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强
摘要:文章使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小城镇沿街店铺消防安全状况进行研判分析,对沿街店铺普遍存在或可能存在的一些消防安全隐患进行探究,找出针对性整改措施或科学可行的整改方法。通过对沿街店铺消防安全监管的研究思考,探索常态化消防安全管理措施,降低火灾风险。
关键词:沿街店铺;消防安全;三合一
近年来,全国各地经常性发生沿街店铺火灾事故,甚至有很多“小火亡人”乃至重特大火灾事故。2020年,“3·8”贵州天柱县美的家电临街门面较大火灾事故亡9人、“6·18”广西防城港“三合一”自建房火灾造成6人死亡、“10·25”常州武进南夏墅商铺纵火事故造成5人死亡2人受伤。沿街店铺作为“九小”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因为受到分散广泛、经营主体、建筑使用性质、监督力量不足等诸多因素制约,一直以来都是各地消防监管的难点问题。
1 背景调查
1.1 背景介绍
溧阳,隶属江苏省,由常州市代管的县级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与苏、浙、皖三省接壤,是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宁杭生态经济带上的重要副中心城市和示范区。溧阳地区灭火管辖面积1535.87km2,现有9镇3街道,1家消防救援大队(含1支国家救援中队和8支政府专职中队),15家公安派出所。根据各辖区初步排查造册沿街店铺共计9 675家。
1.2 调查方法
1.2.1 抽样调查
从总体中完全随机抽取调查单位。特点是: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概率相等,样本的每个单位完全独立,彼此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方法中的等距抽样,就是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标志或次序排列成为图形或一览表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排队),然后按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本单位。特点是:抽出的单位在总体中是均匀分布的,且抽取的样本可少于纯随机抽样。等距抽样既可以用同调查项目相关的标志排队,也可以用同调查项目无关的标志排队。
1.2.2 具体方法
将底册9675家沿街店铺单位随机排列,按间隔基数25选定387家抽样单位。
1.3 调查结果
本次调研对象为溧阳市辖区内抽样排查的387家沿街店铺,涵盖全市溧城街道、昆仑街道、古县街道、天目湖镇、戴埠镇、竹箦镇、社渚镇、南渡镇、埭头镇、上黄镇、上兴镇等区域,经营范围包括小餐馆、小超市、水果、建材、烟花、手机通讯、汽修、洗衣店、彩票、小药房、浴室、网吧、小旅馆、服装以及美容美发等。其中,排查店铺中住人的有170家,无人居住的有217家。住人店铺中居住2人及以上的有112家,其中住3人的20家,4人的13家,5人的4家,6人的1家,7人的1家,分别占抽样商铺总数的28.9%,5.1%、3.3%、1%、0.2%和0.2%。其中,自主产权建筑89家,租赁建筑298家,分别占23%和77%。其中,使用燃气的171家,占比44.2%。图1~图3所示。从抽样数据中看,沿街店铺住人集中区域有昆仑街道金山路、昆仑北路、濑江路、天目湖茶亭集镇、南渡集镇等。图4、图5所示。
2 分析研判
2.1 建筑产权
从调查结果看,沿街店铺主要是作为个体经营或小单位、小场所营业、生产、办公性用房。其建筑产权分类一般为商品房,少部分为宅基地自建。商品房范畴的沿街商铺有自购、租用两种形式,其中租用形式又有从个人(房东)手中租用、从社会单位租用、从农村集体(村委、居委会等)租用等形式。少数为合资开店,房屋产权属于合资人,但不参与经营,法人(消防安全责任人)为实际合资经营业主。
2.2 消防安全监管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界定标准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分级管理原则,一般沿街商铺属于小单位、小场所,由辖区派出所落实日常消防监督管理。涉及大型商住、综合体、大型商场市场、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单位建筑内的沿街商铺,消防部门也会常态化实施监督检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对沿街商铺的消防监管也在其职责范围之内。沿街店铺消防安全监管主要是属地管理。
2.3 经营性“三合一”现象
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合用场所即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等一种或几种用途混合设置在同一连通空间内的场所。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在设有车间或者仓库的建筑物内,不得設置员工集体宿舍。在设有车间或者仓库的建筑物内,已经设置员工集体宿舍的,应当限期解决。对于暂时确有困难的,应当采取必要的消防安全措施。从国家法律层面并没有对沿街店铺的经营性“三合一”现象有明确规定。但从相关技术规范中可以找到,合用场所不应设置在建筑面积大于2500㎡的商场市场等公共建筑、地下建筑,建筑高度大于15m或建筑面积大于2000㎡或住宿人数超过20人的合用场所应采用不开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住宿与非住宿部分应分别设置独立的疏散设施;当楼板将住宿部分与非住宿部分完全分隔时,不应设置人员住宿[1]。由此可见,沿街店铺并不是孤立的建筑个体,也需要从整体建筑来参照规范执行。除上述前置条件外的其他合用建筑,相关技术规范也给予了明确规定,将在下文继续探究。
2.4 燃气使用
从使用燃气的沿街店铺看,除部分因为饭店、小吃店等经营需要设置厨房,很多沿街店铺使用燃气都是用于生活需求。使用燃气的沿街店铺又分为天然气管道接入和石油液化气,从抽样数据看,使用石油液化气钢瓶的店铺16家,占抽样店铺总数的0.04%。
2.5 电动自行车充电
因为电动自行车充电是一个动态数据,所以在调查中很难得到详实的数据,主要是从参与调查工作者和部分抽样店铺业主口述中获得。一般城市、商圈等地的沿街商铺使用电动自行车的比较少,农村集镇使用电动自行车的商铺比较多。使用电动自行车的商铺主要有电动三轮自行车和电动二轮自行车,一般电动三轮自行车主要用于装卸货物,电动二轮自行车主要为家用,使用电动二轮自行车的商铺占多数。一般电动三轮自行车都停放在室外接线充电,电动二轮自行车室内室外充电的现象都有,停放店铺内部充电现象较多。
2.6 建筑分隔和防盗窗
从抽样中170家住人店铺看,均未设置独立的疏散设施,未设置符合消防规范要求的防火分隔。从抽样店铺排查中看,安装防盗窗202家,防盗窗为固定式不可开启的店铺36家,分别占比52.2%和9.1%。
3 风险隐患和法律责任
3.1 小火亡人风险
近年来,全国发生的沿街店铺“小火亡人”案件屡见不鲜。2020年6月17日,湖南省双峰县永丰街道某小区一个临街的物流中转门面发生火灾,造成7人死亡。2020年10月10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塘桥新路一门面店发生火灾,此次火灾导致该店铺3人死亡,2人受伤。据悉,发生火灾的店铺主要从事电动自行车维修服务。
许多小本经营的商家为了节约成本,将有限的小商铺改造成集生产、住宿、储存、经营等多个功能于一体的场所,商铺业主注重生产经营效益,忽视消防安全管理,通过增设夹层、隔间等方式,将住宿、生产、仓储、经营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内,危险性高;有些小商铺内存放着大量易燃物品,如不注意保持适当间距和远离火源、电源,极易发生火灾;在商铺火灾中,电气线路故障引起的情况占大多数,相当一部分商铺业主为了经营、住宿的方便,乱拉乱接电线,或是使用多台大功率用电设备;很大一部分商铺使用可燃易燃材料装修,加速了火灾蔓延速度,且一旦燃烧极易产生大量有毒气体。甚至有少部分沿街店铺还存在违章搭建或使用泡沫夹芯板搭建,这些都是容易导致火灾亡人的重要因素。
3.2 影响疏散逃生的风险
一些沿街商铺的窗户或阳台设置防盗窗、金属栅栏等影响人员疏散逃生的障碍物,二楼或以上设置广告牌遮挡窗户影响人员的疏散逃生。电动自行车停放室内或疏散通道充电,一旦引发火灾,会迅速引燃周边可燃物且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封闭逃生路线。
3.3 法律风险
单位(场所)违反法律法规,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按消防责任事故罪追究刑事责任;过失引起火灾(如电瓶车引发火灾),造成严重后果的,将按失火罪追究刑事责任;单位(场所)发生火灾殃及他人的,应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房屋出租人与承租人共同对消防安全负责,失火后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依法追究出租人和承租人的法律责任。国家法律明确规定: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或者未与居住场所保持安全距离的,责令停产停业,并处罚款[2]。
4 防治措施
4.1 日常监管
根据小城市沿街店铺实际特性,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工作思路,才能有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性局面,避免消防监管盲点盲区产生。
4.1.1 有效利用消防安全“网格化”平台
消防安全“网格化”的分级管理对补缺基层消防监督力量薄弱、环境不熟悉等因素是最有效实用的方法。利用各地消防安全办公室和“网格员”,对沿街店铺实施日常监管和消防宣传等工作,既遵循了“政府统一领导”的原则,又从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消防监管的薄弱环节。很多沿街店铺的特性决定了消防管理上的地域性、差异性和不统一性,而基层“网格员”是比较熟悉地区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现状的,很多问题都能因地制宜的采取最有效简化的方式解决。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必须在政府统筹部署下开展,通过各种培训机制提高“网格员”业务能力,配合消防部门开展有针对性检查管理,才能发挥最大效能。
4.1.2 行业部门联动
沿街店铺涉及行业范围广泛,仅仅依靠公安派出所和消防部门“单打独斗”监管和整治成效甚微。必须依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充分发挥多部门联合监管和执法工作机制,才能更有效的督改沿街店铺火灾隐患,避免消防安全事故发生。各部门之间要形成相互沟通、信息共享、联动执法的工作模式,及时将沿街店铺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和问题采取函告等形式进行告知,集思广益,合力研究解决。
4.1.3 长效治理
沿街店铺的消防安全管理问题因受到诸多因素制约,且涉及面广、数量多,排查整治工作绝不是一朝一夕或一个专项行动就能彻底解决的。往往在持续排查整改中又会有新的问题产生,且沿街店铺还具有不稳定的特性,很多店铺1~2年甚至几个月就会有业主变更或经营性质改变,所以,沿街店铺的消防安全管理必须是一个动态的长期长效治理的过程。由此,上文综述的联合治理和常态化监督检查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漏管失控往往是安全隐患最容易滋生,产生严重后果的关键因素,所以在沿街店铺的排查治理工作中,必须细致认真,坚决杜绝监管盲区产生。在隐患督改过程中,首先要解决关键性、危害性大的隐患,避免安全风险重复产生,降低火灾危险性,切实提高店铺业主和经营管理人以及员工的消防安全主体意识。
4.2 隐患督改
首先,要按照“全面排查、不留盲区”的要求,重点围绕辖区沿街店铺开展拉网式排查,摸清火灾隐患底数和真实情况。其次,坚持边排查边整治,对排查发现的火灾隐患和违法违规问题,坚决及时整改到位;对不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场所和违法违规问题,坚决停产停业停租并落实整改;对拒不停产停业停租的隐患场所和拒不纠正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依法处置;对火灾隐患严重且拒不整改的责任人,坚决追究法律责任;对因不落实主体责任而被采取停电停水等措施的房东或场所业主,协调纳入信用“黑名单”,实施失信联合惩戒。同时,对已责令停产整顿、关闭取缔的店铺逐一复查,总结经验做法,剖析问题不足,及时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加强政策研究,完善制度法规,巩固治理成果;深化运用科技信息化手段,落实長效监管机制,坚决杜绝和防止火灾隐患反弹回潮。
4.3 宣传教育
在排查治理和探索沿街店铺消防安全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业主和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高低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多数无人混住且符合规范要求沿街店铺,业主的消防安全意识都比较强,能够定期主动排查安全隐患,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各项管理防控工作。对于沿街店铺消防安全管理中,很多隐患都是人为因素导致的习惯性行为,主要还是存在侥幸心理和漠视心理。所以,消防宣传教育就要落实入户宣传和经常性宣传。可采取“一单式告知”的方式,将常见的消防隐患和自查要点以及法律责任等印制在一张告知书上,便于传阅和更为广泛的宣传。同时,可以有效利用资源,将宣传工作分解到基层单位,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
4.4 主体责任落实
单向的监管并不是消防管理的目标,主要还在于通过监管手段,督促各沿街店铺能够实现自主的管理和防范。
4.4.1 隐患自查
沿街店铺有家庭特性和单位场所特性的混合特点,所以定期的消防安全自查是十分必要的。一般自查需要重点关注的有:电气线路、燃气使用、装修材料和分隔、安全疏散、消防设施、器材等方面,动态的就是抽烟、动火、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等方面。对于沿街店铺的消防自查来说,因为体量小,所以并不复杂也不需要太多时间。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为减少隐患产生,各店铺业主应当在装修开业前仔细排查消防安全问题,减少先天性隐患滋生,就会有效降低很多火灾风险隐患。
4.4.2 隐患自改
对于沿街店铺来说,首先要解决的是商住混用问题。尤其要避免家庭式混住或多人集体混住,确要住人的,要按照相关法规设置独立的疏散通道,采取有效的防火分隔。对于一些隔层住人,且完全没有防火分隔的店铺,安全隐患尤为突出。其次,电气线路应穿管敷设,尤其是改造和重新装修过程中加装的一些线路,对于拖线板使用要即插即用,减少店内大功率电器的使用和使用频率,非营业时间要及时断电。另外,对于一些防盗门窗,确实需要安装的,应设置可开启式;营业店铺内杜绝存放易燃易爆危险品,确因经营需要的一些少量汽柴油、液化石油气等也应隔离放置,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电动自行车要坚决禁止停放在室内充电;不容易关注到的还有厨房油烟管道,必须定期清洗。最后,一些明火类管理,就需要加强员工的培训,对危险行为及时进行告诫和劝阻,确保最大限度降低火灾危险性。
5 支持保障
沿街店铺的消防管理工作离不开相关部门的支持保障,要建立健全完善火灾隐患信息处理的协同机制,对发现掌握的“三合一”场所、出租房(群租房)和电动车突出隐患实施集成管理、可视监督和集中问效,必要时提供人力、物力和经费的全面保障。对于各商铺自身来说,要牢固树立“安全无小事”的理念,积极保证消防隐患的及时整改,只有合力创建一个安全和谐的营商环境,才能让更多的商铺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GA703-2007.住宿與生产储存经营合用场所消防安全技术要求[S].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9.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ire
safety in shops along the street in small towns
Huang Xiaoqiang
(Liyang City Fire and Rescue Section,Jiangsu Changzhou 213300)
Abstract:The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sampling survey to analyze and judge the fire safety situation of shops along the street in small towns, explores some common or possible fire safety hazards in shops along the street, and finds out targeted rectification measures or scientific and feasible rectification methods. Through the research and thinking on the fire safety supervision of shops along the street, the normalized fire 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 are explored to reduce the fire risk.
Keywords:shop along the street; fire safety; “three-in-one” buil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