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文
老舍在评齐白石时这样说道:“夫子作画永远这样严肃,永远要看见真东西,而后独出心裁,设计画稿。”李金池就近似于这样一位寻求真东西的“绘画者”。走进李金池领导的石家庄精英中学,校园里的艺术气息和智慧创意随处可闻、可见——行政楼大厅正墙上的《珠峰的高度》激励师生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走进李金池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用竹片刻成的毛泽东的诗词《七律·长征》和右墙上挂着的一个飞镖靶。很难想到,一个看上去不苟言笑的校长还有这样的诗情画意和闲情逸致。李金池诙谐地讲:“投飞镖的好处,首先是练眼力,投中靶心的时候有很强的成就感,同时活动手腕,促进思考,忙里偷闲时能从中获得不少灵感。”飞镖虽小,含义却不小。运用“飞镖思维”,李金池在创造了“衡中传奇”后转战精英中学,经过十多年的打拼,使这个曾经令人“望而却步”的后进校,跃升为河北省乃至全国基础教育的“领头雁”,实现了自己教育人生的“梅开二度”。
看得准,掌握“窍门”,
纲举目张,顺理成章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观千剑而后识器”。李金池常对人讲:“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他认为,万事万物相生相克,事物发展总有规律可循,一旦掌握了规律就能删繁就简、驾轻就熟。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善于发现和观察,心眼统一。
抓特点,由表及里,纲举目张。有这样一个小故事:2020年5月的一天,李金池带着几位老师去山西代县出差,顺便想去参观一下八路军夜袭阳明堡机场的遗址。这个地方在村子的外边,通过手机导航根本找不到路。有几个同志主张回头找向导,李金池没同意。他根据导航提供的地形图以及周围的路况进行推断,指挥司机顺路绕行,并强调一点——坚持不走“回头路”。车子慢慢地穿过两个村庄,绕过几块庄稼地,最后终于抵达了目的地。大家感到挺神,李金池解释道:“战争年代,飞机场肯定会建在一个较为隐蔽但相对交通方便的地方,找到这个窍门,就会少走弯路。”
李金池把这种找“窍门”的智慧迁移到学校教育管理上,产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精英中学原有一个初二(7)班,混乱成名,打架成风,老师们几乎无法上课。事情汇报到李金池那里,李金池还是一句话:找“窍门”,抓主要矛盾。经过调查了解,李金池发现这个班学生江湖义气重,特别是“四大金刚”抱团,劣习难改。对于这样的班级,采用常规办法肯定解决不了问题。李金池果断采取了“零敲牛皮糖”的办法,化整为零,各个击破,把这个班分成四个组,分别编到其他班级,又对严重违纪的四名学生,根据校纪校规予以严肃处理。此举一出,立即奏效,不到一个星期,班级秩序井然,一个久拖不决的疑难杂症,经李金池轻轻一点便迎刃而解。
抓重点,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 “公平”是李金池解决问题的又一“窍门”。分班、职称评聘、岗位晋级一直容易引发矛盾,一些校长一提到分班就头疼。李金池认为,千难万难,一碗水端平就不难。他抓住“公平”这个关键词,每次分班尽量减少人为因素,按“优、良、一般”进行搭配,每个班分好后,让教师们抓阄,机会均等,不私不弊。对教师的评价或者提拔,也是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德、能、勤、绩张榜公示,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抓盲点,见微知著,窥一斑而见全豹。李金池抓教学是一把好手,对后勤这一块也十分重视,对于一些不易为人察知的盲点,他会紧抓不放。2021年9月,在一次新校区建设的协调会上,李金池问起供暖系统建设的进度,施工方负责人沉默了几秒钟后才回答。李金池一眼就看出施工方没有为按期供暖做好准备,当即指出不能按期供暖的影响,要求他们做出承诺、限期整改。施工方负责人虽然受到批评,但对李金池的工作作风十分佩服,他逢人便讲,李校长有一双“火眼金睛”,任何偷工减料或者弄虚作假都瞒不过他。
抓精神状态是李金池的又一窍门。他常对大家讲:“只要状态到了位,困难肯定向后退。”他崇尚激情奋斗、无悔人生。每天的跑操,他总是早早到位,同师生一起跑步、喊口号;平时上班经常加班加点,不知疲倦,那股精气神根本不像一个过了六十的人。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精英中学成为一个激情燃烧的坚强团队。
看得远,寻找“冷门”,
反弹琵琶,出奇制胜
“他能用他的目力驱散云雾,使人和物都显出本来面目。”李金池在工作中擅长找“冷门”,反弹琵琶,以远见卓识走出了多着妙棋。
热中求“冷”,以退为进。李金池刚上任时,精英中学管理混乱、學生打架频发,许多班级管理几近瘫痪。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不少人都以为李金池会“新官上任三把火”,要大刀阔斧地干一场。谁知道,李金池一反常态,以退为进, “冷”中求进。上任22天后,他宣布全校放假7天。这个阶段,李金池抓紧调研摸底,召开相关人员座谈会,逐步摸清了学校的主要症结,对原有的部门和人员重新洗牌。召开第一次会议时,会场上鸦雀无声,待方案通过后,大家一致叫好,从此精英中学踏上了一条健康发展的轨道。对此,李金池的观点是,面对问题成堆的“烂摊子”,急不得,冷处理,先给人以充分的空间,重新梳理自己,才能触底反弹。
新中求“冷”,做好自己。十步之外,必有芳草。一件事情别人只看到一到两步,而李金池却能看到八步甚至十步之外的东西。他经常讲: “教育要练基本功,不能一窝蜂地赶潮流。”2019年初,河北省作为8个省市之一开启了新高考改革,不少学校把目光聚焦到一个“新”字上,把主要精力投到研究作出哪些改变和如何适应新高考的问题上。而李金池仍然运用“冷”思维,主张无论如何改革,学校都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要坚持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方向,将重点放在打好基本功上,发挥优势,做好自己,形成体系,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李金池的带领下,精英中学的师生从容面对,紧扣课本,夯实基础,全力提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创造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河北省新高考改革蹚出了一条新路。连续两年,精英中学用突出的高考成绩印证了李金池的判断。
胜中求“冷”,低调行事。精英中学经过十多年的打拼,成功跻身河北省高中学校第一方阵。许多家长挤破头把孩子往这里送。对此,李金池告诫学校管理团队和教师,店大不能欺客,形势越好,头脑越要冷静,越要低调行事。当其他学校纷纷涨学费的时候,李金池坚持不涨,最大限度考虑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当一些学校在城市大打生源战时,李金池把眼光放到了广大农村,果断实行战略大转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尽可能多地招收贫困家庭的孩子,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方案、制度,把优质教育送到了百姓的心坎上,推进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化。
改中求“冷”,转换角色。精英中学“爆冷门”的一大秘诀是对传统课堂的颠覆和改革,即变学会为会学,变课堂为讲堂。很多学校主张校园、课堂要鸦雀无声,而李金池则主张学生放声朗读。早上跑操后,学生们捧着书,仰头高声朗读40分钟,声潮如浪,此起彼伏,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李金池还主张解放学生。他认为“老师要低调,课堂才高效”,鼓励学生“难倒”老师。他和老师们研发的高效“6+1”课堂,极大地解放了学生的学习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如鱼得水、如鸟入林。李金池主张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老师要尽量少讲话,并做到“三不讲”,即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让学生大胆求证、充分展示。因此,从精英中学走出的学生质疑和创造能力都相当强。
看得透,打开“心门”,
摸透心思,想在前面
有人讲,李金池的眼睛像鹰一样敏锐,一下子就能看透你的心思。李金池认为,校长,要长在学校,长在老师和孩子们的心里,这样才能打开心门,让老师和孩子们有一条宽阔的绿色通道。同时,校长要在老师没讲话之前,就摸透他的心思,把工作做在前面。
2021年3月的一天,李金池在操场上看到一个孩子,走路有点摇晃,脸色有点发红,直觉告诉他,这孩子可能生病了。他问了孩子是哪个班的,立即打电话给班主任,迅速送孩子去看医生。到医院一查,是重感冒。医生讲,幸亏送得及时,不然可能会出大问题。孩子的家长十分感动,称李校长比家长还像家长。李金池常对老师们说,当老师全身心地关注孩子,就会产生神奇的感应,同孩子心心相印。
看得透,关键是要把师生的心摸透,走在他们的前面。大家没想到的,校长要首先想到;大家想到的,校长要想得比他们全面、周到。管理中,既要坚持制度,又要坚持适度,更要注重那些容易被人遗忘的“盲区”,在底线管理的基础上,为老师们画出有弹性的“弧线”,让老师们享受尊重的快乐和幸福。平时,李金池经常到“基层”转转,摸实情。一次在食堂吃饭时,有女老师反映菜较油腻,他立即找来后勤的同志,当场进行调整;另一次,一个老师不小心把腳崴了,不能骑电动车,李金池知道后,专门安排人接送,并对他的课进行调整,尽量给予照顾。精英中学的管理很严格,但严格之下也出台了照顾特殊情况的制度,尽可能地为老师们创造宽松、温馨的环境,如课间给大家安排茶歇,为哺乳期的老师开“绿灯”等。因此,老师们在精英中学都十分开心,感觉自己是“被李校长宠惯了的孩子”。
看得透,还得注重适应老师的相关行为习惯,消除“代沟”和隔阂。李金池的记性特别好,学校的老师,只要见上一面,再见面时他就会叫出人家的名字,他认为这是对老师们起码的尊重。校长的信箱,不是挂在墙上,而是放在地上,防止学生们够不到。他还特别学习了一些网络语言同师生们交流,让年轻的老师感觉他就是个朋友。高三的孩子上考场之前,都愿意排着长队同他击掌鼓劲。
李金池坚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发现和用好老师上,不仅注重他们的综合素质,更注重他们的“独门绝技”,让那些偏才、怪才有更大的用武之地。刘鹏2016年大学毕业后入职精英中学,李金池发现他做事爱琢磨,凡事喜欢刨根问底,就有意培养发展他的长处,大胆给他压担子。刘鹏从2019年担任年级部主任后,不负重托,在班级建设和团队管理方面颇有建树,创造的业绩也是名列前茅。中层干部杨丽强、陈静、徐伟个个身手不凡。据不完全统计,李金池培养的学校“顶梁柱”达30多人。
看得透,还要想得透,让老师们心服口服。高远师范毕业后,一入职精英中学就担任高一班主任,由于善沟通、情商高,深受学生喜爱,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待高一结束,李金池让她去教高二,而把教高二的那位老师调到高一。两位老师一时都没想通,想各归原位。他们找到李金池,李金池请他们陈述自己的理由,让他们畅所欲言。然后,李金池从他们各自成长需要补齐的短板讲起,逐条进行解释。最后,两位老师感到李校长比自己还了解自己,句句话都说到他们的心里去了。
“看不见的雄心,决定着看得见的雄伟。”李金池的雄心就是要把精英中学办成全国一流名校,实现自己的“第二个教育梦”,凭着一双睿智的眼睛,去洞察教育的春秋,发现更加深邃的内涵,创造生机盎然的万千气象,浇筑中国基础教育的里程碑。
(原载《教育家》杂志总第310期)
责编 杨鸣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