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将语文要素和人文要素都融入到了各个单元中,每一个单元都有自己的教学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各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在把握教学方向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参与各种读写活动,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以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这一单元的阅读要求是让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中感受人物的品格,并融入读写活动,所以教学设计也应围绕这方面的内容进行。
一、以读入手,体会人物形象
1.品咂关键词句,延伸迁移
不同身份、性格的人,也会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他们的行为、肖像、心理也都有其自身特点。我们要围绕重点词句进行解读,说说其中哪些展现了人物独有的特点,然后迁移创作。
如,《“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中,“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这是其中的关键性语句,展现了船长和自己的船同存亡,最终走向了死亡。教师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这段关键性语句,思考若干问题:“在这段语句中,作者并没有提到‘责任心、恪尽职守’这样的词句,但是为何我们却能从语句中感受到这一点呢?你认为船长的言行有什么独特之处?”学生认识到作者用细节描写展现了船长的执着,他如同“铁铸”,放弃了生的希望,没有多说一句话,从容面对死亡,从这些细节中都能感受到他的精神。
2.推敲细节描写,深化体悟
动作、语言、神态是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要细细品味才能准确把握人物特点。
如,《黄继光》有不少细节展现了人物形象,教师鼓励大家分别找出这些细节,说说作者运用的是什么细节手法,从这些细节中能体会到怎样的精神。如文章中有语言细节描写:“指导员,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这段话语十分干脆,没有拖泥带水,展现出了黄继光视死如归的精神。此外,文章中还有一些动作描写,如“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他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光”,这里展现了黄继光有着坚强的意志力,在受了重伤后依然坚持不懈,希望能战胜敌人。
3.解析矛盾之处,认知形象
在结合矛盾进行分析后,学生认识到越是丰满的人物形象,越能让人的感触深刻,不同的读者能看到他们不同的形象,体会到不同的内心世界。只有将这些不同的看法融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才能更好地解析人物形象。
如,在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时候,学生发现了文章中有一些矛盾之处,如“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这股你推我搡的势头,险些儿把小艇都弄翻了”,通过这个细节,能看到人们在生死存亡时刻内心的慌张。但同时,作者也展现出了一些从容不迫的人物形象:“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这些矛盾处进行分析:“为什么在生死面前,人们的表现各不相同?为何船长如此冷静,他难道不怕死吗?”学生找出了更多展现船长形象的词句,并体会到他内心的矛盾:“作为人类,他肯定是慌张的,也渴望活命。但是他知道自己是船长,如果自己慌了,救援工作无法进行,死的人更多。所以他要在最后关头,坚守岗位。”学生从矛盾中体会到了人物的品质。
二、读写结合,深挖人物品质
1.联系生活体验,学会概括
在生活中,学生通过积极观察收集到了不少写作素材,他们逐步思考如何才能在创作中体现出“人物的品质”。此时教师要加以启发,让他们将生活体验和阅读经验融合在一起,借鉴课文中的创作方法,用更真切的笔墨写出“人物的品质”,提升读写综合水平。
如,学习了《黄继光》《“诺曼底号”遇难记》等文章后,学生对如何通过细节描写体现人物的精神品质有了一定的认识,此时教师组织大家参与到实践创作中。“大家首先回忆一下自己的身边有哪些平凡的英雄,然后思考如何通过语言、外貌、行为、心理等细节展现出人物形象。”学生首先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人物的精神品质,然后围绕该人物进行思考,说说用什么例子能概括体现该精神品质。如对于“诚实”,可以描写该人物勇于承认错误的状态。最后学生则要运用细节描写进行创作,全面展现人物形象。如用“他的手不断地搓着衣角,犹豫着是否要承认自己的错误。突然,他的眼睛一亮,猛地抬起头来,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迈着大步向着教師办公室走去。”通过这段细节描写,学生概括体现了“诚实”的精神,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灼。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对比分析了一些比较接近的性格,如“勇敢”“鲁莽”,它们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要通过细节描写展现出不同点。
2.参与实践活动,动态观察
在联系生活经验的过程中,学生回忆起了不少生活细节,但由于相隔时间比较长,回忆效果不好,常常不能总结出该人物的细节特点。针对此问题,教师引导大家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观察活动中各个成员的动态表现,然后围绕在课外阅读中总结的写作方法,写出“人物的品质”。
“在《黄继光》等作品中,我们看到了英雄的形象,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所经历的一般都是普通的生活琐事,那么,如何才能在这些琐事中写出人物的品质呢?”这个问题促使大家思考,教师继而组织他们参与到义务劳动中,让他们关注每一个人的表现,思考能否从中感受到人物的品性。“在劳动的时候,有的同学干劲十足,但是有的则时时刻刻想要偷懒。那么,你能否从动作细节中,看出端倪呢?”如,有学生提出:“在擦窗的时候,有的同学专心致志,一直都盯着玻璃,但是有的人则东张西望,看窗外的风景。”“在劳动中,有哪些事情是让你感动的呢,从这些事情中能看到什么精神?”如,有学生提出:“班级中有一名同学今天感冒,卫生委员说他可以回去休息,但是这位同学却拒绝了,还是坚持劳动,我觉得可以在作文中写一下这种精神。”“对于认真劳动的人,周围的人对他们是什么态度呢?你能通过描写其他人的行为、态度等展现出某个人的品质吗?”学生再次思考,如,有同学写了“拍拍肩膀表示鼓励、露出了感激的微笑”等细节。
在动态观察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在观察人物的时候,不能只注意表面情况,而要深入下去,积极挖掘这些动作、表情背后的深层含义。此外,在观察人物的时候,还可以将该人物和其他人物结合起来,看看他们之间的关系,体会其中微妙的情感变化。这样的观察才够细腻,写作效果也会更好。
经过从整体到部分的梳理,能形成整体化的教学架构,找到各个语文要素之间的关联之处,这样教学也就有了着力点。围绕“人物的品质”这个关键内容,学生可以更为系统地品味文本的语言特点,更好地把握单元整体学习的关键处。
(徐星 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砖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