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ille
晚上,帮我妈下载了一部热播剧,还难得坐下来陪她看了一会儿。不过我是一手手机一手遥控器,当看到女主为了点儿小事儿对男主产生误会唧唧歪歪纠缠不清时,就不耐烦地操起遥控器想开倍速,但看到我妈看得正投入,只好硬生生地收住想按键的手,忍不住抱怨,这年头谁还能为了这么点儿小事儿闹误会,有事儿说清楚就行了,谁还有这耐心猜来猜去啊?碰到这么矫情的,早一拍两散了。
一集终了,我立马快进到下一集开始,我妈有点儿不高兴:“快进干吗?我都没看到片尾片头。”
“片头片尾有什么好看的,纯粹浪费时间!”我不屑地说。而且我觉得已经够迁就我妈了,如果我一个人看剧,片头片尾切掉自不必说了,不开倍速根本没耐心看下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对大多数事物,我的耐心都只有三秒钟!
下班时,正值晚高峰,一路都是红灯,基本都要足足等上两分半钟才能通过,这等待实在令人煎熬。好在我早有准备,在驾驶位触手可及处放置了手机、水杯、巧克力、口红等,可以借这个机会刷下手机,留句语音,或者喝几口水,吃块巧克力垫垫饥,甚至可以见缝插针补下口红……但这一心二用的时刻,一定要分外警醒,要随时盯着信号灯的读秒,当倒数读秒到五的时候,你就要绷起神经,准备踩下油门,不然如果变绿灯三秒后你还没反应过来的话,那就等着你车后愤怒的喇叭声把你淹没吧。
不过换位思考,我也实在无法忍受在漫长的红灯之后,在绿灯终于亮起的时候还要再等上几秒钟。
有意思的是,不但没人反感你的心浮气躁,相反,人人都愿意创造条件来迎合你的没有耐心:点外卖,超过多少分钟未送达你可以得到相应的补偿;去餐厅吃饭,在去的路上你就可以提前点单,甚至下单,预约好多少時间后到达,以确保你一到就能上菜;打客服电话,会有语音提示你预计需要等候多少时间,很贴心地建议你可以先挂断电话,他们会尽快给你复电;阅读,有的文章的标题越来越长,如果你没有耐心看下去,只需扫一眼标题,文章想要表达的就没有你不知道的了!
很多公众号文章都在开头很贴心地标注出全文字数,阅读完全文大概需要多少时间。有一段时间我很好奇地掐表计算自己每读完一篇文章所需的时间,结果发现每次都比标注所预估的时间少好几分钟。因为,几乎没有一次,我能从头至尾、不跳不漏地阅读完全文。
所以,我们也越来越能由己及人,很自觉自愿地努力做到不让人家不耐烦。出去办事,有自助服务我绝不选人工服务;在便利店结账,预先调出付款码,并随时刷新;每天清晨送孩子上学搭电梯时,我通常会比孩子提前两分钟到电梯口按电梯,但一再跟孩子强调,如果电梯门开了你还没赶到,那你只能等待搭乘下一班,这不仅仅是你需要具备的基本教养和素质,更因为如果你敢这样做的话,电梯内的乘客会恨不得用眼神杀死你……
世界那么精彩,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人生又是那么的短暂,我见缝插针争分夺秒,唯恐错过了什么东西。
做家务、步行、开车时,我会用耳机听音频课、打电话、语音聊天;在高铁上回复邮件;在飞机上处理文档;即便是坐在马桶上,还能顺便下个单、购个物……
在京都搭公共巴士,那儿的巴士是从前门下车时再刷卡或投币付费。有位乘客下车时先刷卡,发现卡里余额不够,司机就提示他可以先刷掉卡内余额,再用现金补足。他翻找了一通零钱,没找到,最后只能拿出一张整钞,司机帮他放进去,按下零钱按钮,找了零钱。前后足足花了四五分钟之久,其间司机除了适当地提示解释几句,帮他刷卡找零,就一直微笑着等候,而整个车厢的乘客也都静静地等候,没有一个口出怨言。这正是我缺少的、该学的耐心。
偶尔也会有点儿迷惘,这样争分夺秒地和时间赛跑,那些精打细算节约下来的时间,到底又用来做了些什么呢?拼命加班多挣钱?然后又拼命花钱?刷手机玩游戏?吃瓜追八卦……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自己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安安静静地喝一杯咖啡;认认真真地听孩子、父母说说话;轻松闲适地和先生散散步;全神贯注地读完一本纸质的书;进行一场纯粹的旅行……
也许真的该让脚步慢一点,再慢一点,回头望一望,等一等远远被我抛在身后的思想和灵魂。
可等清晨的闹钟一响,我条件反射般地弹跳起床,又身不由己地被裹挟进这滚滚奔腾的生活洪流中。
对不起,我的耐心,真的只有三秒钟!
【原载《北京青年报》,本刊有删改】
插图 / 等 /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