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博物馆科学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启示

2022-04-15 14:19陆科言
求知导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科学教育建构主义启示

摘 要: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并不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主体之外,而是代表对客观存在世界的一种解释,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认知结构。这一理论有助于促进儿童博物馆的科学教育。但就目前发展状况而言,我国儿童博物馆科学教育仍存在许多不足。基于此,本文对皮亚杰建构主义以及陶行知科学教育思想进行了简要的阐述,以期为我国儿童博物馆科学教育提供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建构主义;儿童博物馆;科学教育;启示

作者简介:陆科言(1993—),女,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机关幼儿园,二级教师,本科学历。

引 言

近些年,儿童博物馆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这为广大儿童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在儿童博物馆,儿童可以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能够亲自体验学习、快乐成长。同时,建构主义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正在不断融入儿童博物馆科学教育当中。建构主义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准确解释儿童在学习中的行为,这是研究者在与儿童相处的过程中发现的。建构主义主要对儿童如何学习进行有效假设,这对我们开展儿童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将在未来的研究中起指导的作用。

一、对皮亚杰建构主义的再认识

皮亚杰通过对儿童学习行为的分析和研究,否决了经验主义者提出的知识外在论,但其也并不完全认同理性主义者提出的天赋认知理论,而是在这两者之间建立一种全新的理论,即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认识就是与客观存在的物体建立新联系的过程,同时还构造关于新物体、新知识的认知结构。这一过程被建构主义者称为建构主义认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在于建构论与结构论,这在儿童博物馆科学教育的应用中显得尤为突出。

认识并非简单的对客体的反应,而是需要客观存在的人加入自己的主观感受,进而形成独特的认知,可以说这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认识的过程中并非主体或者客体单一运动的过程,而是需要两者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建构新知识,这便是建构主义理论的认知过程建构论。建构新知识要求建构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结构基础,这需要建构主体在平时不断的学习和研究中获得,同时也要求结构基础不断地发展,这一理论是以认知功能结构论作为理论依据的[1]。

另外,建构主义在教学方面有十大核心主张,可以将其概括为四个维度,分别为世界观、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世界观的核心思想是“人是万物的尺度”,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认为他是真的,对他来说就是真的;没有客观真理的存在,只存在人的主观意见,人将自己作为准则,世界也是根据自身对世界的理解所建构的。换句话说就是将人类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尺度去理解万物。没有客观的真理存在,存在的只有主观的表象;没有普遍的知识,只有主观的意见。而对建构主义知识观而言,知识是一种真实存在的观点,并且其具备正当的理由让人们信服,同时知识不是绝对意义上的现实反映,而是人们在与其他人或者事物交流的过程中依照自身的尺度或准则进行的意义架构。人与知识的关系可以表述为人赋予知识以意义,知识是由人和社会所建构,并不断发展的。针对建构主义学习观来说,其认为学生所学的知识是由学生依据自身的准则所建构的。在知识和意义的建构过程中,学习者占主体地位,也是教学活動中的主体和中心,知识和意义是由学生主动建构,并被自身所使用的。学习可以概括为知识的社会建构、学习者的主动建构以及结构经验的生长。建构主义教学观则可以描述为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合作性建构,老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引导者,包括在对话中展开教学,创设情境进行教学等内容。

二、陶行知科学教育的思想

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曾经为科学教育的宣传、普及以及基本知识的讲授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认为建构科学国家是以培养儿童科学思维、进行科学教育为基础和前提的[2],因此,我们应该从孩子们的教育出发,做到“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陶行知主张的教学观念。知识是行动的开始,只有以坚实的知识作为基础和支撑,才能确保实践的完美实现;同样的,实践是一切创造的开始,故而务必要做到“知行合一”。这不仅是儿童博物馆科学教育的要求,也是传统教学模式下,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和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要求。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创造性,以及对实验的渴望都是一名优秀的科学家必须具备的。对此,教育学者应该如何有效引导儿童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呢?又如何确保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丢失这些优秀的品质呢?儿童博物馆科学教育似乎可以为教育学者解决这些难题,它为儿童创造了一个十分有利的学习环境,具备教育目的和意义;同时其还能将儿童的兴趣考虑在内,提供一系列的教学情景,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所以,我国教育学者应该在掌握基本教学技巧和教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和了解儿童博物馆教育模式,将其应用到平时的教学中,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三、儿童博物馆科学教育的作用

(一)提高儿童体育素质

近年来,我国儿童博物馆变得更加开放、“接地气”和有吸引力。部分儿童博物馆利用自身独特的优势资源进行跨界、融合,增强儿童互动体验,把儿童博物馆打造成了儿童了解新世界和学习文化的必需品。儿童博物馆组织儿童参与到趣味性游戏活动中,可以增加儿童运动时间,起到锻炼儿童身体的作用。同时,儿童博物馆组织的游戏活动比较简单,可以很快帮助儿童融入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中,使其克服内心的恐惧,勇敢地加入新团体中;锻炼其脑力、体力和待人接物能力,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二)促进儿童团结互助

部分儿童博物馆科学教育的产品和呈现方式较为丰富多样,其中,一些儿童博物馆研发了系列课程或开设了专门的儿童教育空间,儿童可以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利用高科技产品进行场景的模拟与展示,可以帮助儿童理解与掌握观看内容,并促进自身品格的养成。例如,某儿童博物馆的《清明上河图》电子展用数字技术动态还原画中场景,让儿童置身其间,获得如同穿越的体验。在儿童博物馆开展的游戏活动,大多要求儿童之间通过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因此,为获得游戏的胜利,分在一组的儿童必须共同合作,相互配合完成游戏要求。在此期间,儿童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沟通能力能得到提升。

(三)增强儿童创新能力

当前,儿童博物馆更加注重个体在博物馆中的学习需求,为孩子们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同时,博物馆对儿童进行的教育,是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极大补充。尤其是儿童博物馆中极具艺术风格与特色的作品,如果作品恰好能契合儿童当前的认知水平,博物馆又通过多种方式让儿童了解该艺术作品和大师的创作状态,就可以通过作品来拓展儿童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另外,儿童博物馆结合学前教育教学开展游戏活动,带领儿童了解博物馆的由来以及博物馆中藏品的价值和意义,能够有效促进儿童想象能力的发展,增强儿童的创新能力。在游戏中实现儿童的成长,可谓是寓教于乐[3]。

四、儿童博物馆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启示

儿童博物馆教育与传统教育存在差异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我们必须承认的。一个特定的博物馆展览需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比如结合儿童年龄特点、学习方式以及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等进行设计。设计的前提必须是能够将儿童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故而要求所设计的环境不仅仅是漂亮,还要新奇、刺激。展览不仅能够为单个儿童服务,还必须为社会上绝大部分群体服务,不能将服务范围局限在某一群体,而是要求适用于绝大部分人群。儿童博物馆教育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利用博物馆中的工具进行教学,为儿童搭建学习的框架,同时允许儿童在了解具体使用说明的过程中能够自己动手操作,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建构主义提出的观点可以为我们传统的教学提供以下的一些启示。

第一,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首先要了解儿童的想法和观点,并根据已经了解到的情况对儿童进行深入的观察,据此了解儿童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活动的设计、评估以及再设计。例如,部分儿童对儿童博物馆的了解少之又少,而有的儿童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以及学校氛围的影响,对儿童博物馆的了解比较充分,故而对这两类儿童进行博物馆教育的时候,教育者需要进行区分,有选择地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对前者,教育者可以让其从最基本的了解博物馆开始,在了解博物馆构成以及在社会上充当的角色基础上,学习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

第二,要求教育者在进行儿童博物馆教育时改进元认知,也就是要求教育者根据儿童最初对一个事物的认知为起点,重新设计教学活动,为的就是让儿童能够自发思考他们最初设想的理论,而不是简单地将最终答案告知他们,因为这样会降低儿童探索新知识的渴求[4]。例如,教育者在给儿童传授理论知识的时候,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将理论讲给儿童,让他们记忆下来,而是应该引导儿童一步一步地探索下去。就拿最常见的自然现象来说,教育者不应该直接告诉儿童太阳就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的,而是应该让其每天观察太阳的升起和落下有什么规律,并结合自己之前总结的理论进行概括,最后再结合地球自转的知识,让儿童彻底明白这一自然现象。通过这种方法儿童学到的知识不再是被动接受的结果,而是其自主探索的结果。

第三,儿童博物馆教育应为儿童提供交互的情境创设,将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融入游戏中,让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儿童博物馆教育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必须将游戏作为设计的中心,要求能够激活儿童自主思考的能力,为儿童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例如,为了让儿童喜欢学习,儿童博物馆可以将学习与游戏结合。就拿最简单的识字来说,如果教育者只是单纯地让儿童进行记忆,会使其觉得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这并不是建构主义理论所主张的学习方法。按照建构主义理论,教育者可以将识字与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结合,如扮演老鹰的儿童只有抓住其他的儿童并且准确读出其他儿童头上贴的字,才算得一分。这样既可以帮助儿童扩大词汇量,又能激发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这也是儿童博物馆教育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第四,要求教育者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不要将过多的精力放在结果上,而是要多关注过程。建构主义关注的不是儿童是否能够通过实践得出最终正确的答案,而是重视儿童实践的过程,注重儿童是否能够独立思考,是否能够将之前学过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以及是否能够采取准确的验证方法等[5]。因此,教育者在教学时就不能采用唯分数论,而是应该将儿童平时的行为举止和学习态度加入最终的考核评价中,即采用形成性评价。

第五,儿童博物馆教育为了帮助儿童更好地进行思考,应支持鼓励儿童预见并且提供对预见的记录,让儿童的思考更加清晰,帮助儿童反思和回顾经历。总之,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儿童的思考可见。应用到传统的教学中,即教育者要支持儿童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儿童验证结论的正误,从而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第六,儿童博物馆教育还要求教育者设计的活动能够为合作学习提供支持,允许两名儿童甚至是更多的儿童合作,一起完成任务。即便家长和教育者支持儿童合作的力度远远高于儿童博物馆,还会引导儿童在生活各方各面进行合作,但儿童博物馆在促进儿童合作这方面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其能够坚定家校培养儿童生合作意识和精神的决心。

结语

儿童科学教育的建构主义关注儿童在认识世界时与世界的互动方式,并且在相关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我们可以看到,建构主义在儿童博物馆科学教育中的应用具有积极的影响,对儿童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大意义,传统教育者可以适当借鉴儿童博物馆教育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王師师.建构主义教学法应用于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实践[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7(05):371-376.

顾江怡.基于“建构主义”理念提升幼儿博物意识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师),2020(3):8.

张丽娟.建构主义视野下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初探[J].教育(文摘版),2017(01):115.

侯飞飞,王淑娟.建构主义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策略[J].好家长,2019(4):14-15.

常娟.建构主义对博物馆儿童教育的建构探讨:《让孩子爱上博物馆》读后感[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8(03):87-94.

猜你喜欢
科学教育建构主义启示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DiscussiononBusinessEnglishLearningBasedonTheoryofConstructivism
STEM对我国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