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敬尧,李萍,傅佩骏,杨新伟,章斌,郭苏慧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上海 200071;2.上海市中医医院,上海 200071
在中医方面痤疮又名粉刺,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皮肤科疾病,中国人群痤疮统计发病率高达81%,主要好发人群为青少年,而且随着人们饮食习惯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痤疮的发病率也明显有所上升[1]。在临床上针对痤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通常可将其分为血瘀痰凝型、肺经风热型以及脾胃湿热型等中医临床证型。而肺经风热型主要在痤疮轻症患者抑或是痤疮初起之时得以体现,占据比例为60%左右,但相对来说治疗起来较为简单,且临床效果极为显著[2]。该分型通常临床表现为痤疮痛感以及瘙痒感,而且整体表现出一种热象,粉刺色红且存在大便干结、小便黄以及口舌干燥等现象。现如今在临床上所主要采用的治疗方式通常为西药治疗、手术治疗、中药治疗以及中医外治疗法[3-4]。其中西药治疗存在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在有效控制痤疮病情进展以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中医疗法存在独特的优势,而为了更好地对痤疮采用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明确,本次针对肺经风热型痤疮的病因病机,以及中医疗法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从而为临床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提供参考。
现代医学对于痤疮的相关研究表明,痤疮的发病主要与皮脂腺、雄激素以及遗传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5]。其中雄激素的过度分泌在痤疮的发病过程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6]。雄激素的过度分泌不仅可以有效增加皮脂腺的活性,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皮脂腺的过度增生,进而导致皮脂的过度分泌以及角质化过度。过度分泌的皮脂与过度角化的角质细胞相互缠绕粘连,便会导致皮脂腺管口堵塞,进而导致痤疮的发生。
在《黄帝内经》中就曾提到有关痤疮的发病机制,认为是由于风寒暑湿等外邪郁于肌表,闭塞经络从而导致痤疮的形成,从而为之后痤疮的病因病机的制定提供了参考[7]。此外,清代医家吴谦所著的《医宗金鉴》中曾提到,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由此可见古往今来的医家对痤疮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认识,认为痤疮发病主要在肺,并由风寒暑湿等外邪集聚所导致,因此肺受风热也是痤疮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8]。
防风通圣散出自《黄帝素问宣明论方》,该方的主要组成药物为黄芩、当归、大黄以及甘草等17种中草药,善疏风解热,对于痤疮等疾病可起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在该方中防风可以起到疏风解表之功效,而且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在防风之中含有前胡素等成分,可以起到消炎以及解热的治疗效果。而且有学者采用防风通圣散对一例肺经风热型痤疮进行治疗,连续服用10剂后面部痤疮消失且皮肤恢复正常状态[9]。枇杷清肺饮首次出现是在《外科大成》之中,后代医家吴谦在继承该方药的基础之上进行改良,并扩大了该方药的应用范围,并将其应用于肺经风热型痤疮的治疗之中。该方中所使用的药物主要为甘草、黄连以及桑白皮等药物,现代医家在使用该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由于痤疮所带来的瘙痒感、疼痛感以及大便干结等热象[10]。而且在临床中有较多临床医师使用枇杷清肺饮加减对肺经风热型痤疮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为显著,不仅有效提升了最终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而且各项皮损评分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且并无明显副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在临床上通常医师会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药对患者进行治疗,虽然所使用的药物不同、疗程也不尽相同,但一般均可使得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尹爱群[11]采用麻杏甘草汤加减后对肺经风热型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同时医师在临床上采用祛痤美颜汤、拟金菊方等药物也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丹参酮胶囊的主要成分为隐丹参酮,经实验表明,隐丹参酮对于耐药菌株有十分明显的抗菌作用[12]。且有医师经临床试验证实肺经风热型痤疮患者采用丹参酮胶囊进行治疗不仅可以较为温和地对雄激素产生抵抗,而且可以有效激活雌激素的活性,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2.4%,治疗效果较为显著[13]。一清胶囊的主要组成药物为大黄、黄芩以及黄连,经实验表明一清胶囊对于葡萄球菌可以起到较好的抑制作用,有学者将该药物应用于痤疮患者的治疗之中,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且有效缓解了患者由于痤疮所导致的痛感以及瘙痒感。同时皮宁丸以及点舌丸等药物对肺经风热型患者进行治疗也可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14]。
随着医学的进步与发展,中医外治疗法也逐渐融合了现代医学技术,实现了治疗方式的创新[15]。如今在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中医外治疗法通常包括中药面膜以及中药熏蒸等多种治疗方式。这些治疗方式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通常可以单一使用,也可以多种治疗方式联合使用,从而有效提升最终的临床治疗效果。
中药面膜具有安全系数高且操作较为方便的特点,从而在临床上应用度较高 。而且在中药面膜中包含可以对痤疮进行抑制与治疗的药物,可以起到对痤疮丙酸杆菌进行抑制的作用。中药面膜治疗起到封包的作用,可以有效增加角质层通透性,使得中药有效成分可以迅速被面部吸收[16]。而且中药面膜是现代技术与传统中药的结合,对于各种证型的痤疮均存在一定的治疗效果。在目前对于中药面膜的使用方式通常为面膜纸贴敷、涂布等,同时在使用中药面膜之时可以通过按摩等方式促进有效成分的吸收,提升最终的临床治疗效果[17]。现如今中药面膜的治疗方式主要为将中药制作成粉末并过筛,或者是直接采用中药颗粒加水进行治疗,并在其中加入石膏等成分,完成最终中药面膜的制作[18]。在使用面膜时,始终保持面膜厚度在2mm左右,而为了保证最终的临床治疗效果,通常中药面膜的使用时间在半小时左右,而且保持每周1~2次,整个疗程为一个月。
现如今关于不同调制方法以及使用时间尚无准确研究,但可以确定的是虽然中药面膜的制作流程和所使用的中药不尽相同,但是对于患者大多可以起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有研究学者表明对痤疮患者采用院内自制中药面膜进行治疗,不仅使得对红斑以及色素沉着等情况得以改善,而且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皮肤黑色素,起到较好的补水效果,临床效果较为显著。金修桥[19]采用中药面膜对肺经风热型患者进行治疗,所采用的治疗流程为,先对患者进行清创,而后采用主要成分为大青叶、熟石膏、连翘等中药面膜对患者进行治疗,并以使用过氧苯甲酰凝胶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经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中药面膜进行治疗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充分证实了采用中药面膜对肺经风热型痤疮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优越性。
现如今所使用的中药熏蒸疗法通常治疗方式为将煎制好的中药放置于中药熏蒸仪器之中,通过中药熏蒸对于痤疮患者破损皮肤进行深层次治疗。采用中药熏蒸方式可以通过抗菌消脂以及对异常的体液免疫进行改善,对于痤疮患者所存在的红肿等临床表现进行治疗,从而有效提升对于痤疮患者的最终临床治疗效果[20]。而中药熏蒸方法在临床上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具有临床效果显著以及副作用小的临床特点。同时高温也能促使药物更好地被人体吸收,临床推广价值较高[21]。其中学者吕晓蕊[22]采用中药熏蒸法对肺经风热型患者进行治疗,所采用的中药主要包括黄芩、蒲公英、桑白皮、连翘等,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而且在治疗后对患者体内的炎性因子进行检测,明显发现炎性因子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充分证实了采用中药熏蒸法对肺经风热型痤疮患者进行治疗,可起到较好的临床效果,而且采用中药熏蒸法也可以有效对皮脂腺进行疏通,并对油脂以及粉刺等进行溶解,从而制止痤疮的再生,但是现如今关于中药熏蒸法所使用的中药药物以及时间等因素尚未得到统一,仍需要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对此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并为痤疮患者制定更为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中药膏剂即将中药研磨成粉末,并加以蜂蜜、凡士林等基质调和成为半固体状剂型,通常可起到杀菌、止痒等作用[23]。而采用由清热解毒药物所组成的膏剂对痤疮患者进行治疗在临床上可以起到较好的消炎作用,并可以有效缓解痤疮患者患处疼痛、瘙痒等问题。在临床上有医师采用复方芙蓉叶酊对肺经风热痤疮患者进行治疗,设为研究组,并使用5%过氧苯甲酰凝胶对相同症状患者进行治疗。结果证实采用复方芙蓉叶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3%,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在对不良反应进行明确之时发现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之中药物涂抹区存在烧灼感等不良反应,而研究组患者并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24]。而学者刘刚[25]使用黛黄膏要求患者在患处外敷,每日一次,7天为一疗程,在治疗两疗程之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9%,临床效果极为显著。
霜剂是现如今临床上用于治疗痤疮的创新剂型,除了具有膏剂等治疗优势之外,仍具有透气性良好以及无油腻感等优势,对于混合性皮肤以及油性皮肤患者来说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有学者采用自制消痤霜对患者进行治疗,主要由地肤子、苦参、青黛等药物组成,要求患者在早晚进行面部清洁之后取药物应用于皮损处,一个月为一疗程,共治疗两疗程,治疗有效率97%,临床效果较为显著[26]。而严慕贤[27]采用参柏霜对一例患者进行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有所改善,且由于痤疮所导致的痛感以及瘙痒感消失。
针灸疗法所指的便是通过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方式对人体气血进行调节,而且对人体穴位进行刺激可以在对经络进行调节的基础上起到调养脏腑、滋养面目的作用,因此在临床上对肺经风热型患者针对其病情的轻重选择合适的针灸疗法通常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王双勋[28]所采用的治疗方式便是使用足三里、太冲等穴位,并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用曲池、气海等穴,而且在此次研究中研究者配合使用了拔罐疗法,治疗有效率高达88.0%,由此可见采用针灸疗法对痤疮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极为显著。
《黄帝内经》记述十二经脉循行分布于耳廓周围,六条阳经直入耳中或布于耳周,六条阴经则通过络脉与耳相连或通过经别与阳经相合间接上达于耳,可见耳与五脏均有生理上的密切联系,对通过耳穴压籽可使得脏腑功能得到有效调节提供了理论支撑。目前临床对痤疮患者进行的耳穴压籽治疗,主要选取肺、三焦、内分泌、交感、面颊、额区等穴位,达到通腑泄热之功并调节机体内分泌功能、抑制雄性激素分泌、调畅气血郁滞,恢复阴阳平衡[29]。而且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耳穴贴压治疗前后痤疮患者的血清睾酮和雌二醇,并与健康人作对比,发现耳穴贴压可以有效调节人体内性激素水平,降低机体的敏感性,从而达到抑制皮脂腺旺盛分泌并消炎、消肿、散结之目的。由此可见,耳穴可以调节人体内分泌,特别是在痤疮治疗方面有很大意义。
在现如今针对痤疮患者在使用中医方药或者中成药的同时采用针灸、面膜以及火针等中医外治疗法可以有效提升最终的治疗效果。例如在对患者进行治疗之时在口服枇杷清肺饮的同时配合使用火针疗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减轻痤疮患者所存在的红斑以及红肿等问题,而且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使用西药进行治疗[30]。在服用枇杷清肺饮的基础之上采用足三里、合谷以及大椎等穴位进行针刺治疗也可以有效提升最终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临床效果极为显著[31]。卢薪竹[32]也证实了针灸疗法结合中药方剂对患者进行治疗在短时间内使得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得以改善。同时在临床中通过让患者采用清热解毒的面膜进行外敷的同时采用防风通圣丸,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单纯使用防风通圣丸对患者进行治疗,而且患者并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为一种十分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痤疮为一种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皮肤疾病,好发人群主要为青少年。而肺经风热型痤疮为痤疮类型之中病情较轻的临床分型,治疗起来较为简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使得痤疮患者所存在的红肿等症状得以缓解,临床效果极为显著。但是就现如今关于中医疗法对于痤疮治疗的研究来看,仍存在样本量较少、临床疗效判定不统一等情况,而且关于具体疗程的规范以及远期治疗效果并非十分明确,因此关于采用中医疗法对痤疮患者进行治疗仍需医务人员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以便为肺经风热型痤疮患者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中医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