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风景名胜区与其他5类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分析

2022-04-14 06:58祝亚云
江苏林业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名胜区保护地交叉

祝亚云,王 磊,江 浩*

(1.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江苏 南京 211153;2.江苏省湿地保护站,江苏 南京 210036;3.江苏扬州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江苏 扬州 225002)

自然保护地是由各级政府依法划定或确认,对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及其所承载的自然资源、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实施长期保护的陆域或海域[1]。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2]。自1956年首个自然保护地设立以来,经过60 a多的发展,我国形成了含10多类保护地(包括风景名胜区)在内的多层级、多类型自然保护地体系,自然保护地总数1.18万个以上,面积180万km2以上,约覆盖了我国陆域面积的18%,领海面积的4.6%[3-5]。截至2019年底,江苏共批复设立自然保护地205个,面积9 237.01 km2。其中,风景名胜区22个,面积1 664.67 km2。一直以来,自然保护地体系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遗产保存、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重叠设置、多头管理、保护与发展冲突等矛盾也较为突出。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到2025年,健全国家公园体制,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归并优化,初步建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目标。对于“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明确自然保护地功能定位,科学划定自然保护地类型,确立国家公园主体地位,编制自然保护地规划,整合交叉重叠的自然保护地,归并优化相邻自然保护地,等。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开展以来,江苏基本完成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及海洋公园等5类保护地的整合与归并优化,但风景名胜区在新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中的定位问题,及如何解决风景名胜区与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地的交叉重叠问题仍悬而未决。有不少业内人士对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背景下风景名胜区可能被拆分整合甚至取消表达了担忧[3],也有学者认为应该坚持风景名胜区“特色”定位,细化其在自然保护地整合中的划定原则[6],将风景名胜区作为保护地体系中的独特类型[7]。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告最新公布的《自然保护地分类分级(报批稿)》[8],则明确将风景名胜区划为自然公园,并与“生态自然公园”(含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海洋、地质等自然公园)并列。可见,风景名胜区作为自然保护地体系的一部分是得到肯定的。因此,有必要理清风景名胜区与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地的交叉重叠状况,以便风景名胜区优化调整工作乃至整个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以江苏省林业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处提供的江苏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的前期成果为数据源,包含江苏22个风景名胜区名录与矢量边界数据,整合优化前江苏5类183个自然保护地名录及矢量边界数据(2019年数据),整合优化阶段性成果江苏5类156个自然保护地名录及矢量边界数据(2021年数据)。

1.2 研究方法

交叉重叠指标:若某个风景名胜区的多边形范围边界与n个(n≥1)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地的多边形范围边界在地理单元上存在交集[9],则认为该风景名胜区与该保护地存在交叉重叠,并计重叠n次。指标“重叠面积”为该风景名胜区n次重叠的面积之和;指标“重叠范围”为该风景名胜区n次重叠区域的并集面积(即发生重叠区域的实际占地面积);指标“重叠率”为某个风景名胜区内重叠范围的大小,重叠率(%)=(重叠范围/风景名胜区面积)×100,用字母r表示。

交叉重叠类型划分:以“重叠次数n”与“重叠率r”的大小为划分依据,对风景名胜区与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地的交叉重叠情况进行分类,重叠次数n越大表示重叠情况越复杂,重叠率r越大表示重叠度越高。从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兼顾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将风景名胜区与其他自然保护地的交叉重叠状况划分为9个类型。具体划分标准为:n=1且r≤25%时,为“简单低重叠型”(Ⅰ-1型);n=1且25%3且r≤25%时,为“复杂低重叠型”(Ⅲ-1型);n>3且25%3且r≥75%时,为复杂高重叠型(Ⅲ-3型)。

1.3 数据处理

利用ArcMap 10.2工具箱中的“相交分析”工具求取风景名胜区与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地的交叉重叠区域;其他数据处理在Excel 2016中完成。文中面积数据基于CGCS2000 3 Degree GK CM 120E坐标系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2019年江苏风景名胜区与5类自然保护地的交叉重叠分析

2019年江苏22个风景名胜区中,涉及与其他5类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的有16个,占风景名胜区总数的72.7%,与之交叉重叠的其他保护地数量为45个,交叉重叠总面积476.62 km2。涉及交叉重叠的16个风景名胜区与其他5类自然保护地平均交叉重叠2.8次,个均交叉重叠面积29.79 km2,个均重叠面积26.05 km2,总体重叠率为25.29%。16个涉及与其他5类自然保护地的交叉重叠的风景名胜区重叠次数n介于1—17次之间,重叠率r介于0.28%—100%之间,共有Ⅰ-1型、Ⅰ-2型、Ⅰ-3型、Ⅱ-1型、Ⅱ-2型、Ⅱ-3型、Ⅲ-1型及Ⅲ-2型等8个交叉重叠类型,未涉及交叉重叠情况复杂且重叠率高的Ⅲ-3型。在交叉重叠各类型中,以Ⅰ-2型和Ⅱ-2型居多,分别涉及4个风景名胜区(见表1)。

表1 2019年江苏风景名胜区与5类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概况

从交叉重叠的复杂度来看,以太湖风景名胜区(SH32001)及云台山风景名胜区(SH32003)交叉重叠情况最为复杂(Ⅲ-1型,Ⅲ-2型)。从重叠率来看,以钟山风景名胜区(SH32002)、狼山风景名胜区(SH32015)及茅山风景名胜区(SH32006)的交叉重叠程度最高(Ⅰ-3型,Ⅱ-3型),狼山风景名胜区甚至整个范围都与其他保护地相重叠。从交叉重叠的方式看,有风景名胜区与其他保护地部分重叠,如三山风景名胜区(SH32005);有风景名胜区包含其他保护地,如九龙口风景名胜区(SH32017);有风景名胜区全部位于其他保护地内,如狼山风景名胜区(SH32015)(如图1)。

图1 2019年江苏风景名胜区与5类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情况示例图

2.2 2021年江苏风景名胜区与5类自然保护地的交叉重叠分析

2021年江苏22个风景名胜区中,涉及与其他5类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的有15个,比2019年减少1个(SH32005),占风景名胜区总数的68.2%,交叉重叠总面积360.88 km2。与风景名胜区交叉重叠的其他保护地数量为35个,比2019年减少10个。涉及交叉重叠的15个风景名胜区与其他5类自然保护地平均交叉重叠2.3次,个均重叠面积24.06 km2,个均重叠范围面积24.06 km2,总体重叠率为22.12%,与2019年相比都有所下降。15个涉及与其他5类自然保护地的交叉重叠的风景名胜区重叠次数n介于1—15次之间,重叠率r介于0.28%—87.99%之间,共有Ⅰ-1型、Ⅰ-2型、Ⅰ-3型、Ⅱ-1型、Ⅱ-3型、Ⅲ-1型及Ⅲ-2型等7个交叉重叠类型,未涉及Ⅲ-3型也不再涉及Ⅱ-2型。在交叉重叠各类型中,以Ⅰ-1型和Ⅰ-2型居多,分别涉及4个和6个风景名胜区,其他类型都只涉及1个风景名胜区。从交叉重叠的复杂度来看,依旧以太湖风景名胜区(SH32001)及云台山风景名胜区(SH32003)交叉重叠情况最为复杂(Ⅲ-1型,Ⅲ-2型)。从重叠率来看,则以狼山风景名胜区(SH32015)及茅山风景名胜区(SH32006)的交叉重叠程度最高(Ⅰ-3型,Ⅱ-3型)(见表2)。

表2 2021年江苏风景名胜区与5类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概况

3 结论与讨论

目前,江苏22个风景名胜区多数与其他5类自然保护地存在交叉重叠。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前涉及与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的风景名胜区有16个,占风景名胜区总数的72.7%,平均每个风景名胜区与2.8个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总体重叠率25.29%。通过整合优化,江苏风景名胜区与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地交叉的次数和重叠程度都有所降低,15个涉及交叉重叠的风景名胜区平均每个与2.3个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总体重叠率22.12%。太湖风景名胜区和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是江苏风景名胜区中与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最为复杂的区域,狼山风景名胜区及茅山风景名胜区是江苏风景名胜区中与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程度最高的区域。太湖风景名胜区、云台山风景名胜区交叉重叠情况十分复杂,主要是因为这2个风景名胜区“分片区”较多,并且同时在多个片区分别与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消除了其他5类自然保护地之间的交叉重叠,撤销和归并了部分自然保护地,这使得2021年江苏风景名胜区在同一处区域只与1个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重叠复杂度随之下降。同时,由于对其他5类自然保护地中的大多数进行了范围边界的调整,风景名胜区总体重叠率有所减小。

《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同级别保护强度优先、不同级别低级别服从高级别的原则进行整合,做到一个保护地、一套机构、一块牌子。”对于重叠次数越少,重叠率越低的风景名胜区,其调整优化越简单易行。如交叉重叠属Ⅰ-1型的九龙山风景名胜区(SH32019),其交叉重叠属于早期技术有限,划定过程不规范导致的边界落图不够精准[9-10],可依据保护强度和级别的高低,通过简单的边界调整消除。而对重叠复杂、重叠程度高的风景名胜区,应在遵从保护强度和级别顺序的基础上,从保护目标出发[11],综合考虑重叠区域的资源禀赋、生态功能和景观属性等进行调整和优化。对于交叉重叠最为复杂的太湖风景名胜区(SH32001)和云台山风景名胜区(SH32001),则还应充分考虑不同片区交叉重叠区域的特殊性。

本文主要就江苏22个风景名胜区和其他5类自然保护地在范围上的交叉重叠进行了研究,可为今后江苏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和优化调整提供一定参考,但具体每个风景名胜区的去向和优化方案则还有待更加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名胜区保护地交叉
潍坊市自然保护地现状及整合优化对策
上饶集中营名胜区
近50年自然保护地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
湖南省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重叠关系分析
菌类蔬菜交叉种植一地双收
马陵山风景名胜区红色文化教育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连数
连一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