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超 王一帆
地方股权引导基金通过省市县财政出资,采取市场化运作,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取得了突出运作成效,形成了区别于市场化股权基金运作特征。近几年来,此类基金步入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阶段,如何有效解决募投两难、放活运作机制、提升投资成效,更好地助力区域实体经济发展等,成为地方股权引导基金有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地方股权引导基金政策持续优化,杠杆效应不断放大,国有基金市场化运作特征日趋明显,资金管理运作成效不断提升,引导社会资本助力经济发展成效日益显著,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和抓手。
功能定位清晰,资金杠杆效应凸显。作为金融创新方式,地方股权引导基金发挥着弥补市场失灵、优化资源配置、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培育新兴产业等重要功能,肩负着破解区域经济发展瓶颈、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职责使命。一方面,紧紧围绕重点产业方向和重大发展战略,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设立特色产业基金,推动区域产业的迭代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另一方面,针对早期创业项目不确定性大、见效周期长、社会资本不愿介入等特点,充分发挥国企基金信用背书作用,吸引金融和社会资金跟进,支持科创型融资渠道匮乏的种子期和初创期中小企业发展。
支持重点明确,聚焦投资战略新兴产业。地方股权引导基金覆盖企业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等全生命周期,既投向产业带动力强、对区域经济贡献大的重点项目和企业,又注重投资具有高技术、高成长性的中小微企业,沿着产业链谋划布局资金,集中资金资源定向发力,通过引入“链主”企业,加快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安徽省合肥市,围绕“芯屏器合”(芯片、平板显示、装备制造及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和制造业融合)上下游产业积极开展资金布局,形成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数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仅在新型显示方面,就汇聚上下游企业近100 家,形成“玻璃基板-液晶显示-终端应用”全产业链布局。
强化资金运作,提升资金运转效率。地方股权引导基金通过“出资-投资引导-退出-再出资-再投资”形成良性循环,有效引导撬动社会和金融资本进入预期领域和特定支持项目,优先投向社会资本不愿进入的特定产业领域。这些行业具有风险大、周期长的特点,运作周期一般为5 ~7 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地方股权引导基金注重将“退出”作为资金可持续运作的关键,积极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保障资金循环运作。
注重多级联动,畅通投资落地渠道。作为资本招商的一种特殊形式,地方股权引导基金以资本为纽带,以项目为依托,筛选引进优质资源、优质项目落户当地,从投资到优质资源引进,整个过程都离不开省区市各级的协同配合、密切协作。有的地方股权引导基金,瞄准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地上市公司,采取省区市多级共同组建基金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资源嵌入。有的地方股权引导基金积极争取国家先进制造产业基金等国家级基金落地,投向先进制造业、传统产业升级和产业布局的重大项目,加快培育高端制造业,推动地方实体经济发展。
强化激励引导,释放投资运营活力。地方股权引导基金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必须把握好政策性导向和商业性目标的平衡,既要保证投资方向符合区域产业引导方向,又要确保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实现引导与社会资本盈利“双赢”。在具体实践上,有的将混改作为解决地方股权引导基金政策性与社会资本逐利性矛盾的有效手段,通过科学的决策制度设计,既在资金层面保证投资方向符合区域战略意图,又大幅提高了资金投资运作效率。
地方股权引导基金逐步由“遍地开花”向“精耕细作”转型突破,“募不进来,投不出去、退不出来”问题渐显。作为产业升级、赛道转换的重要抓手,地方股权引导基金需立足政策性定位,强化问题导向、绩效导向、结果导向,从募投两端、管理运作、激励约束等方面着力发展。
保障多元稳定资金供给。建立持续稳定的资金供给体系。一是稳定资金供给。通过资本金、资金奖励、投资补贴等多种方式,保障地方股权引导基金来源稳定,更好发挥 “引子”作用。二是推动形成多元资金供给。积极利用地方股权引导基金国企信用和资源优势,吸引银行、国企、社保资金等机构投资者进入创投领域。三是优化基金让利政策。调动保险公司、上市公司、产业集团、家族财富基金、高净值个人等资金参与积极性,充分放大地方股权引导基金杠杆效应。
持续聚焦新兴产业投资。从天使投资到VC、PE 全阶段、全方位业务布局,坚持“投早”“投小”,围绕“专精特新”开展投资,聚焦种子期、初创期中小微企业,通过创业孵化、项目投资、落地对接等方式,引导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发展,培育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高的“小巨人”企业和隐形冠军,助力打造实体经济发展新引擎。
统筹各类赋能增效资源。以地方股权引导基金为纽带,统筹资本、技术、智力等资源,创新基金加基地、招商、投行、跟贷、跟投等模式,为区域招商引智、招财引资等提供全方位增值服务。按照产业为本、资金导入的思路,牵头设立直投基金作为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和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参与建设一批具有产业带动、产业集成作用的产业基地。推进资金、投行融合,孵化价值型企业,筛选优质企业给予重点支持,推动投资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实施资金引导跟投、跟贷,深入推进投贷联动。
建立高效激励约束机制。一是完善绩效评价机制。根据政策目标实现程度、投资运营效率以及资本增值等多种因素,将创新引导效果、产业引导效果等作为主要考评因素,弱化盈利性要求,制定权重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强化激励约束。构建“募投管退”激励约束机制,合理设置杠杆上限,科学制定返投比例,统筹让利和奖励政策,调动基金管理机构和社会资本积极性。三是落实容错措施。探索建立容错机制,对严格规范操作、履职尽责仍未能实现预期目标、出现偏差的投资视情免责,适当提高风险投资基金的容错率。
构建有序退出循环路径。一是加强管理机构动态调整。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及时淘汰触及红线的问题基金,加快出清投资进度慢、效率低的低效资金,确保最大限度取得投资效益。二是拓宽资金退出渠道。根据投资的不同产业周期、企业生命周期等特征,因地制宜设计退出时限,通过股权转让、企业回购、并购重组等多种路径加强资金退出。三是重点抓好基金退出。利用交易所、新三板、区域股权市场、地方产权市场等市场适时转让退出,探索与S 基金联动,构建多阶段、多渠道资金退出体系。
综上所述,地方股权引导基金在落实重大发展战略、支持创业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形成了鲜明的运作特征,创新了财政资金运作方式,拓展了财政资金运作空间。伴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在保障资金供给、聚焦投资领域、统筹赋能资源、明晰激励约束、构建退出机制方面,地方股权引导基金依旧大有可为。相信随着股权投资基金市场进化,地方股权引导基金也能在嬗变中实现迭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