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有仪式感

2022-04-15 16:38李薇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10期
关键词:仪式读书家长

李薇

摘要:小学是培养阅读习惯的重要阶段,阅读尤其是兴趣阅读,在小学生健康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长和老师可以从送书、读书、“验”书等方面让孩子的阅读充满仪式感,促使他们提高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关键词:兴趣阅读仪式感小学语文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瑞士教育家皮亚杰曾指出:“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克拉森的心理实验研究表明,学生充满兴趣地阅读,对于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作用,远远大于机械的写作训练。

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阶段是培养阅读习惯的重要阶段,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有仪式感地阅读!

仪式感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仪式感无处不在。《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家长、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建立起阅读的仪式感,进而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它激励学生更加热爱阅读,促使学生更专注地阅读,可以变阅读为“悦读”,由“想读”变成“享读”!

那么如何让阅读有仪式感?简言之,可以从送书、读书、“验”书三个方面来实现。

一、要让送书有仪式感(变“给”为“争”,培养阅读的兴趣)

很多老师会在开学初列出本学期的书单,有些家长很配合,积极地去书店买下书单中所有的书,严肃地对孩子说:“这是老师这学期要求读的书,你抓紧读吧!不要偷懒!”试想:孩子面对这么一大摞书,面对这种命令似的语气,会是什么感受?——这么多书怎么读完?我怎么这么倒霉?我不想读这么多书!学生对阅读的情感由疑问到感慨再到讨厌,阅读的兴趣消失殆尽。即使后来在老师、家长的“逼迫”下,艰难地读完了这些书,效果又会如何?

即使是送书,我们也要尽量有仪式感。比如,孩子取得了好成绩、孩子的生日、特殊的节日……我们可以精心挑选书籍,再用心包装,还可以在扉页上细心地写下送书的时间和缘由,或者是写上赠语,也可以写下孩子近期有意思的日常小事,还可以是孩子脱口而出的小诗……孩子拿到手,心里是满满的喜悦感、自豪感、幸福感,怎会不愿阅读?等孩子长大些,再拿到这本书,拂去封面上的灰尘,生活中可能已经被遗忘的细节再次呈现,他们再一次喜悦、自豪、幸福,再一次感恩,再一次爱上阅读,再一次收获满满!

二、要让读书有仪式感(由“内”而“外”,激发阅读的动力)

这里的仪式感不是指孩子阅读时要描眉画目、西装革履,而是要有良好的读书环境。

(一)建议有条件的家长多带孩子去图书馆、新华书店之类的阅读场所

图书馆、书店是知识的海洋。这里有精心设计的展台和言简意赅的读书标语,有分门别类的书籍和各式各样的学习用品,还有安静阅读的各类人群和静谧向上的读书氛围,都会给孩子无声的滋养、触动心灵的影响,可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也容易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里的书香胜过面包香,这里的名言效应胜过你的反复唠叨,这里每个读书人——或前辈或同龄人都是孩子效仿的对象。

孩子坐在书海里阅读的画面,一定是最美的!家长不要吝惜自己的镜头,悄悄拍下,记录下一张张照片拍摄的时间、地点,整理好做成相册,作为送给孩子的成人礼。这是有仪式感的阅读!

(二)推崇亲子阅读

亲子阅读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老师共同分享阅读过程,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最好的方式之一。当大人和孩子共读一本书时,孩子会觉得读书是一件快乐事情,更愿意自主阅读。

网络上曾有一组对比的图片:地铁上,一组是父母带着孩子玩手机,另一组是父母和孩子一人手捧一本书静心阅读。哪一类孩子会爱上阅读?答案不言而喻。有仪式感的阅读会给孩子耳濡目染的影响,会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有这样几个美好的镜头:

(镜头一)新华书店里,孩子在努力地读一本绘本,边读边想。实在不会了,小手捣捣旁边正在看书的妈妈,妈妈侧过头,微笑着看了看,趴在孩子耳边轻声低语,悄悄告诉孩子答案,母子再会心一笑,继续各自的阅读。无声的阅读,小声的交流,无声的教养!多么美好!

(镜头二)晚餐后的家中,明亮的灯光下,孩子在干净的书桌前看书,妈妈在辛劳地整理房间,爸爸在餐桌前细心地用计算机清点当天店里的收入。书本中知识的滋养,母亲的劳动教育,父亲的责任感教育,都可以促进孩子的自觉、自律、自强,多么和谐!

(镜头三)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有绿植,有星星榜。讲台上的老师手捧经典,45名孩子端正地坐在书桌前,安静地捧着书本阅读,有的面带微笑,有的微微蹙眉,有的两人合看一本书。教室里有翻书的沙沙声,有个别孩子的会心笑声,有老师被感动为他们拍下精彩瞬间的快门声……多么迷人!

最是书香能致远。亲子阅读让孩子和老师、家长一起,在仪式感中与书为友,用最静心的阅读来充实心灵。

让阅读有仪式感2022年4月上第10期(总第110期)三、要让“验”书有仪式感(积“涓”成“流”,感受阅读的成长)

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这就意味着不仅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的监督和指导,还要注重阅读效果的检测与评价,让孩子们通过各种形式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这就是“验书”。

中央电视台的《朗读者》风靡全国,节目中名家配上音乐和灯光,朗读名作片段,常常令人动容。观众由听一段朗读到想去读一整本书,进而了解一位作家,感悟一种感情。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为孩子提供表现“阅读力”的机会,形式可以很多。

展示当月的阅读记录本(孩子自己挑选一个小本子,记录每天的阅读书目、阅读时间),孩子算出阅读总页数,他会惊讶于自己的阅读书目,会信心百倍地约定:下个月更有长进!

举办班级或家庭的“讲故事比赛”“成语大赛”。周末,一家人围坐茶几前,爸爸讲讲儿时的游戏,妈妈讲讲小时候的梦想,孩子讲述最近“读”来的故事、“编”出的故事……评委可以是爷爷奶奶,奖品可以是一袋坚果或几粒牛肉干。和谐的家庭氛围,动人的亲子交流,有仪式感的阅读展示!

教室里,老师板书“阅读交流会”几个艺术字,请班级里的画画小能手配上插图,钢琴小王子配上轻音乐,主持人或深情,或慷慨,或平实地开场,孩子们一个个闪亮登场,分享他们的阅读书目或阅读感言。他们可能带来自己的读本,展示它的封面,讲解它的主要内容;他们可能会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如阅读批注、读书笔记……也许语言还不够流畅,但至少敢于表达;也许感受还很浅显,但至少有自己的思考……其他孩子正襟危坐,期待满满,听着来自同伴的推荐交流,感受着同龄人的阅读体验,羡慕分享者的侃侃而谈,暗自下定决心下次自己也要参与这样的阅读分享。他们有时不住点头,有时会心一笑,有时拿笔记录,阅读的欲望不断被激发。教室里流淌着阅读的涓涓细流,文化气息感染鼓舞著每个孩子。

小学生通过有仪式感的阅读培养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就会像小蜜蜂一样努力寻求阅读机会,“采得百花酿成蜜”。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一株株茁壮成长的小树苗,需要“甘霖”的滋养,“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课外阅读就是采集“甘霖”的最佳途径之一。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捧起心爱的书,有仪式感地阅读,享受阅读的快乐。

责任编辑:赵潇晗

猜你喜欢
仪式读书家长
仪式感
仪式感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流绚夏日
家长错了
家长请吃药Ⅱ
我们一起读书吧
Talking strategies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