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山乡散记

2022-04-18 18:38台恩普
新天地 2022年3期
关键词:青岩泸定桥古镇

台恩普

辛丑年秋初,我为帮助落实一个“捐赠项目”来到了陕西、贵州和四川。在当地朋友的建议下来到了几个从未去过的乡镇参观浏览。实地看了,惊奇地发现这里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红色记忆和名人轶事。

商南丹凤杨天下

丹凤,是20世纪70年代初,一位大学同班同学毕业后来到该县“下乡锻炼”待分配时,给我来信时第一次听说的。这次,陕西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艾理事长推荐我到该县走访全国孝老爱亲楷模、全国慈善人物、陕西省劳模等殊荣的“全国爱心护理院优秀长”徐升莲。

在陕西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贺副秘书长和办公室刘师傅的引领下,我们驱车前往丹凤县。至此,我才真正看到了绿柳绕溪,小桥流水的丹凤县城。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陕西省会西安的“后花园”,是著名改革家商鞅封地,四皓隐居之处,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故乡。

1961年,徐升莲与丹凤县保定村刘都喜结婚。在保定村,她先后担任过大队长、妇女主任、村党支部书记,建筑队长,带领群众为保定村修建了3所小学,将75亩河滩改造成水浇地,建起了牛场、林场灯。1984年创办大峪敬老院,后更名为大峪敬老院、商镇区敬老院。三十多年来,徐生莲坚守在爱老、敬老、养老一线,秉承了“帮天下儿女尽显孝,替世上父母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的办院宗旨,积极探索“以院办厂,以厂养院”的路子,在商山脚下竖起了一面爱老、敬老、养老、孝老的旗帜,实现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人生追求。

听说,棣花古镇是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故乡,景区位于丹凤县城西15公里处,曾是“北通秦晋,南连吴楚”的商于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春秋、盛唐、宋金、当代等多种文化形态在此交织和融合。于是,我们慕名而来。

景区介绍,该镇早年因盛产棣棠花而得名,唐代诗人白居易三过棣花曾留有“遥闻旅宿梦兄弟,应为邮亭名棣华”的名句,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在小说《秦腔》中,著名作家贾平凹把棣花镇的风土人情和山水景色写进了书里,吸引各地的“粉丝”纷至沓来。

棣花古镇特色有宋金议和厅、有宋金桥。我们漫步宋金边城,宋金文化交融,感受塞上风情,见证兵戎相争的历史。清风老街,原棣花老街,白居易借诗吟咏“棠棣之华”。著名景点还有千亩荷塘,大片的荷花、河塘在西北山区实为罕见。陕西省现存的唯一金代建筑“二郎庙”就在于此,它也是全国仅存的3座金代庙宇之一,堪称金代建筑艺术的活化石。

我们参观了贾平凹文学艺术馆。里面展有作者历年创作的代表作品《废都》《秦腔》《古炉》《高兴》《老生》等长篇小说等十六部,中短篇小说《黑氏》《美穴地》《五魁》及散文《丑石》《商州三录》《天气》等。不少参观者与他的等身高的影像合影留念。在这里,我购买了他的新作《暂坐》。

艺术馆后面就是贾平凹的出生故居。1952年他就出生在这里。一座典型的陕南农家四合院,白墙黛瓦,北为高堂,东西厢房,南房连着大门进出口。在棣花古镇,这算是一座普通的民宅院落。

这些年,古镇景区复活了棣花古驿、魁星楼、法性寺等老景观,打造了历史、人文、生态相互交融的新景点,凸显了商于古道上的“棣花”特色。民风与民俗、秦风与楚韵胶乳相融、相映生辉的古镇风情。新扩建新修的”商于古道棣花文化旅游景区”,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

从棣花古镇前行不远,我们驱车行驶到城外绕古镇的公路上,看到了一条清澈的小河旁边流过。这里就是丹江水库的发源地之一!

丹江河是汉江的一条支流,古称丹水、粉青江,发源于秦岭地区的凤凰山南麓,经由商洛市丹凤县、商南县,于荆紫关附近出陕西境进入河南省淅川县,向南在湖北省原来与汉水交汇的地方注入丹江口水庫。

“南水北调”即“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性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湖北和河南交界的丹江口水库,受水区域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个省(市)。

2012年9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全面完成。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38亿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一期)已经完工并向北方地区调水。

截至2020年6月3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已经安全输水2000天,累计向北输水300亿立方米,已使沿线6000万人口受益。吃水不忘源头人。丹凤县对南水北调工程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北京群众告别多年来的干旱缺水的窘境,常年能喝上甘甜的丹江水,丹凤县与首都人民有着深厚的鱼水情谊!

贵阳西南有青岩

随后,我又来到贵阳,受到原贵州省老龄办唐主任和好友吴处长等人的热情接待,住进省人大附近的贵阳仁达饭店。这是我第四次来到贵州,感觉熟悉而又亲切。总体印象,贵州山高坡陡,和云南、江西相似,大部分为红色土地。许多城市因为平地较少,大都建有很多高楼,道路弯弯曲曲。这次,却给我一个崭新的面貌。整个贵州绿化成绩显著,到处绿树碧坡,花草缀路,山地绿化率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加上遵义、赤水、茅台镇等红色胜地,也带动了旅游业的飞速发展。

居住的饭店在市中心地带,饭后散步自然就想起了贵阳标志性建筑“甲秀楼”,可谓“贵山之南,一水蜿蜒,景趣天下”。甲秀楼位于贵阳的母亲河——南明河鱼矶湾畔,始建于明万历26年(1598年)作为全国十大名楼之一,见证了时代的变迁,诉说着文脉传承、历时四百余年,成为贵阳城市生活的象征。2006年,甲秀楼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天,老友建议我们可到附近乡镇走一走。民政厅易师傅开车带我们直奔贵阳西南30公里外的青岩古镇。

听当地同志讲,青岩古镇是贵州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形成于明洪武年间,历明清两代,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因附近多青色岩峰而得名,古为屯田驻兵之地。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

我们沿着青石板铺地的小街浏览。古镇的建筑依山就势,整个青岩古镇几乎用石头砌成,石板房、石头墙、石坊、石街和石巷,故又称其为“石头城”。古镇布局合理,石雕、木雕工艺精湛,蕴含着许多神话传说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令人叹为观止。

在这里,我们听到了“第一状元”的故事。朝廷开科取士自隋唐以来,出了状元596位。云贵两省一直到清光绪13年才出了个状元赵以炯,赵以炯就出生在青岩镇。他是“以状元及第而夺魁天下”的第一人,云贵学子为之扬眉。

赵以炯,字仲莹,又字鹤林,清咸丰七年(1857年)二月生于青岩。清光绪五年(1879年)中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年)丙戌科中进士,殿试一甲第一名,中状元。我们怀着极大的兴趣来到状元府参观。

如今保存完好的状元府邸并不大。两进四合院民居,青砖青瓦,古朴而典雅。神奇的是园内的“状元泉”和“聪明泉”两眼泉水。水位不同而不溢,难得之极,相隔最多2米。传说是状元郎和他弟弟挖的。

祖德流芳,百福万祥。这里还有一座规模宏大的“赵公专祠”。赵公专祠位于青岩镇南街,建于清同治年间,原为青岩团务总理赵国澍之专祠。

赵国澍是“状元”赵以炯之父,字尉三,又作畏三,清道光六年(1826年)生于青岩城,经岁考、科考取得“增生”功名。咸丰三年,黔中土匪起,国澍方为诸生,居青岩。其地扼定番、广顺之冲,为贵阳屏蔽。乃散家财,倡团练,城青岩自守,随官军四出剿贼。之后,他屡建战功,南征北战,平定土匪,累擢至候选同知、直隶州知州,赏花翎。

清咸丰四年(1854年),他曾用石砌修補青岩城垣,对家乡屡有贡献,因功得按察使衔,花翎侯选道。他能文能武,关心地方文教,严格教子。他的4个儿子中,4个中举人,3个中进士,其中二儿子赵以炯成为贵州历史上的第一个文状元,还有一个儿子中经魁,在科举时代,可谓殊荣。

1863年,赵国澍进攻灯花教何得胜部阵亡。清廷追封他为太常寺卿,赏骑都尉,准世袭,并降旨建赵公专祠。专祠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920平方米,由山门、通道、过厅、两厢房及大殿组成,为贵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融入了少数民族的风俗和特色建筑外,还有一种美食的力量悄悄向你袭来,那就是“青岩猪脚”。

“青岩猪脚”当地人称为“卤猪脚”,又被称为“状元蹄”。

为啥叫“状元蹄”?还有一个典故,青岩状元赵以炯进京赶考在北门街夜摊点了两盘猪蹄做夜宵,夜摊老板说“蹄”与“题”同音,后来赵以炯果真中了状元,打那以后“卤猪脚”就被溢为“状元蹄”。青岩古镇开设了许多猪蹄店,成为当地一大民间小吃。这次,我们专门来到一家颇有名气的猪蹄店去品尝。果然,青岩猪脚蘸上特制的辣椒水真是入口肥而不腻、香糯滋润、味美香辣。

抗战岁月里的青岩古镇成为抗战个大后方,为国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937年到1942年,大批难民逃离家园,进入抗日大后方的西南地区,贵阳以及青岩接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难民。

1938年3月,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贵州于当年冬季成立了分会。分会的保育院就设在青岩,简称“青岩保育院”。保育院由中国妇女慰劳抗战将士总会直接领导,不受制于国民党贵州当局,经费由中国战时儿童保育总会提供。抗战初期,青岩建立了一个旨在推动社会教育的机构。力图在传播文化的同时,宣传抗日。

抗战期间,青岩安置了许多躲避战火的人们和一些外省内迁的人。1939年初,周恩来同志的父亲周懋臣,邓颖超同志的母亲杨振德,李克农父母、岳母和侄子,博古同志的女儿秦新华,孟庆树同志的父母、弟妹等,辗转来到贵阳,被安排在文昌阁附近。红军领导人的家属搬至青岩暂住,直到1941年初夏才离开。1944年12月13日,青岩成立了贵筑县青岩难胞服务站。患有疾病和生命垂危的难胞和一贫如洗的战区文化人员、难童等,得到了救助。

如今,古镇青岩已经旧貌换新颜,其中保留下来的一处处历史遗迹记录着历史,述说着历史。很多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踏上了古老的石板路,登上了年深月久的定广门,走过了高寨河红军指挥部前的古石桥……

悠悠古韵,五彩缤纷。青岩,集历史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农耕文化、饮食文化、革命传统文化于一身,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之地,不愧为国家命名的5A级的“中国最具魅力的小镇”之一。

红军走进磨西镇

碧海蓝天鸟自鸣,满目青山郁葱茏。我们由贵阳乘飞机来到曾被评为“全国首位最佳宜居城市”——成都。

正巧,“四川省江夏文化研究会慈善事业部办公会”召开,我们应黄会长邀请参会。会罢,热情的四川朋友推荐我们抽暇参加旅游团到川西“海螺沟”去游览,也算是轻松地散散心。

这是一个面包车搭载的小旅游团,一共7个“驴友”,大都是在校大学生。他们尊敬老年人,主动给我们让座,大家友好相处,气氛和谐。

川西路上,经过“二郎山”时,我不由想起少年时就经常唱的《二郎山歌曲》:“二呀二郎山高呀高万丈,枯树荒草遍山野,巨石满上岗。羊肠小道难行走,康藏大道被它挡……”

眼前的二郎山,今非昔比,已是另外的一种景象。这里山势雄伟,峰峦叠嶂,悬崖峭壁,古树野花,千姿百态。二郎山山高路险,原始生态环境保护很好,动植物种类繁多,山雄水秀,原始古朴。夜行二郎山,数十道汽车灯光交错辉映,在二郎山上形成数条巨龙腾舞,十分壮观。

经过大渡河时,导游特意在泸定桥让大家下车观瞻。听介绍,泸定桥曾是大渡河上最长的铁索桥,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曾有对联题道:“东环泸水三千里、西出盐光第一桥”。从清朝以来,泸定桥为四川入藏的咽喉要道和军事要津。

泸定桥全长103.67米,宽3米;全桥共有13根铁链,两边桥栏各有2根铁链,桥面有9根铁链;每根铁链由862至997个铁环相扣构成,总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桥上铺有木板,每片木板块长3米、宽0.1米。

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泸定桥,以17位勇士为先导的突击队,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在铁索桥上匍匐前进,一举消灭桥头守卫。“飞夺泸定桥”战斗打开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通道,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和世界军史上“惊、险、奇、绝”的战争奇迹,泸定桥从此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历史纪念地。

我特意想在泸定桥由北向南走一趟,体验一下当年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感受。开始,木板铺就的桥面走上去软绵绵的,感觉有些晃动,再往前扶栏慢走,铁桥摆动得越来越厉害,快走到桥中间时,摆动的幅度将近半米多,再看看桥下波涛滚滚的大渡河,眼前有些发晕。此时,一些年轻人也吓得一边叫喊,一边往后退。至此,我也再不敢往前走了,也只好无奈地原路退了回去。至此,我在想,当年红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在木板已被炸毁,只好手抓铁链前行,去争夺敌人的桥头堡,该是何等的胆魄和威猛的壮举啊!

之后,我们继续赶路,来到四川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下午,先登山参观了贡嘎山东区的燕子沟风景区。

燕子沟又称“贡嘎红石之谷”和“世界红石公园”,于貢嘎主峰东缘绵延近40公里,景区面积143平方公里,景区主要景点包括天药水坪、贡嘎主峰观景台、红石滩、茶冰川、鱼鳞冰川、燕子岩、十里仙境等。

景区内有8个植物带,接近6000种植物,观赏植物数百种、花卉二百余种,如康定木兰、杜鹃、百合、兰草及名贵中药材等。景区生活着40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39种属国家保护动物,如小熊猫、羚羊、羚牛、猕猴等。在这里,我们从未看过,令人惊奇的红石河谷。从海拔2200米的药王庙以上到3771米的冰窖口,长近30公里的河谷两岸,炽热的红石辉映炫目的雪峰,壮丽的美景摄人心魄,令人沉醉。

我们重点在磨西镇参观了当年毛泽东带领的红军长征时住过,并在此了建立的红色革命根据地。

磨西古镇羌语是宝藏的意思,古镇不大就三条主街,东西北绕水环,天气稍晴朗时可以看到雪山,小镇临街而建的木质房屋颇有洪崖洞的几分神韵,古街铺满青石板路,虽老建筑不多也能看出曾经的历史沧桑。而其中一座法国传教士修建的哥特式教堂——磨西天主教堂。它初建于1918年,建成后,磨西古镇自此多了一个了解西方文化的窗口。

1935年5月下旬,红军到达摩西镇。在此,毛泽东召集朱德、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秦邦宪、陈云以及邓小平等在神甫房开会,具体研究北上抗日的方针,史称“磨西会议”。

在会上,所有的将领都反对走泸定桥,因为泸定桥是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当年石达开就在那里全军覆没,何况红军已经损耗惨重。但是毛泽东坚持己见。最后会议作出了几项重大决定:一是红军不去康定,因兵源、粮食得不到补充;二是通知部队有序通过泸定桥,先过人后过马;三是征求陈云同志意见,中央准备派他出川到上海恢复被敌人破坏的党组织,去苏联向共产国际汇报中国革命情况;四是抓紧筹集补充军用粮食;五是过了泸定桥,中央和军委开会研究北上路线问题。 第二天,红军直奔泸定桥,一举夺下这一“天险”,从此,红军摆脱了国民党的重兵,进入了相对安全的藏区。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磨西红军长征纪念馆”参观。

新建庄重的磨西红军长征纪念馆坐落于摩西古镇的中心,总面积约800平方米。这里重点展览介绍了毛泽东同志带领红一方面军自石棉什月坪到达磨西,夜宿磨西天主教堂,在此召开著名“磨西会议”时留下的珍贵的历史文物和从民间收集到的许多纪念品。

纪念馆以该事实为依据,分上、中、下3层展厅共计4个单元,以丰富的图片、展板、实物及逼真的故事场景为主体,再现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和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是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参观此地,饱览祖国壮丽河山与接受红色教育并存,遂感言低吟几句:“二郎山,燕子沟,泸定桥上铁锁走。十七勇士强渡处,北上抗日壮志酬。磨西镇,川西游,感人往事凝心头。中华强盛党指引,红色记忆誉神州。”

(作者系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第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原主任,高级记者)

责编 苏幕

猜你喜欢
青岩泸定桥古镇
Design of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lidar optical system for large field of view scanning
沪定桥:十三根铁链扛起一个共和国
Dynamic measurement of beam divergence angle of different fields of view of scanning lidar∗
勇夺泸定桥
——根据课文《勇夺泸定桥》编写
泸定桥(外二首)
古镇之旅
青岩古镇
古镇——镇远古镇
同里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