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策略研究
——以成都市双桥路北社区251号院为例

2022-04-15 05:01陈康
建材与装饰 2022年11期
关键词:设施居民空间

陈康

(西南交通大学,四川 成都 611700)

0 引言

目前,我国大中城市的住区建筑逐渐转变为“存量更新”的发展模式。老旧社区改造的大拆大建会给城市造成各类环境、社会和生态问题,从而改变了城市肌理,损害文脉传承,甚至危害城市健康发展。由于大拆大建的改变是不可持久的,因此微改变将形成城市社区更新的新常态[1],并为城市社区内公共空间的更新指明了方向,社区的公共空间通过微更新的手段提升空间品质,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求。推动居民参与共治共建“人民社区”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1 研究背景

1.1 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的支持

国家层面:2020年7月10日国务院政府办公室颁布了《有关全面深入推动城乡旧旧小区改造管理工作的指示若干意见》,将促进社区更新与发展方式的转变,针对老旧社区改造工作指引了方向。提高老旧社区的质量,解决人民群众关切的问题。

地方层面:2021年5月18日成都市住建部发布消息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实用指导手册》在成都首发。这是一部里程碑意义的书籍,该手册详细阐述了一整套老旧小区改造及保障机制的典型经验,为成都市老旧社区的更新改造提供新的指引。

1.2 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城市发展更加注重质量和品质[2]。大规模增量建设方面,更多的在强调存量的提质增效。保持现有的建设总量不增加而对原有的城市空间进行微更新。老旧社区空间被激活,建成了美观大方,符合现在居民生活,利民便民的空间。对社区进行完善各方面服务设施、提升社区整体环境篇品质,创造宜居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社区。

1.3 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更新的必要

老旧社区因其建设年代早而目前存在很多社会问题,如管线设备老化,交通混乱,占地搭建等,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新时代的社区生活方式逐渐新的改变,如注重健康生活,对健康步道,社区活动场地的需求日益增加,更加注重健身活动追求建康的生活方式。如注重社区文化需求,开展多层次的社区活动,提高居民参与活动的热情,对营造社区氛围和提高认同感有重要的意义。

2 社区公共空间的微更新原则

2.1 渐进微小原则

社区公共空间更新需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3],致力于规避政府大刀阔斧改革,并力求在不改变社区空间规划的基础上,对社区进行精准细微的局部更新以满足居民需求。对长期闲置的空间,使用效率不足的空间以及环境品质差的空间进行升级改造。提高存量空间的活力,重新赋予新的功能需求。立足亮点空间与重要节点位置并对其加以合理更新,从而对整个街区的空间布局进行了重塑,从而使得整个社区公共空间的变化更加适应于人们的需要与期望。

2.2 居民需求原则

社区公共空间更新则要求“设计回归居民需求”,需要更新主体与被更新的主体形成良性互动,更新的主体需深入被更新主体的生活研究,被更新主体参与更新的过程[4]。“微更新”模式的应用还需要重点考虑到各方面需求,设计人员应该成为社区环境的内在体验者,体验居民的生活做到感同身受,解民之所需,做民之所愿,这样才能更好的让设计与居民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结合不同层次居民的诉求,为居民,为社区,为社区提供一个高品质的温馨场所。

2.3 健康生态原则

社区公共空间更新设计中“微更新”模块的运用,必须充分考虑到健康与生态方面的需求[5]。精心设计全面多功能健康空间场所,营建能够创造社区吸引力,促进其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健康生活,对生态与可持续的社会更新提供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追求生态化发展,防止了在社会与公共空间中产生更加严峻的环境污染,甚至是资源浪费的问题。合理的重组空间结构和布局模式,提供空间的生态功能。

2.4 公共参与原则

通过成立业委会、改委会等居民的自发组织制度,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社区自我管理能力,让居民全过程地投入到社会更新,社区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居民活动逐步规范化、常态化。老旧社区改革贯彻“先自治,后改造”的原则,将党建工作走到最前面,然后再进行老旧社区改革,将违规建设的拆迁问题由群众把工作做到最前面,将清除违反规定的建设问题成为改革的先决条件,同时改革先做好改造后将进行停车场和物业等地收费的约定与管理工作,为今后管理打下了基础,同时倡导广大市民积极加入社会自治,并投入到整个渐进型改革的工作中。

3 双桥路北社区现状调研

3.1 社区概况

双桥路北社区251号院西临一环路东三段,南靠双桥路,位于成都市成华区双桥子街道。社区占地约0.3km2,周边交通便利,景观丰富,配套设施完善。而社区内部居住环境条件差,整体破旧。目前社区老年人占比较多,人口老龄化明显。

3.2 社区现状问题

3.2.1 交通空间混乱

双桥路北社区是典型的鱼骨状布局,交通体系骨架明显。社区建设年代久远,交通空间混乱,人车混行,且缺乏对停车位的规划。关于人行道,有私家车,三轮车,共享单车,电瓶车等占用,导致步行系统阻塞,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严重影响。对于车行道,在设计初期并未预估到机动车辆数量急速蹿升的情形,且路面标高低下,也并未预设停车场,因而造成车行道路被挤占,甚至广场,绿化等公共场所也被侵占,给居民出行带来困扰,尤其对老年人居多的社区来说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关于停车位,因建设时间早而未设置地下停车场,地面停车空间极度匮乏,路面占道停车屡见不鲜,给居民关系增加矛盾[见图1(a)]。

3.2.2 活动空间匮乏

居民生活方式越来越精细化,生活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对社区公共空间的需要愈发强烈。社区公共活动空间活力不足,很少有居民休闲交流。社区中心广场功能单一,地面凹凸不平,空间层次单薄,院落空间被占用,或被推放杂物,或被封闭空置等,这些空间已经无法承担居民集聚交流的使用功能[6]。健身设施,幼儿设施及相关的功能设施破旧,基本已无法满足居民需求。在多年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缺少有效管理制度,社区公用空间的紊乱,私自添建违章建筑,造成居民公共生活场所被挤压[见图1(b)]。

3.2.3 绿化景观严重缺乏

老旧社区在绿化景观方面规划不足[见图1(c)]。①在设计之初为满足绿化率,社区绿化空间层次单一,种植品种单调、重复,不能适应季节性变化,所以无法从整体上展现出美感。大量植物缺失导致目前花池大多废弃,有的被改成硬化地面,有的居民把宅前宅后绿地开垦改造成了小菜园,杂物间等。②缺乏专门的管理与养护,使其自由生长,有的影响底层住户通风采光或蚊虫叮咬被砍掉,有的植物生长不良或病死。绿化空间的品质参差不齐甚至缺失。③植物搭配混乱,种类繁多,空间层次不明。

3.2.4 公共设施落后

该社区已经建成了30多年,由于原来设计标准比较低,电线缠绕在墙面上,线路老化严重[见图1(d)],墙体湿滑,墙皮脱落,这对用电安全存在很大隐患。门卫设施老旧,形同虚设,非小区人员都可以自有进出,对社区的安全保卫提出了挑战。环卫设施简陋,垃圾分类缺失,直接堆在道路旁边。社区围栏锈迹斑斑,有的可以自由穿越,完全失去存在意义。夜间照明系统薄弱,社区存在很多阴暗角落,缺乏监控系统。

图1 社区现状问题调研

4 社区公共空间的微更新策略

4.1 优化交通空间布局

重塑社区道路网络,进行人车分流,使道路尽可能闭环,保证连通性。首先社区内部主干道路的宽度进行适量加宽,对占用社区车道的废弃车辆清理,社区确定“一进一出”两个车行入口,既方便社区管理,也方便消防救援的进出。其次增加新的非机动车场所并安装充电设施,加固和更新原有停车棚。规范管理非机动车停车问题,重新规划停车位,结合围墙边设置二层立体停车,分批次改造。最后对步行系统进行适老化改造,修整破损路面采用防滑材质铺地,尽量减少台阶进行高差处理。无障碍道路蜿蜒抵达每一个单元楼门口,夜间照明完备,使居民早晚都能利用步道空间活动。同时,在保证步行道路安全性的同时提高道路空间的趣味性,满足更多居民的需求。

4.2 重塑活动空间内涵

社区绿地游园及广场等空间是老年人进行户外活动时间较长的空间,应当重点考虑其舒适性和整体协调性,空间优化应该与时俱进,可结合新科技新材料的使用。创建适宜的儿童活动空间并结合老年人的休憩空间,增加互动性设施使其面向人群及其活动,以方便老年人看护孩子时的观察和交流。可增设老年人健康绿道,还可专门设置无障碍通道或帮助老年人做康复锻炼的安全有障碍坡道。设置更舒适的座位,为社区居民提供出了更多休闲空间。完善的夜间户外灯光系统,提高夜间活动安全系数。增进人与住区环境的互动性,增加了居民交往的机会。

4.3 提升绿化景观品质

在社区公共空间更新设计中,应合理构建绿化景观层次。首先核心景观应当赋予其个性化特征,应彰显出特色,且符合社区的实际,从而让社区公共空间能获得理想的绿化效果。其次老旧社区的景观升级,可采用与墙面垂直绿化,覆盖植物。既可美化建筑物立面,调解区域微气候,还可以减少风雨对墙面的侵袭进而延缓建筑使用寿命。最后植物景观适老化,需考虑能够调动的视觉、触觉、嗅觉等感官要素的植物。通过景观绿化及设施的精心设计,可以有效提高老年人健身娱乐对空间使用的效率,提高身体活动水平。

4.4 完善基础服务设施

关于基础设施的陈旧问题严重,都需要与时俱进,符合现在生活的需求。首先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对社区给水供电设施进行提升改造,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消防通信设施进行升级换代以及光纤入户和架空线进行统一部署。其次适应市民更高质量的生活需要,增加充电桩,智能收件箱,无障碍设施等,以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推进城市社区智能设施建设,完善基础性服务,打造智慧社区,智能管理,进一步提高居民的幸福感。

4.5 关注社区文化价值

在社区公共空间更新设计中,也应需要关注社区文化价值,让社区公共空间能彰显出地方文化特色,促进整个社区的发展。社区既是居民的活动场所,也是大家情感的寄托,做好社区文化建设工作至关重要。通过绿化设施、广场空间、社区进出口与宣传栏等进行文化展示,形成社区文化展示的窗口。其次根据社区老年人和儿童居多的情况,根据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进行社区文化的阐释。利用慢行步道和中心景观广场结合本土文化,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幼儿大联欢表演节目等,使居民广泛参与其中,自得其乐。最后,社区居委会要多组织开展社区文化联谊活动,邀请专业人士讲解分享,提高社区的文化氛围。

5 结语

老旧居民区的改建将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各种群体需要,精细化微创更新,为广大社区居民创造一个便捷、文明、温暖、丰富多彩的社区大家庭。通过社区公共空间的微更新,激发公共空间的多时段、多方位,多层次的利用,同时也关注适老化建设,营造良性的社区邻里关系,强化自我管理。最后社区更新需要居民,政府各方面良性的互动,如此才能真正改善民众的宜居感受,共建美好家园。

猜你喜欢
设施居民空间
民生设施非“摆设”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石器时代的居民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垂直循环式立体停车设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高台居民
QQ空间那点事
设施农业文摘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