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新涛 孔艳
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的旗帜。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古北市民中心考察时首次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随后,他多次强调要“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2021年10月,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和实践的全新概括,为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路标。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的民主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掌控了世界民主政治的话语权,将民主简化为选举,将“选举民主”奉为各国民主政治实践的圭臬。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在竞选时聆听天花乱坠的口号,竞选后就毫无发言权;在拉票时受宠,选举后就被冷落。这种标榜“选举至上”的西方民主,机制失调、链条断裂、有始无终,只能是形式上的民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将人民当家作主贯穿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运行的全过程,落实到人民民主的各种形式、各个环节以及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现了民主的持续性。第一,环节的全链条。我国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环节,形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完整链条。人民普遍行使选举权利,通过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进行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这些环节彼此贯通,环环相扣,既合理分工又密切协作,既充分发扬民主又有效进行集中,形成完整链条,确保人民民主的真实性。第二,制度体系的全链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评判一个国家是否民主的关键是“看制度和法律规定了什么样的政治程序和政治规则,更要看这些制度和法律是不是真正得到了執行”。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建立健全了一个从上到下完整的制度链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开创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发挥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独具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障了基层群众通过自治和民主管理来充分行使民主权利。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包括决策、立法、听证等具体制度以及相关的规定、办法等。第三,具体实践活动的全链条。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全链条的参与实践。从纵向上看,从每年召开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到民族区域自治和广泛的民主协商,再到基层群众的协商议事和基层组织的自治活动,都贯穿着民主的基本原则;从横向上看,包括规划、立法、决策、执行、协商、监督、反馈等在内的具体实践活动也都有各自完整的链条,且都是一个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方位的民主
民主不是装饰品或摆设,而是“试金石”。在西方社会,“选举等于民主”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的金科玉律,有意无意地弱化、限制或者排斥民众直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造成了西方民主的零散化和碎片化。这种民主具有亲精英的权贵禀性,常被金钱、财团、媒体和黑势力等所影响和操纵,从而成了“富人的游戏”“钱袋的民主”和资本玩弄民意的过程。政治精英们大肆宣扬“选举即民主”,借选举授权之名,以形式民主取代实质民主。由此可见,西方民主是狭隘的、僵化的民主,这种民主往往“被当做统治阶级手中的玩物”和“议会制下的阶级统治的工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民主“应该是全方位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个方面的,应该是全国上上下下都要做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一级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确保人民掌握国家的权力,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以及社会事务,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完整性。第一,主体的整体性。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一个整体概念,由不同的阶级、阶层、团体、组织和个人组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体是全体人民。第二,内涵的全面性。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是零散化、碎片化的民主,并非仅仅停留于行使周期性投票权的狭义和狭隘的民主,并非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政治民主,还包括经济民主、社会民主和生活民主等,从而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人民民主的丰富内涵。第三,形式的多样性。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多种多样的实现形式。通过民主选举,人民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按照法定形式,以自下而上公平投票的方式,选出各级人大代表,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和社会组织协商等多种协商形式共同发力,实现全方位的人民民主。在决策中,充分倾听民意、广泛集中民智,不断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通过民主管理,人民依法广泛参与对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以党内、人大、民主、行政、司法和社会舆论等各种不同的监督方式,使民主制度得到全过程落实,确保公权力在人民的全过程监督下运行。此外,在基层还设立了“立法联系点”、城乡居民协商议事厅等,开展基层民主实践活动。
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覆盖的民主
“民主”源于古希腊,意为“人民的权力”。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贵族特权的政治革命中,现代民主理念得以产生。但是,奠基于“天赋人权”的抽象人性论、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上,以“每个结合者及其自身的一切权利全部都转让给整个的集体”为前提的资产阶级“人民主权”事实上并不存在。资产阶级民主本质上就是维护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残酷统治的手段和工具,因而只能是服务于某一个特殊利益阶层或集团,是严格局限于政治领域的有限的和局部的民主。正如列宁所说,这种民主制度是“极少数人享受民主,富人享受民主”,是“一种残缺不全的、贫乏的和虚伪的民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关键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将民主覆盖到最广泛的人和空间,让人民享有最充分的民主权利,追求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体现民主的充分性。第一,覆盖到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人民是人民民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决不能依据地位、财富、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全过程人民民主维系了人民民主的价值取向,体现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代表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增進人民福祉,同时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依法设定、规范、制约和监督权力,切实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第二,空间上具有全域性。全过程人民民主覆盖不同层级,体现到各个方面的工作中,形成或正在形成不同层级各具特色的实践形式;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文明等领域,能把人民所关注的经济发展、社会治理、老百姓急难愁盼等问题都纳入民主议事日程;覆盖到全国城乡以及东西南北的不同地域,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治理现代化的工作实际中去;覆盖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层自治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等不同职域,普遍采用民主的原则和运行机制,来解决社会生产、生活和具体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第三,人民普遍享有最充分的民主权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大到国家立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制定、财政预算编制与执行监督、国家重大决策,小到基层群众自治、基层组织管理乃至于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化解矛盾纠纷、净化卫生环境、组织公共服务、优化物业管理等基层民主实践,人民群众在事前、事中、事后普遍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第四,追求的根本目标就是最终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利益。它将人民当家作主贯穿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把各方面社情民意统一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中,充分体现了人民利益的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引领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最终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经验。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具有强大的确保执政权威、高效民主决策和政策连续性的能力。因而,党的领导是最大政治优势、根本政治保证和坚实的组织保障,党的各级组织是领导核心、战斗堡垒和桥梁纽带,广大党员干部是奋勇向前的先进典型、先锋模范和时代楷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在党的领导下,深入学习领会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用生动实践书写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篇章。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研究”(CSZ2100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易新涛系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孔艳系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责任编辑:张 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