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城市创建的重大意义、现实困境和完善路径
——以广东省为例

2022-04-16 21:59马必文
岭南学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文明城市文明建设

马必文

(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 广州 510080)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1]13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文明城市创建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反映一个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综合发展成果的最高荣誉,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公认的综合性强、含金量高、公信力大的城市荣誉称号。如何推进新时代广东省文明城市创建,全力打造信仰之城、首善之城、幸福之城、魅力之城、善治之城、共享之城,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重大课题。

一、文明城市创建的重大意义

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紧密相关的重要政治任务,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人民群众高度评价,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提振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和群众生活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一)文明城市创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论述的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2]280新时代以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推进,文化建设取得飞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一系列成就。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这为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充分的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精神文明建设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多次对广东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寄予殷切期望。2020年10月14日,在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经济特区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上都要交出优异答卷。”[3]这为广东在更高起点上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这也推动广东在发展中更深刻地明确了文明城市创建的思想要义、核心要素、工作要务。

(二)文明城市创建是落实广东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作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塑造城市人文魅力、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助力城市环境面貌和群众精神风貌不断改善,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广东省制定并全面落实出租汽车文明服务拓展、高速公路沿线环境优化、餐饮行业文明诚信服务、农贸市场综合治理、文明村镇创建提质、乡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提升、传承弘扬好家教好家风、网络文明促进等精神文明创建“九大行动”,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精神文明创建全过程,通过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精神文明创建在守正创新中扩面提质增效。2020年4月,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指出,要坚持全域统筹,抓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面提升交通、餐饮、旅游等行业文明形象,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成为在更高起点更高水平上推动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战略。

(三)文明城市创建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必须抓好经济社会建设,增加社会的物质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抓好文化建设,增加社会的精神文化财富。”[4]127-128改革开放以来,广东连续30多年经济总量排在全国第一,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获得了巨大的提升。实践证明,经济社会发展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又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就要求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协调发展,同步共进。同样,通过文明城市创建,可以营造城市优美环境、维护社会优良秩序、提供社会优质服务、丰富人民文化生活,促进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全面发展,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凝聚全党全社会团结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从而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广东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现实困境

新时代以来,广东省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加强党的领导、增强文化内涵、注重德法兼治、提升治理效能,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与此同时,广东与文明城市创建先进省份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与经济实力地位仍然不相匹配。截至2020年,全省共有14个全国文明城市,位居全国第六。呈现出起步早开局好、近期步伐减缓、下一步创建任务较重的态势,广东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重视不够。极个别地方和部门的领导,由于长期以来的路径依赖,更加注重经济建设,把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简单推定为经济总量增长。极个别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基于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显现不如经济增长效果见效快,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增长上,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次要地位。因而,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重视不够、指导推动不力,“一把手”工程落实不到位,没有把该项工作提上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做起来不要”的现象,导致极个别地方创建工作,停滞不前或进步太慢。

其次,思想认识不到位。少部分城市的管理者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理解不到位、思想认识有偏差。一是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的问题。如一些地方在创建工作中对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公共服务等外在硬指标有明确要求,但对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等软指标提升重视不够。据统计,在2020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实地考察中,广东因“行人闯红灯、不文明养宠、乱扔垃圾、随地吐痰、躺卧公共座椅”等不文明行为而被扣分的指标占比达43.5%。二是存在重“面子”轻“里子”的问题。一些城市注重“面子”工程,景观大道、公园景区、商业街区等地标性建筑环境打造得较好,固然没错。但却忽视做实“里子”,背街小巷、居民小区、农贸市场、城乡接合部等普遍存在着“脏乱差”的现象;一些城市存在着刷白墙,即刷外不刷内,或者只刷楼下二、三层,其他高楼层则不刷的形式主义现象。三是存在重“组织推动”轻“群众参与”的问题。一些城市的创建主体,主要靠自上而下的组织推动,局限于体制内,未充分调动社会组织、企业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存在着“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的现象。四是存在重“考时”轻“平时”的问题。平时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应付了事,在上级考核时突击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且仅抓经常被考核、考核权重大的项目。

再次,文明城市创建存在区域不平衡现象。一是区域不平衡,全省共计有14个全国文明城市,其中9个地级以上市、5个县(市),但除了韶关仁化县在粤北地区外,其他13个文明城市均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二是市、县不平衡。地级以上市普遍好过县或县级市。三是创建水平梯度递减,市、县、镇、村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力度层层弱化。四是新老城区不平衡。由于受规划等因素的影响,同一城市中,新城区面貌普遍好过老城区,在文明城市创建中也明显好过老城区。

最后,文明城市创建体制机制不健全。一些地方未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存在着“喊一喊、抓一抓,推一推、动一动,松一阵、紧一阵”的现象,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文明城市创建的领导机制、激励机制、问责机制、投入机制、淘汰机制、群众参与机制、媒体监督机制等未真正建立起来,致使创建缺乏保障机制。由于体制机制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地方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上积极性不高,民众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参与度不高、获得感不强。

三、广东省文明城市创建的完善路径

(一)以美心、美景、美序“三美工程”为文明城市创建重点

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点多线长面广,要理清思路,重点发力。根据全国市、县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要求,要实现新的突破,必须重点抓好“三美工程”:美心、美景、美序。

“美心”工程,即心灵美化、思想铸魂工程。这是一项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工程,需要长期坚持熏陶引领。其一,以新思想引领凝心铸魂。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5]43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必须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工程。以文明实践示范所(站)建设为引领,构建县镇村三级文明实践阵地体系,打通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最后一公里”。组建各级各类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网站。其二,以道德建设修心塑人。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南粤楷模、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评选表彰力度,形成见贤思齐的美好风尚。大力推动以法促德,助推各地级以上市颁布实施《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行业规章规范,强化教育引导。组织开展“新时代好少年”选树宣传活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环境。深入推进乡村“复兴少年宫”试点建设,着力打造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高地。其三,以优秀文化润心赋能。大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去,引导群众传承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用好用活南粤大地丰富的红色资源,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群众把握广东红色血脉的丰富内涵,传承红色基因。

“美景”工程,即美化、绿化、净化、亮化工程。当今许多城市普遍存在着千城一面,“有绿化没美化、有景色没特色、有内容没品位”等现象。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环境,需着力在如下方面下功夫。其一,在美化方面: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城市道路建设,尤其是城市的迎客通道、城市街区的主干道,尽量实行黑底化;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改造、农贸市场“超市化”升级改造、管线改造;加强公园、车站、码头、公厕等公共设施的提档升级。提升城市颜值。加强门店美化,规范招牌设置,统一招牌制式、标识、色调,修复美化沿街建筑立面。提升城市品位。精心打造城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书店、艺术展馆、音乐厅、酒吧等具有城市客厅属性的文化地标、场馆,精心设计一批雕塑、景观造型,使城市彰显文化、时尚的个性和魅力。挖掘文化资源,保护好文物古迹,使城市有故事、有记忆、有特色,留得住“乡愁”,记得住“城愁”。其二,在绿化方面:提高绿化覆盖率。以拆违复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等方式,加强道路绿化、小区绿化、江河湖堤等周边环境绿化,精心打造城市园林绿化景观。在大型社区与社区之间,打造宽广立体的绿化隔离带,把城市打造成蓝绿交织、山水共融的生态景观。加强绿化管护。建立健全城市绿化管理机构,稳定专业技术队伍,保证城市绿化工作的正常开展。注重特色品位。城市绿化要具有层次感,颜色搭配相宜,在植物种类上,注重乔、灌、花、草的合理配置,突出科学性和艺术性,体现地方特色。其三,在净化方面:净化卫生环境。把整治环境“脏乱差”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任务,重点抓好垃圾分类、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放、违章乱建等突出问题治理,抓好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等重点部位的环境治理,做到“清洁无死角、全域无垃圾、保洁全覆盖”。净化水环境。建立健全“河长牵头、部门协作、分级管理、齐抓共管”的责任机制,推进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全力整治黑臭水体。其四,在亮化方面:完善照明设施。优化城市道路路灯设置,强化照明设施的日常管理、维护、保养工作,确保照明设施正常运行,保障周边道路交通安全。打造城市夜景。秉持“见光不见灯,用暖不用凉”的基调,运用光带、光束、灯光点缀城市夜景,突出亮化城市地标性建筑,烘托周边区域整体亮化效果,增强城市空间的视觉广度和色彩层次。

“美序”工程,即文明风尚培育、公序良俗建构工程。城市的文明秩序,不仅是管出来的,更是养出来的,要注重日常养成,做到落细落小,通过常态化的文明引导行动,推动文明成为习惯、形成传统。其一,加强文明风尚培育。着力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加强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上网等教育引导。尤其是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更加重视禁食野生动物、加强公筷公勺、“光盘行动”等宣传引导。大力普及文明礼仪规范,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二,深化移风易俗。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抵制“天价彩礼”、大操大办,破除铺张浪费、薄养厚葬、人情攀比等不良习俗,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厉行节约,通过建章立法进行规范限制,破除陈规陋习。其三,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和营商环境。政府职能部门、行业窗口单位等,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质量,注重清廉高效。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依法依规实施信用联合奖惩,积极开展诚信主题实践活动,引导人们厚植诚信理念、强化道德自觉。其四,营造良好交通秩序。加大交通秩序整治力度,完善交通设施。倡导“礼让行人”、不乱闯红灯、不横穿马路等,形成文明出行的好习惯。大力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合理划定路边停车位,引导车辆有序停放。

(二)创新工作方式,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注重科学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广东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几乎所有的市县都有江河穿城而过,但许多地方,在规划设计方面,只照顾了防洪方面的功能,而忽视了景观的打造,江河两边的建筑体量大,离水岸太近,江河堤岸的缓冲带太窄,车道、人行绿道、绿化丛林带的空间几乎都被挤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被割裂了。文明城市创建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要求,加强对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注重精细化管理。城市作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综合体,文明城市创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重要指示精神,提高社会管理规范化、公共服务精细化水平。城市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说到底是一座城市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能力的问题,要抽丝剥茧,注重细节。如公交站停靠点疏密、公厕布局的设置,斑马线上礼让行人等等,都要精心处置。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创新城市建设,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市政设施运行管理、交通管理、应急管理,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要开展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大力推进城市微更新、微改造,努力向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精准化、智慧化、网格化迈进。

注重人文关怀。文明城市创建不仅要追求城市美观整洁,还要体现人文关怀,使城市变得有温度,能够诗意地栖居。要重点完善公民权益保护机制。如要做好孤儿、残疾儿童等未成年人求助和安置工作,健全残疾人帮扶制度,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等等。“十五分钟生活圈”要有便民市场、运动场地、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医疗服务机构等,让城市充满人文关怀。

(三)健全工作机制,确保文明城市创建常态长效

建立健全领导机制。推动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落实好精神文明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大事情亲自处置。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要探索把文明城市创建成效,作为地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评先奖优的重要参考、作为政策支持和财政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切实调动文明城市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对落实文明城市创建主体责任不到位、推进工作不力、工作长期没有起色甚至严重滑坡、产生重大负面影响的,按照有关规定实施相应惩戒、严肃问责。建立健全投入机制。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结合地方财力和工作实际,提升对文明城市创建的经费投入力度。鼓励支持社会资本、民间资金参与创建项目。建立健全淘汰机制。要建立健全文明城市创建动态管理、定期复核机制,严格落实负面清单制度和停复牌管理规定,形成“有进有出”的创建格局。建立健全群众参与机制。要坚持把群众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主体,提高群众知晓度和支持率,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形成创建合力。建立健全媒体监督机制。运用“精神文明创建曝光台”“城市管理随手拍”等形式畅通群众监督、举报、投诉渠道,加大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文明行为以及不作为部门的曝光力度,推动问题整改到位。

(四)树立工作情怀,以人民为中心创建文明城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6]334文明城市创建就是要为老百姓创造一个干净、整洁、安全、和谐的良好环境,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带着对人民的深厚情怀来做这项工作,问计问需基层,关注痛点难点,注重日常平常,推动问题解决。要树立“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情怀,切实解决民生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久久为功的跨任期工程,要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短则三年、长则多年。即便创成之后,并非“牌子到手,创建到头”,而是一个常态长效的民生工程。因此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和历史担当,谱写广东文明城市创建新篇章。

猜你喜欢
文明城市文明建设
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文明城市创建有哪些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