改革当下我们所面临的体制中不合理不科学的形式与内容。这涉及到劳动教育核心部分——劳动教育课程的设计,课程设计应以家庭和学校为同等重要的核心力量主导课程设计,在此基础上融合社会力量进行课程体系建设。首先,要确立学校劳动教育的课程目标,各校根据当地课程资源的差异和经济文化特征因地制宜制定课程目标;其次,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家庭环境来制定共性和个性劳动内容,即劳动内容要实现共性与个性教育,如此才能让劳动教育深入儿童心灵,符合儿童的自然存在与精神生命所需。

(三)将劳动机会归于学生,促进劳动教育感知

将劳动机会归于儿童是基于劳动教育要尊重儿童的自然属性和精神生命,帮助儿童树立劳动过程的良善体验和愉悦感知,树立劳动过程的高尚情趣、审美体验和道德价值。首先,在劳动开始之前要进行劳动意义的导入,帮助学生建构起对将要开展的勞动的意义的认知和向往,进而对劳动观念进行持续性、阶段性和完整性的统一进行导入,让儿童认识劳动的本质,认识劳动的真实面目;其次,要对劳动过程进行持续性和完整性支持,这个过程不是裹挟的,不是让人恐惧和痛苦厌倦的,而是自愿、期望的,是让人感受到愉悦欢喜的。劳动场景和氛围是符合儿童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是他们对自身生命精神的诠释和演绎,教育者不是去命令和威吓他们以达到劳动目的,而是去引导、示范、帮助他们完成劳动过程并获得劳动的精神奖励。

(四)加强家校合作的合力,帮助儿童劳动成长

在劳动教育的问题上,家庭和学校负有同等的义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负有监护和教育的义务,学校是主要教育场所,儿童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因此负有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责任和义务。家庭和学校应该形成劳动教育的合力,共同实施劳动教育,取得劳动教育实践的高度联合,才能真正帮助到儿童的劳动素养的增长。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学校和家庭是一个教育共同体,劳动教育要回归共同体。劳动教育共同体是家校在劳动教育上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承担共同的教育责任,秉持一致的劳动教育理念和信念,共同支持劳动教育在儿童身上的体现和回归。

劳动实践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石,马克思主义教育观指出劳动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可以培养出时代发展所需的“合格公民”,劳动可以使人实现“真正的幸福”。新时代下,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劳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通过各种措施和方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但现实中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淡化,在家庭中被弱化,无论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上,小学生的劳动机会被剥夺从而受到劳动教育的机会大大减少,导致大量的儿童劳动意识淡薄。“双减”之下,我国教育体制和教育内容有大幅变动,儿童青少年的学业负担逐步减轻,新时代为劳动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和实施空间,探寻劳动教育的途径、方法与策略显得十分迫切且具有丰富的价值。

猜你喜欢
教育者劳动儿童
品读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季托,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培养反思性实践能力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