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伟
摘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从课前“明德”;课中“立德”;课外“尚德”;校外“扬德”等四个方面对如何在音乐品质课堂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提升核心素养的新目标,如何将课堂与课外、校外相对接,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德育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美育为根本的音乐学科,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应充分借助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蕴含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在潜移默化中,把德育教育充分地渗透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体验和表达,并从中吸取营分,运用实践。
一、课前“明德”:搜集教学资料,丰富德育内容
音乐来源于生活。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收集了大量的爱家乡、爱祖国、爱生活的作品,其中有许多还具有浓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如果老师引导得当,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音乐《歌唱祖国》时,课前根据导学单,让学生通过上网查询、小故事、寻找图片等方式完成搜集资料的任务,全班分工合作,在教学时,让同学们分享了劳动成果,深入分析歌曲所表达的强烈思想感情,通过一系列的情感铺垫,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憾,唤起了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的真挚情感,树立了为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课中“立德”:渗透教学活动,创新德育形式。
1.在聆听中荡涤心灵
音乐教材中大量的欣赏教学资源,有安静的、激情的、抒情的、甜美的,无不给人以“真、善、美”的启迪。教师要充分利用乐曲所呈现出来的情景与画面,对同学们进行德育教育。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欣赏课《童年的回忆》时,通过美丽自然景物画面的课件呈现,学生看到了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地。最后总结时,老师却播放了一些学校附近受到污染的河流、山川。通过对比,引导学生要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让我们的身边也有青山绿水、鸟语花香。
2.在演唱中抒发情感
小學音乐教学主要以歌唱教学为主,学生通过演唱歌曲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这时一定要抓住机遇,通过对歌词的理解,深刻领会歌曲的内涵,并表达在自己的歌声里。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歌曲《小宝宝睡着了》时,通过引导学生念歌词、聆听歌曲、联系生活实例等形式,理解歌词含义。在表演环境中,学生边演唱边模拟再现深夜里,母亲在摇篮前边轻推摇篮,边哼唱歌曲哄宝宝睡觉的感人情景,让学生体会到“感恩、知恩、报恩”的优良传统,明白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3.在律动中受到启发
音乐本身和律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律动,可以让学生通过身体动作表达出自己对歌曲的理解、音乐的韵律与变化的领悟。例如:在一年级《洗手绢》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个道理,让学生模拟洗衣服、揉衣服、晒衣服等劳动情景这些动作,表达洗衣服时的愉悦心情和劳动的快乐。学生通过律动,感受了音乐的美,同时也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进一步培养爱劳动的好习惯。
4.在合作中体会快乐
相互谦让、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教师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爱集体、爱同学的高尚品德,树立起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合作的观念。教师应多从教材出发,分析教材当中的合作因素,让学生在长期的训练中,体会合作带来的乐趣。例如:部分同学唱歌、部分同学伴舞的互助协作;全班唱歌、部分伴奏的互动合作;打击乐(包括双响筒、三角铁等)之间的配合;中高年级的合唱各声部之间和谐统一的合作,在合作得到体现。平时还可以通过小组比赛、小组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音乐课上感受集体主义精神、注重团结合作的培养。
三、课外“尚德”: 拓展教学空间,凸显德育实效
课后的音乐实践活动也是校园音乐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使学生扩大音乐视野,增长音乐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学生善于交往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勤奋上进的良好品质。
四、校外“扬德”: 参与社会实践,探索德育真谛
校外教育实践体验活动能对接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成为开放式教育的过程,不断注入来自丰富生活和广阔社会的源头活水,真正激活教材中德育的内涵。
1.赏
①激励学生观赏有意义的影视作品。例如:教学民歌《金孔雀轻轻跳》后,为了让学生们更深刻了解傣族民歌的特点及傣族的民俗风情,鼓励学生查找有关傣族音乐及影视的作品,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丰富的语言和民族文化。
②鼓励倡导学生观赏有内涵的中国戏曲,特别是家乡的地方戏曲,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民族戏剧的历史和特点,还可以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唱
“唱”的这块实践活动主要是对歌曲理解及演唱等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学习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积极向上的优秀音乐作品,并通过学习和了解音乐作品的积极、向上的内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素养。
3.演
碰到有特殊意义的节日,或社区文艺活动,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将课堂所学应用的实际的生活当中去。例如:每一年的“重阳节”,鼓励同学们走进敬老院,用动听的歌声为老人们送去节日的问候。通过丰富多采的音乐实践活动,学生表演音乐的能力提高了,对生活的态度更加自信、积极、向上。
音乐有种唤醒人类精神家园的力量,它是美育的重要手段,对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因而,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深人挖掘音乐歌曲中蕴含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充分发挥音乐的特殊情感作用,有效渗透、有效培养、有效拓展,让德育之种在音乐品质课堂教学中悄然播撒。
参考文献:
[1]《润物无声:党的十六大以来上海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探索与发展》,翁铁慧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年3月1日
[2]《音乐教学法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吕春影,《信息教研周刊》,2014年2月
[3]网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