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书屋《松鹿图》作者生平暨创作年代考

2022-04-15 06:38许武智
中华书画家 2022年2期
关键词:题款三味书屋绍兴

□ 许武智

三味书屋是鲁迅早年求学的私塾,文物众多,挂于中堂的《松鹿图》尤为引人注目。历经岁月,此画能完整地留存至今,殊为不易。

此画又名《松鹿图》轴、《鹿卧古树图》、《梅鹿古树图》轴等,现藏于绍兴鲁迅纪念馆。这幅画高159.6厘米,宽81.7厘米,内容为“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松”“鹿”吉祥元素,寄托着福禄长寿的寓意。也有学者认为这是一幅典型的双关图,有明确的象征意味:只有真心拜伏在古树(书)下,有朝一日才有机会荣登“梅花榜”,获取功名利禄①。画左侧有落款:“甲午秋初,法武林悟先老人笔意,陈肈域写。”题款下两方钤印:朱文“陈肈域印”,白文“小坡氏”。单从艺术角度而言,这幅《松鹿图》价值并不高;但它在文学史和教育史上的意义,可谓独一无二,尤其是对于再现鲁迅少年时代的读书学习场景,此画弥足珍贵。

然而,由于这幅画的作者名不见经传,我们能得到的信息仅是画上所题的寥寥数语,其生平事迹则付阙如。因此,今人除略知此画为“陈肈域”所绘外,其他则一无所知。如绍兴书法家沈定庵云:“关于陈肈域的生平事迹尚难查考……”②绍兴鲁迅研究专家周芾棠也认为:“关于画家陈肈域的生平事迹未详,还有待考证。请能者提供线索资料,或加阐释,则文物幸甚。”③绍兴知名作家杜文和同样写道:“查陈氏,画史无传,但不失为画坛高手……”④

由于缺少作者资料的缘故,这幅画的创作年代也是模糊不清。比如有人看到了款识中的“甲午秋初”,就认为:“从时间上看,成画的年代正是鲁迅去书屋读书的年代。那么,画的绘成比匾额和楹联已晚了近百年了。”⑤但六十一甲子,此甲午未必就是彼甲午。鲁迅初入三味书屋读书是在1892年⑥,早于“甲午年”两年。而且,据寿氏家族成员寿耕梅回忆:“正中一幅梅花鹿,这是传下来的多年古画,衬映出书屋朴实无华。”⑦寿耕梅作为塾师寿镜吾的孙辈族亲,还曾在三味书屋就读过,他的话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从这点看,此画至少应该是创作于清中期以前才可被称为“传下来的多年古画”。综上,题款中的“甲午秋初”绝不可能是晚清的甲午。而在绍兴鲁迅纪念馆编著的《鲁迅故里图文集》中,将《松鹿图》创作年代标注为“1884”年⑧,1884年为农历甲申年,与落款中的时间完全不符,如果不是单纯的印刷错误,实在令人费解。

尽管众说纷纭,我们如果回到图画本身,从有限的线索中还是可以推理出一些关键性的假设。

首先,题款中所提到的“悟先老人”,在以收录明末清初画家见长的《图绘宝鉴续纂》中有一则简短的记载:“鲁唯,清武林人,字悟先,善画鹿。”虽然“悟先老人”的史料相当有限,但至少也指明了画家鲁唯生活的朝代——清朝。而且根据此画出现的地点“绍兴”、临摹对象鲁唯的籍贯“武林(杭州)”,作者陈肈域生前很可能曾在浙江生活。其次,画中“法悟先老人笔意”这类题款是典型的“仿某家”款式。与之类似的还有“学某某、宗某某、仿某某法或笔意”等等。凡此种种,一般都属于临摹前人的作品,反映画家对前人作品的敬佩和自身的谦虚,明清时期最为盛行,在“清初四王”的画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⑨。综合以上几点,根据题款信息可以顺理成章地做出推论:《松鹿图》极有可能是一幅清代画作,其作者陈肈域应该和鲁唯大致生活在同一时代或是其晚辈,时间上不会早于明末清初。

那么,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究竟有没有关于“陈肈域”的记载?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笔者查阅了绍兴及其周边地区的地方志等资料,发现了不少关于“陈肇域”⑩的史料:

陈肇域《余清堂集》(续耆旧传)

——乾隆《鄞县志》卷二十二·艺文下

——咸丰《鄞县志》卷十七·人物

陈肇域,字甸绥,以武学诸生为金塘百户。乙卯(应为乙酉,原书错印),总兵王之仁奇其才,擢为都司,垦金塘田以供军需,时年二十有八。浙东既下,赁一廛于市,卖古书画,曰迎碧楼,著有《草亭诗集》。

——同治《鄞县志》卷三十六·人物传十一

三个不同时期的《鄞县志》中,都记载了一个叫“陈肇域”的人,后两种县志中还有其小传,而且都确切写明:他以卖书画来谋生。笔者按图索骥,又找到了方志中小传的原始资料来源——《续甬上耆旧诗》:

陈都司肇域,字甸绥,一字草亭,按察副使大章孙也,以武学诸生为金塘百户。乙酉六月,王总兵之仁奇其才,擢为都司,垦金塘田以供军需,时年二十有八。浙东既下,赁一廛于市,卖古书画器物以糊口,曰漱芳斋、曰贯日船、曰雾陆、曰影岩、曰迎碧楼,皆其转徙廛名也。……因叹草亭以年少布衣徙戎,国亡家破,能守故侯卖瓜之操,其人足以传,其诗亦不可没矣。

——《续甬上耆旧诗》卷七十四·故将军之二

《续甬上耆旧诗》不但有“陈肇域”详细的传记,而且还收录其诗二十八首。因为“陈肇域”的《草亭诗集》并没能流传下来,这些仅存的诗歌尤为珍贵。在这些诗中,诗人流露出的情绪以消极为主,集中反映了他在改朝换代之际理想抱负、身份认同、社会地位等方面内心的挣扎冲突。笔者根据诗中的干支纪年信息,结合其传记资料,为“鄞县陈肇域”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年表(见右表)。

由表可知,这个“陈肇域”是明末清初人士,而且他一生中刚好经历了“甲午年”这一关键年份。尽管受资料所限,我们并不知道他去世的确切年份,但他在康熙二十年(1681)已过花甲之年,推测其在康熙年间去世是没有问题的。

此外,陈肇域所在的家族称得上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其家族被全祖望收入《甬上望族表》中。据全祖望记载:

那么这位出身不凡的“陈肇域”是否就是《松鹿图》作者“陈肈域”?我个人认为是可能的。主要基于以下五个方面的依据:

二、时间相合。前文我们通过画中题款“悟先老人”这条关键线索,将作者限定在明末清初至清代中期。而现有史料《鄞县志》《续甬上耆旧诗》等都已经证明“鄞县陈肇域”恰恰生活在明末清初时期,而且经历了“甲午”年这一关键年份。如果此画绘制于顺治时期的甲午年,距清末已近两百五十年,不但印证了寿耕梅“传下来的多年古画”的说法,而且和清初当时流行的书画题款形式相吻合。

“鄞县陈肇域”年表

四、地理相近。杭州(武林)、绍兴(山阴)、宁波(鄞县)相隔不远,最早从西晋时期开始,三地就通过浙东运河相连接,就古代交通状况而言,已属便捷。“鄞县陈肇域”的人生主要活动区域为宁波。但其诗中有一首《西兴怀古》,西兴古镇是浙东运河的西端起点,明清时为绍兴府萧山县所辖,证明他到过绍兴地界。而西兴与杭州近在咫尺,只有一江之隔,所以极有可能也去过杭州。《松鹿图》临摹对象鲁唯就是杭州人士,这幅画则藏于绍兴,作者如果是临近杭、绍的宁波人,从古代的交通及书画流传范围而言,客观上也很合理。

五、身份相符。宁波乌楼陈氏为书香门第,世家子弟“陈肇域”有家学传承,吟诗作画自不在话下。而且史料中多处都明确提及:在明朝灭亡后,陈肇域以卖书画来养家糊口。这些关键性的文字记载,直接证明其拥有创作《松鹿图》的技能和动机。

据此,本文认为三味书屋《松鹿图》的作者“陈肈域”实为《鄞县志》中记载的“陈肇域”,两者应为同一人。他出身于四明乌楼陈氏,官至金塘都司,参与过抗清活动,明亡后,弃职隐居,不再出仕,以卖书画为生。这幅《松鹿图》则创作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至于这幅画何时以何种方式流入绍兴寿氏家族,又是从什么时候起挂于三味书屋的中堂上,很难考证。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是,在陈肈域画完《松鹿图》两百多年后,有个叫周树人的少年,每天早晨上课前照例要对着这幅画鞠躬行礼。这个场景一定给年幼的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以至于他人到中年提笔著文时,仍然对此记忆犹新。而原本普通的《松鹿图》借助于鲁迅的文章,登上课本走进课堂,由私人回忆变为一代又一代中国学子的集体记忆。

[清]陈肈域 松鹿图 159.6×81.7cm 纸本设色 绍兴鲁迅纪念馆藏

注释:

①盛文庭《三味书屋中的“松鹿图”辨解》,《教与学》1980年第4期,第55-56页。

②沈定庵《三味书屋的字画与匾对》,《文化娱乐》1981年第2期,第36页。

③周芾棠《塾师·三味书屋——鲁迅幼年的读书生活》,《鲁迅研究年刊》1981年,第321页。

④杜文和《乌篷醉卧镜中行·绍兴》,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153页。

⑤崔石岗《关于“三味书屋”的匾额、楹联、松鹿图》,《语文教学》1983年第8期。

⑥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编《鲁迅年谱长编第一卷(1881-1921)》,河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第20页。

⑦寿永明、裘士雄《三味书屋与寿氏家族》,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64页。

⑧绍兴鲁迅纪念馆编《鲁迅纪念馆馆藏文物精品集》,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年,第140页。

⑨张岩《试论中国画的题款与题跋》,《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第99-103页.

⑩“肇”同“肈”,在本文中,为尊重原文,松鹿图作者陈肈域一律写作“肈”,史料中的陈肇域一律写作“肇”,以示区分。

猜你喜欢
题款三味书屋绍兴
宋徽宗:“天下第一”还是“斜杠青年”
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清白泉
浅谈中国画题款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绍兴大闯关
图说书法
我的家乡绍兴
三味书屋之“三味”
多元训练 实现读写转化——以部编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仿句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