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琳
(合肥学院 教育学院, 合肥 230601)
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要求2022年前全国普通高中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以下简称“双新”)。“双新”要求的实施,对整个教育教学体系具有重要影响。具体到高中音乐教学,则会产生系统优化过程:高中音乐的新课程方案、标准,新教学方式、评价方式,新教材内容、教法以及新的中高考,都会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高中音乐多模块教学是实现“双新”要求的重要抓手,通过音乐鉴赏、歌唱、演奏、音乐与戏剧表演、音乐与舞蹈、创造等模块的学习与实践,可以有效实现高中音乐教学目标,[1]促使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生关系等发生内源性变革,[2]为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贡献音乐力量。
“双新”即“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这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对高中育人方式的系统化改造。虽然从字面上来看,“双新”只是在内容和载体上对高中教学予以要求,但是它对整个高中教学体系有着深远的影响。一段时间以来,高中音乐教学被“升学率”所遮蔽,学校认为可有可无,家长认为耽误了学习,教师机械地完成任务,学生被动学习,左右着高中音乐教学的走向。“双新”的实施,重构了学校课程设计,把教育规律、素养提升、实际效用相结合,不仅在顶层设计上有指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也能通过转变教学理念、创设情景、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对于高中音乐学科教育教学来说,“双新”的实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让学生产生美的感受、美的享受,甚至产生情感共鸣。落实“双新”要求,可以进一步为学生理解和观察社会提供一扇“音乐之窗”。正如法国作曲家圣桑所言,“音乐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通过落实“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要求,让学生能发现音乐之美,会通过音乐表达生活之美,通过音乐实践创造艺术之美。
模块教学是国际劳工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出来的较为先进的培训模式,[3]主要做法是以某一种职业技能为核心,将与该职业技能相关的知识点设计成不同的学习单元进行教学。在高中音乐教育教学中,其学习单位不仅包括音乐鉴赏,还包括歌唱、演奏、音乐与戏剧表演、音乐与舞蹈、创造等模块,只有完整的几个模块组合在一起,才能构成高中音乐教学体系,学生只有掌握了几个模块,才能掌握音乐的技能与应用。具体来说,实施多模块教学对高中音乐教学具有以下意义。
(1)为“立德树人”奠定基础。高中学生尚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期,对社会、对生活的理解还不深刻,还未定型。高中教育不仅要为升学做准备,更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其中,强化思想政教育是音乐课的应有之义,也是非常好的渠道。高中音乐课通过不同模块,可以把教师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从“看分”转向“育人”。“育人”就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符合学生音乐学习的规律,全面发展学生鉴赏、歌唱、演奏、音乐与戏剧表演、音乐与舞蹈、创造等能力。教师不仅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音乐学习的氛围,更要给学生以实践的机会,要让学生多走近音乐,走入旋律。
(2)为学生理解社会打开“音乐之门”。音乐是一扇门,是一扇观察、理解社会之门。探究多模块课程实施途径,不仅可以丰富高中音乐教学模式,实现音乐教学目的,还可以实现音乐教育核心素养,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当前,不少学校仍然以“音乐鉴赏”这一模块为主。音乐鉴赏教学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产生丰富的音乐情感体验。[4]但是,以此为主仍然显得内容较为单一,缺少动手与实践的机会,基本还停留在对音乐本身的感知上,对音乐的理解尚不全面,更遑论通过音乐之“眼”去观察社会了。要通过对高中音乐教育的多个维度培养目标、课程、教材、教法、评价、单元化教学等方面的梳理,推动不同模块作为一个学校音乐特色教学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全面理解、感知音乐,形成音乐思维,打下基础。
(3)为学生专业成长保驾护航。由于高中阶段不少学生都不可能以音乐作为自己未来发展方向,所以,不少学生不重视,高中音乐学科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尴尬境地。[5]但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能降低要求,必须以专业化的水准,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当前,不少学校只是把“音乐鉴赏”作为必须模块,应在结合校情、学情和师资特色优势的基础上,合理开设高中音乐多模块的必修课程。同时,应整合音乐教学资料,把握单元教学核心,集中教育资源,培养优秀青年教师。通过因材施教模块教学,助力学生音乐学科实践能力的提高、特长发展,符合高中生的成长需要。“双新”要求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过程应注重四个转变:从音乐鉴赏向歌唱、舞蹈等多模块转变,从感知音乐向“音乐学科”转变,从音乐教学向音乐教育转变,从理论教学向教学实践转变。
(4)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高中学生学习任务重,高考压力大,是不争的事实。甚至部分学生因无法及时排解压力,而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通过音乐教育教学,释放学生压力,通过音乐的“魔力”为学生做“心理按摩”,成为非常有效的减压模式。学生在长期学习后,通过不同模块的音乐教学,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中徜徉,通过音乐鉴赏、歌唱、乐器演奏、音乐与戏剧表演、音乐与舞蹈、音乐创造等多种多样的模式,舒缓紧张的情绪,缓解压力,提升学习效率。
“双新”背景下高中音乐多模块教学的实施,必须科学推进,既不能增加高中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不能降低音乐教育教学的效果,必须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归纳,为提升有针对性的建议奠定基础。
随着国家对中高考的一系列改革,高中音乐教育已经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多模块教学就是其中一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高中音乐教育的发展还相对较慢,实践还不够深入,比较权威或系统性的高中音乐教育主张、理论、模式、经验还不多。特别是受高考成绩这个“指挥棒”的指挥,许多学校、家长、学生都将精力放在了考试科目的教学与学习上,认为音乐课不考试,上课听一下,无需花时间学习。甚至部分学校还挤占音乐课补差补缺,强化考试科目教学,致使音乐课教学不系统。
在音乐师资方面,由于属于“副科”,音乐教育教学和教师专业培训长期被忽略,教师进行行业交流与教学研讨严重不足,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极为匮乏。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还有部分学校由于事业快速发展,师资力量不足,存在音乐教师被转行的现象。甚至在部分校领导眼中,高中音乐教育教学就是唱唱歌、听听音乐,让学生放松放松的“休息课”,音乐教育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价值和意义没有体现出来。
多模块教学理念的提出虽然较早,但是在教学中予以实践的历史还很短,特别是高中音乐学科,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甚至不少高中音乐教师对“双新”要求还不太了解,更别提大范围开展了。甚至有研究也发现:很多学校只开设必修模块“音乐鉴赏”,部分学校虽然开设了选修课,但是却忽略了选修模块的教学,甚至将选修实践模块变成“音乐鉴赏”的延伸;还有一些教师,虽然关注了选修模块,但是将各模块分裂开来,如在上“音乐鉴赏”就让学生听音乐,“歌唱模块”让学生唱歌,各个模块变成了毫无联系的“孤岛”。[6]高中音乐模块化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国大部分高中,音乐课并不在考试范围,加之面临升学压力,学生学习意识就越来越差。[7]和“双新”要求相比,高中音乐课开设难题还面临一些深层次原因。一是高中音乐课评价缺乏科学性。对学生的评价仍然比较简单,只是了解、接触了音乐,对于音乐课的知识结构、体系,知识的时代性、思想性,课程的关联性、选择性,没能很好地体现出来。二是无法和文化课一样,构成学生的终身发展体系。目前高中音乐课的教学缺乏学生个体发展的考量,缺少连续性考量,对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情况、连续性发展状况,没有有效的规划与总结。三是缺少日常参与性。高中学习比较紧张,音乐课成了放松或补漏对象,因此,学校对学生是否参与以及如何参与,缺少足够的重视。这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科参与不足,持久性学习、深入思考不同模块之间内在联系机会降低。
不少高中老师仍然受传统教育教学考核模式的影响,对学生水平的衡量仍然局限在考试成绩上,而对个人其他方面的能力缺少合理的教学评价。在音乐教学中,也还存在用考试成绩代替学生音乐能力的现象,学生的歌唱、乐器演奏、音乐与戏剧表演、音乐与舞蹈、音乐创造等多种才能往往被考试或者被音乐鉴赏所代替。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适应“双新”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会遏制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高中音乐教学既要面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实际,又要在落实国家“双新”要求的基础上,强化创新,通过多模块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双新”背景下,高中音乐的教与学有了新的要求。在重视高考的前提下,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增加学生实践性、体验性课程,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也能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
(1)注重向课堂要效率。学校要充分重视音乐课的作用,保证课时,严格要求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学生,积极落实教学计划,严格遵守课堂纪律。教师应积极构建“双新”背景下的教学体系,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把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音乐水平结合起来。学生与家长应该转变对音乐课的看法,让学生在音乐的世界里舒缓身心、开阔眼界,通过音乐来了解生活,增加认知。
(2)注重音乐文化的渗透。音乐课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佳的传播载体,既能传播美、让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愉悦,又能结合课程特点进行思政、文化内容的教学。要改变只讲音乐自身的局限性,扩展视野,把乐理知识、音乐符号、节奏特点融入到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经历、创作缘由、作者品格、地域文化等宏观知识中。“双新”背景下,教学过程应该注重高中音乐教学情景的营造,形成音乐、文化、情感相交融的立体化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立体化地了解音乐作品。
(3)注重教学形式的灵活性。高中阶段,参加高考获得好的成绩,是现实要求。因此,音乐课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强化灵活性,通过灵活、有趣的教学方式,增加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音乐和舞蹈、乐器演奏时,教师可以通过对不同音色乐器、不同舞姿的展现,让学生猜测属于什么乐器、什么舞蹈。通过这种方式,增加学生对不同音乐文化的感知,让课堂更有效,也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增加音乐知识。
要注重课外社团的培养。高中音乐教学更多是一种兴趣教育,“双新”背景下要实现教学目标,除了课堂教学,还应积极利用课下特别是社团的渠道。由于社团是以兴趣为连接点,大家“志趣相投”,社团的学生音乐素养较好,音乐教学开展起来相对容易。通过学生的特长培养,实现多模块教学的目的。在社团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音乐水平、个性特点、学习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通过社团实践,让学生的音乐水平得以全面提升。
“双新”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几个版块既有所侧重又相互联系,比如“音乐鉴赏”要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聆听和感受,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音乐评价能力。“歌唱”等几个版块,主要是提高学生音乐表达的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传统的音乐教学,割裂了音乐教学的几个部分内容,学生在不理解音乐体系的情况下,只是简单机械的模仿,至于声音的位置、气息,歌曲的强、弱,节奏的快、慢,很难理解,对音乐美的感受不深。因此,需要把几个版块协同起来。在音乐鉴赏中,要把“音乐鉴赏”和其他几个版块相融合,教师通过合理利用教材,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进行多感官教学。比如“音乐鉴赏”中缺少流行音乐、通俗音乐的内容,可以把“歌唱”版块协同起来,通过对优秀通俗音乐的歌唱,把通俗音乐和其他类型的音乐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感受、总结出不同音乐的取材、风格、表现手法、演唱技巧等。可以把周杰伦的《千山万水》等拿过来,和帕瓦罗蒂《我的太阳》、宋祖英《小背篓》等进行系统教学,引导学生思考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以及民谣与民歌等之间的不同。
再比如在教学“音乐与戏剧”版块时,引导学生了解戏剧这一独特的音乐形式,让学生明白它不仅是音乐、文学、表演、舞蹈、美术等形式的综合,还是社会、文化的映射。把“戏剧”与其他版块相融合,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综合审美能力。在教学中,可以以地方戏剧比如黄梅戏、庐剧等为素材进行教学,通过对黄梅戏的起源、徽班进京以及黄梅戏在徽文化形成中的作用,对京津文化的辐射等,让学生体味戏曲文化的魅力。也可以选择音乐剧让学生去实践,通过角色扮演、歌曲演唱、内容表达,让学生体会剧中人物对应的音乐旋律,以及音乐旋律如何体现人的性格特征。
在上“演奏”模块时,可以通过“演奏”与“歌唱”、“演奏”与“鉴赏”等的结合,体会音乐之美。比如在“歌唱”版块,让有兴趣爱好与专业技能的同学演奏钢琴、笛子、口琴、二胡、琵琶等,甚至还可以通过手鼓等方式,感受音乐自身的魅力。在上“音乐与舞蹈”模块时,可以结合“歌唱”,引导学生通过简单模仿,用肢体语言表达情感。同时,通过对不同民族舞蹈风格的表达、实践,让学生感受不同民族的特点与文化,增加知识面。在上“创造”模块时,引导学生把音乐理论与音乐创作结合起来,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创作方法,为以后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比如,可以选择全世界广为所知的乐曲,通过不同版本的比较,让学生领会不同国家对同一首音乐的感知与表达。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与生活,进行简单的写词与编曲,锻炼学生“创造”模块的能力。
高中音乐的素材很多,各版块的教学内容也很丰富。为了实现多模块教学,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应积极融入地方音乐文化,这不仅有利于音乐知识的传授,更有利于扩大学生知识面,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1)地方特色音乐。地域不同,音乐的文化就不一样,正是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才表现了我们这个民族多姿多彩的生产、生活方式。比如安徽就有黄梅戏、庐剧、青阳高腔、怀远民歌、凤阳花鼓、巢湖民歌等,高中音乐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不同模块教学中融入这些地方音乐文化元素。比如通过对《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教学,回顾那段艰苦的革命岁月;通过《摘石榴》的学习,感受淮河两岸地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结合《再见了,大别山》《天仙配》《淮河行》《喊秧歌》等的学习,了解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民俗民风。
(2)民族乐器。中国传统的乐器很多,有些乐器带有地方色彩,有些则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教学中,可以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乐器,结合其他的音乐元素进行教学。比如傩戏,被称为戏曲活化石,其淳朴古朴的魅力,很具有文艺价值。安徽池州的傩戏是多种艺术的融合: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可以以乐器的使用、舞蹈的形式为切入点,延伸出地域文化与历史传统。这不仅有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也有利于学生历史文化的学习。其他民间乐器如唢呐、萧、花鼓、锣、镲等,可以让学生欣赏、尝试演奏,让学生在倾听和探索中区分出不同乐器的音色,逐步培养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兴趣,加深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理解。
(3)传统戏曲。戏曲历史悠久,沉淀了历史的精华,其“唱、做、念、打”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其对白、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无不彰显传统文化理念。以安徽为例,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与庐剧、徽剧、泗州戏并列为安徽四大优秀剧种;庐剧,流行合肥等地,曲调清新朴实,优美动听;徽剧,主要流行于古徽州一带。高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是其时代责任,通过对经典剧目的教与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8]“双新”要求下,高中音乐课程既充满着挑战,更是革新的好机会。高中音乐教学应在落实“双新”要求的基础上,积极创新,为培养时代新人贡献出音乐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