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宜大 雷国铨
2021 年11 月11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提出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重要论断,其内涵包括“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1]显然,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不但具有丰富的内涵,而且包含着重要的育人价值,这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尹俊先生对“四个伟大成就”的内在逻辑[2]进行了研究。然而,鲜有学者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三重维度进行专门研究。为此,加快落实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教育是党、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在新时代牢牢把握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大学生思政教育之间的价值维度、理论维度及实践维度,实现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入,是时代赋予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迫切课题。
高校思政教师要积极宣传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及时将党的最新成果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以更好地造就社会主义时代新人。其中,深刻理解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价值维度,是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前提。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根本之义,不仅关系着思政教育的效果,而且关乎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传承千秋万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3]在新阶段,需要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工作。正是得益于马克思主义正确指引,党在百年奋斗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以浓重的笔墨谱写了中国历史上最绚丽的诗篇,俨然成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最生动、最精美的教材。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以常人难有的毅力走过了追寻真理、运用真理、践行真理、谱写真理的伟大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苦难而毫不退缩、饱经风霜而岿然不动,究其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诚然,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蕴含的信仰魅力也应成为大学生担当时代使命,奋发新时代的精神指引,这将是大学生自觉传承马克思主义的动力之源。发挥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正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还有助于大学生将自己的前途和社会主义事业联系起来,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奋斗向来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文化最优秀的传承者,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将奋斗的优秀基因融入自己的血脉中。党的百年历史恰是一部恢宏的爱国奋斗史,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接续奋斗,迈过了最为艰辛的战争年代,走过了最为火热的建设年代,迎来了最为振奋的强国时代,取得了无人不晓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党依然面临着各种挑战,尤其是伴随着伟大复兴的不断推进,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判断标准有可能出现新变化,这些将给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带来一些冲击。为此,要发挥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伟大成就的育人作用,加强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教育,不仅促使大学生尤为珍惜先辈们锲而不舍的奋斗果实,而且还能更深刻地感悟到爱国奋斗是时代主题,从而增强对党伟大事业的情感认同,争做新时代的爱国奋斗者。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4]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历史经验的总结,始终重视把历史成就视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这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法宝之一。回顾历史,历史成就的教育一直占据着大学生思政教育重要篇章。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建设”等课程已经成为红军大学、陕北公学的重要课程。此后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并随着国情、社情的发展以及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状况不断创新。在创新和发展中,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核心议题日趋规范化。例如,课程时数、教师队伍、教学体系、教材内容和教学经费等逐渐趋于标准化,这对大学生形成辩证思维、学好历史成就等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融媒体技术等不断运用于大学生思政教育,思政课程在教学方式、教学实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如何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性”[5]依然是高校思政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高校应深刻理解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充分梳理各种成就蕴含的育人功能资源,探寻其与大学生认知的结合点,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
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如何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不但是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需要理清的前提性问题,而且是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理论维度所在。这一理论维度主要体现在弘扬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与大学生思政教育思想贯通、弘扬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内容融通,以及弘扬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目的相通。
就指导思想而言,弘扬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大学生思政教育是一致的,彼此相通。第一,从思想角度而言,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是具有鲜明的资政育人功能的教育资源,这种资政育人功能以政治属性为首要前提。其一,主要为科学的和正确的思想指导。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获得的,在新征程上,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更大飞跃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二,主要指将思想转化为行动指南。为了深刻领会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必须认真研读习近平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相关论述,尤其是要着重领会2021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成立百年庆祝大会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重要论述,细细研读重要论述的内涵、思想精华、成功密码、理论高度、未来指引等。鉴于此,弘扬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要“紧紧围绕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6]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7]正是有了这种认识,在实践中需要真心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二,从思政教育而言,大学生政治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大政方针、培养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重要阵地。只有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导,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才能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促使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效果入脑、入心、入微、入魂等,最终发挥大学生思政教育“铸魂育人”的功效。总之,弘扬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大学生思政教育是思想贯通的,两者结合能激发大学生思政教育焕发永恒魅力。
从教育内容而言,弘扬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内容融通、彼此相融。第一,从成就内容来看,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内容非常丰富。以重大精神为标准,划分为伟大建党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抗疫精神等;以党的伟大历史转折会议为标准,划分为中共一大、八七会议、遵义会议、中共八大、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八大、中共十九大等。这些是弘扬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第二,从思政教育内容来看,其内容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具有内在相连。譬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涉及近现代中国面临的两大任务、党在各阶段的革命、经济和社会建设成就、党的重大历史会议等;“思想道德与法治”涉及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形成社会主义法治思维和法治素养等。总之,其内容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关联问题,是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理论维度所在。两者的内容是融通的,两者结合能实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育人成效。
就立德树人目的而言,弘扬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目的相通、内在一致。第一,从目的来看,弘扬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需要了解党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党的成就相关知识、党的相关理论,这些是弘扬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基本要求。弘扬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还需要在弘扬中总结历史经验、解读成功密码,发挥重大成就的育人功效,达到资政育人的目的。从弘扬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中,我们能领略伟大真理的魅力,进而分析世界和我国历史发展规律,培养爱党爱国的情怀,将马克思主义根植于内心深处,从而争做伟大复兴的接班人。简而言之,弘扬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既不是从已有成就中变得骄傲自满,也不是遮掩现有困难,更不是躺平在现实中错失良机,而是在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中把握时代脉搏,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行动力。第二,从思政教育的目的而言,思政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的灵魂活动。思政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伟大信仰的时代新人,以及时代新人形成爱党爱国的强大情怀。总之,弘扬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目的是相通的,两者结合有助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服务于我国的强国之业。
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科学性的实践活动,要发挥思政教育铸魂育人的根本目的,需要把加快课程建设、完善制度建设、打造育人环境等维度作为切入点,以扎实推进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
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需要发挥思政课堂的主渠道。大学生思政教育涵盖了大学生道德、信念、理想等相关要求,这就促使大学生思政课要进一步发挥立德树人等方面的优势,以实现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第一,创新思政课程教学体系。尽管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在思政课中多有分布,可是现有思政课程的特点和内容等却各有不同。在课程教学体系中,思政教师要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设置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专题化教学内容,促使大学生了解中华民族重获新生来之不易、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获得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等,从而强化大学生对百年奋斗伟大成就的理解和认同。第二,创新思政课程的教学手段。在“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分析坚定理想信念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追求,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正确的法治和道德思维和素养,以及明确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等。第三,创新思政课堂的教学方式。思政教师需要借助新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实现传统教学和新技术教学的结合,尤其是运用虚拟仿真、数字技术、云平台等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融入思政课教学,使大学生全新感受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价值魅力。大学生运用VR 和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中国共产党展览馆、红色革命纪念馆等,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党在百年奋斗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教师也运用翻转课堂、腾讯课堂、中国大学生慕课平台、超星学习平台,增强学习的实效性,从而提升思政教育的感染性。第四,明确思政课堂的教学目标。要夯实思政课育人为本的教学目的。思政教师应想大学生之所想、思大学生之所思、解大学生之所虑,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融入大学生思政课堂中,使大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新知识、新理念,从而自觉弘扬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成为社会主义的忠实建设者和拥护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8]为此,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需要发挥各类课程的积极作用,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题同频共振。第一,实现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与课程思政元素的结合,创新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深入挖掘专业课的思政元素,尤其是寻找专业课程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衔接点,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中的人物、事件、时间等,以专业课程的角度展示出来,让大学生从专业课的角度领悟党的奋斗重大成就。以专业课教学为例,在农林经济管理类的“环境经济学”课上,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成就为经典案例,激发大学生思考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应,从而担负起环境保护的职责。在交通类专业的“交通运输技术管理”课上,结合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铁路、飞机、轮船等发展成就的案例,激发大学生支持民族品牌、民族工业和民族品牌技术,由衷产生强大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又以通识类课程为例,在“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学中,着重阐述爱国爱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中国共产党是当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践行者和传承者,从而使大学生以争做中国共产党党员而自豪,最终感激在党的恩情中健康成长。第二,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需要同向同行。两类教师的合作能促使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有机地融入专业课程中,发挥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育人成效。比如,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就如何推动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融入专业课程举行座谈会、分享会等,双方协力挖掘重大成就的相关内容,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重大成就融入专业课教学中,进而培养德技并修的技术技能人才。
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是一项比较综合的、系统的、复杂的育人工程,需要多方同心同力地迈向同一目标,其核心在于建立多方合力的协同机制,这是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有机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发挥良好育人功效的重要保障。第一,高校主管部门重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制度建设。高校主管部门做好顶层设计工作,在专项经费、政策方针、融入内容、融入方式等方面给予相应规定,切保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融入高校、融入大学生、融入各类教育工作者。同时,制定相关的督察细则,定期抽查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施情况,每年对实施效果优秀的单位予以表彰,并将其成功经验在省、市等推广;要求实效效果欠佳的单位限期整改,以督促更好地落实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制度建设等工作。第二,高校党委落实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制度建设。高校党委班子要甘当表率,积极参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并走进大学课堂为大学生讲授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与此同时,高校党委在经费、场地、学时、人员、师风等方面制定相关制度,使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有制度可依、以制度办事,最终把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与大学生思政教育有效结合起来,实现培养德智兼备时代新人的重要目标。第三,构建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三全育人”制度。“‘三全育人’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遵循。”[9]为此,需要完善社会、政府、高校在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与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合作制度,发挥合力效应。比如,高校与政府相关部门,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中国共产党革命纪念馆等方面形成资源共享、共同育人的良好格局,不断发挥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育人实效,最终实现思政教育的良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10]为此,要重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育人环境。当大学生浸润在优秀的育人环境时,不但会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进行正确的思量,而且会对党和祖国的伟大成就产生自豪感和认同感,最终变成行动的力量。第一,打造爱党情感融入校园文化的育人环境,在耳熏目染中实现情感浸润,使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能够成为高校大学生的行为动力。譬如,高校在校园绿化带,校园广场、校园办公楼和教学楼命名设计,校园文化长廊、亭台楼阁、人物雕塑设计等方面融入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元素,以隐性和显性的方式呈现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最终实现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变成校园文化的主旋律,实现爱党情感渗透。第二,运用情景体验法加强大学生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情感认同,唯有动之以情,方能触及灵魂。为此,高校要多创造活动机会。以校园活动为例,以五四运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建党节、建军节、抗战胜利等重大事件为契机,开展主题宣讲活动、党史人物话剧、知识竞赛等,促使大学生真正感受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从而争做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新人。因此,要使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打动学生,不但需要教育工作者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有深厚的情感认同,而且需要教育工作者寓情于景。第三,搭建高校大学生情感体验的多种平台。当高校大学生切身体验到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时,才能更好地认同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从而勇担时代重任。高校应利用各类育人的校内外实践教育资源,以提升育人实效。例如,高校定期安排大学生参观红色纪念馆、科普教育基地、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重要遗址等,使大学生通过丰富的实践体验,把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转化为思想动力和行为指南,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
加快落实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教育是党、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为此,需要从价值维度、理论维度及实践维度将这些最新成果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以更好地造就社会主义时代新人。在新时代牢牢把握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大学生思政教育之间的维度,实现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入,这是时代赋予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迫切重要课题。
注释:
[1][7]《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新华网,2021年11月16日,http://www.news.cn/politics/2021-11/16/c_1128069706.htm。
[2]尹俊:《深入理解“四个伟大成就”的内在逻辑》,光明网,2021 年8 月16 日,https://m.gmw.cn/baijia/2021-08/16/35082680。
[3]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6页。
[4][9]潘玉腾、彭陈:《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逻辑理路》,《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
[5]黄蓉生、石海君:《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多维论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年第9期。
[6]《中共中央印发〈通知〉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人民日报》2021年2月27日。
[8][10]《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