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郊丘陵山区鸟类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2022-04-14 06:30丁晶晶
江苏林业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群落鸟类南京

丁晶晶,王 玄,常 青,袁 屏

(1.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1153; 2. 江苏扬州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江苏 扬州 225000;3.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4. 江苏观鸟会,江苏 南京 210000)

鸟类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对生态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通常将其作为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1-2]。鸟类的存在及其物种多样性能够促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感知,同时还能提高居民的生活满足感[3],鸟类也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代表性物种。自然界中影响鸟类种群数量及分布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植被、气候和食物等[1],生态学家普遍认为植被是影响鸟类分布和多样性的首要环境因子[4-5]。

南京属宁镇扬丘陵地区,以低山缓岗为主,南京南郊丘陵地形明显,森林资源丰富,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本研究以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为调查样区,调查分析南京南郊丘陵山区鸟类群落结构及其季节性变化,探明南京南郊鸟类组成、鸟类多样性和居留型,对评估南京南郊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公众对鸟类的识别和保护意识等具有一定的意义。

1 研究区域与方法

1.1 调查区域概况

调查样区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地处南京市江宁区东善桥镇南首,占地面积80 hm2。植被丰富,生境异质性较高,地貌特征以丘陵为主,具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1 065 mm,降雨集中在5—9月,年均相对湿度为76%,年平均温度16.5 ℃。

1.2 研究方法

根据调查样区地形地貌、水系以及鸟类聚集分布特点,采用样点法和样线法相结合的方法对调查区内鸟类进行调查,调查样点及样线覆盖林地、灌丛、水域和办公区4种栖息地类型,调查样线见图1。调查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每月对调查区域内鸟种类、数量和分布调查1次,累计调查20次,每次调查持续1 d,野外调查均在天气晴朗条件下进行,具体时间段选择在6:00—9:00和16:00—19:00,调查步速为1 km/h。使用蔡司ZEISS双筒望远镜(VICTORY 8×42)对遇到的鸟类进行观测并记录,使用佳能相机(CANON 5D Ⅳ)对观测到的鸟类进行拍照记录。鸟类的鉴定依从《南京常见野生鸟类图鉴》[6]和《中国鸟类野外手册》[7],科、属、种分类地位及学名和中文名依从《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3版)》[8]。

图1 南京南郊鸟类调查区域及样线布设示意图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鸟类群落组成

调查区域内累计记录鸟类个体 3 002 只,隶属于15目35科94种(见表1)。其中,雀形目鸟类的物种数和个体数均最高,物种数60种,占记录总物种数的63.83%,个体数2 545只,占记录总个体数的84.78%。全年调查区域内优势鸟种为白头鹎(Pycnonotussinensis)、乌鸫(Turdusmerula)和棕头鸦雀(Parafoxorniswebbianus);记录的鸟类中属于国家II级保护的鸟类有6种,分别为黑鸢(Milvusmigrans)、凤头鹰(Accipitertrivirgatus)、燕隼(Falcosubbuteo)、红隼(F.tinnunculus)、红角鸮(Otussunia)和画眉(Garrulaxcanorus);属于国家规定的“三有”保护鸟类81种,占记录到物种数的86.17%。

如图2所示,从鸟类居留型来看,调查区域内记录到的鸟类中属于留鸟的有56种,占鸟类物种数的59.57%;旅鸟有13种,占鸟类物种数的13. 83%;夏候鸟有13种,占鸟类物种数的13. 83%;冬候鸟有12种,占鸟类物种数的12.77%。从鸟类地理分布型来看,调查区域内记录到的鸟类中有10种属于东洋界,占鸟类总物种数的10.64%;有8种属于古北界,占鸟类总物种数的8.51%;有76种属于广布种,占鸟类总物种数的80.85%。

图2 调查区域内鸟类居留型和分布型

2.2 鸟类群落结构时间动态特征

如图3所示,从全年各月鸟类群落特征看,5月记录到的鸟类物种数最多,共记录43种鸟类;其次为4月和6月,均记录36种;11月记录的鸟类物种数最少,仅记录到22种。从鸟类的数量特征来看,10月记录到的鸟类个体数最高,共记录到个体426只,占记录总数的14.19%;其次为2月,共记录到个体386只,占记录总数的12.86%;8月记录到的鸟类个体数最少,共记录个体108只,占记录总数的3.60%。

图3 调查区域内鸟类物种数和个体数的动态变化

调查区域内各季节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均有所不同,春季记录到的鸟类物种数最高,达61种,占鸟类总物种数的64.89%;夏季记录到52种,占鸟类总物种数的55.32%;秋季记录到46种,占鸟类总物种数的48.94%;冬季记录到37种,占鸟类总物种数的39.36%。从各季节记录到的鸟类个体数看,春季记录到的鸟类个体数最高,为985只;其次为秋季,记录了757只;冬季记录了699只,夏季记录到的个体数最少,仅为561只(见图4左)。

图4 调查区域内各季节鸟类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指数

从多样性指数看,春季调查区域内鸟类的多样性指数最高(H′=3.14);夏季鸟类的多样性指数最低(H′=2.04)。从均匀度指数看,春季调查区域内鸟类群落的均匀度最高(E=0.76);夏季的均匀度最低(E=0.52)。从优势度指数看,冬季调查区域内鸟类群落的优势度最高(D=0.44);夏季的优势度最低(D=0.26)(图4右)。在鸟类的优势种方面,各季节有所差别,春季调查区域内的优势种为白头鹎和棕头鸦雀;夏季优势种为白头鹎;秋季优势种有白头鹎、乌鸫和棕头鸦雀;冬季优势种有白头鹎、麻雀(Passermontanus)、燕雀(Fringillamontifringilla)和棕头鸦雀。

3 讨论

3.1 地理区位及鸟类群落动态特征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地处南京市南郊,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东洋界华中区的东部丘陵平原亚区,其毗邻区为古北界的华北区黄淮平原亚区,因此兼具东洋界和古北界的鸟类区划特点[8,11]。本研究中,广布种鸟类比例较高,符合东洋界和古北界交界处的鸟类区划特点。从鸟类居留型看,各居留型所占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留鸟、旅鸟、冬候鸟、夏候鸟。

调查区四季都有挂果树种,为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合结构为不同栖息偏好的鸟类提供多样化的生境。研究区域鸟类的繁殖一般在4—7月,即物候上的春末夏初[12]。经统计,繁殖季节样区内共记录鸟类68种(11目29科),此时鸟类鸣唱、打斗等求偶行为较为活跃,觅食、育雏等较为频繁,为观测鸟类提供了便利[12]。调查样区内鸟类物种的丰富程度与样区内生境异质性和植被覆盖率有较大关联,林地、灌丛、水域等提高了调查区内的生境异质性,也为鸟类栖息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3.2 重点及优势物种分析

记录到的物种中,中国特有种有灰胸竹鸡(Bambusicolathoracica)、黄腹山雀(Parusvenustulus)、银喉长尾山雀(Aegithaloscaudatus)和乌鸫,其中乌鸫在调查区域内为优势种,其他3种均为常见种。黑鸢、凤头鹰、燕隼、红隼、红角鸮和画眉属于国家II级保护的鸟类,这些重点保护物种对栖息地质量、食物资源、人为干扰强弱等环境因子较为敏感,在南京南郊调查样区内的多次记录充分反映了该区域良好的鸟类栖息条件。

从调查区域鸟类优势度看,白头鹎、乌鸫和棕头鸦雀成集群分布,且适应能力强,成为样区内的优势鸟种。常见种中,麻雀、山斑鸠(Streptopeliaorientalis)、珠颈斑鸠(S.chinensis)、红头长尾山雀(Aegithalosconcinnus)等数量高于其他物种,且分布生境类型多,分布范围广。

3.3 鸟类栖息地保护管理建议

食物、水和隐蔽物是鸟类进行栖息地选择的3个重要因素。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园区作为南京南郊典型丘陵山地的代表,树种四季交替挂果,生境类型丰富,植被覆盖率高,为南京南郊的鸟类提供了较为适宜的栖息、觅食环境,也为南京的区域发展和生态建设提供了参考。南京郊区在鸟类栖息地保护和管理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保留自然驳岸的水体,增加鸟类饮水和栖息场所;其次,保留区域发展中残留的原生植被斑块。自然状态下的植被结构是人工林无法替代的,一定程度上为鸟类提供食物和栖息地[13];另外,构建生态廊道,将孤立和分散的森林公园、绿地、湿地斑块等生态单元连接起来,为鸟类移动或扩散提供通道。

猜你喜欢
群落鸟类南京
善于学习的鸟类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南京不会忘记”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喀斯特峰丛洼地小流域不同群落凋落物分解动态及养分释放
合成微生物群落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研究
南京大闯关
我的湿地鸟类朋友
鸟类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