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玉玲 张玉琴 李 丹 徐 伟* 唐江山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州中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1;2.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22
慢性胃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上的慢性炎性反应,是消化系统常见病。该病的症状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增加,在临床上引起广泛的重视[1]。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呈现为逐年上升趋势[2-3],目前我国基于内镜诊断的慢性胃炎患病率接近90%[2]。唐江山主任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福建省名中医,从医50余载,临证经验丰富,对于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等具有独到见解,自拟经验方“抗萎平异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疗效明显。本研究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唐江山主任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慢性胃炎提供参考。
1.1 处方收集与筛选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唐江山主任在福州市中医院治疗慢性胃炎的方剂,共1222首。
1.1.1 纳入标准 ①唐江山主任开具的处方;②信息填写完整的处方; ③西医诊断为慢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处方。以上三项同时具备。
1.1.2 排除标准 ①排除信息不完整处方:西医诊断、中医病名诊断、中医证型诊断其中一项填写不全的即为不完整的处方。②一张处方中诊断与用药有疑问时,向唐江山主任请教。若唐江山主任认为诊断与用药不符,该处方排除。③方中药物剂量有疑异时,向唐江山主任请教,剔除唐江山主任认为剂量不合适的处方。
1.1.3 处方合并 由于目前我院在用的中药有中药饮片与中药颗粒,医生在开具中药饮片处方时,有个别药物会使用颗粒,因此单张处方中药味数不高于4味药时,查询该病人当天的所有中药处方,如果两张处方同为口服药且诊断一致时,则合并为一张处方录入。
1.2 数据库的建立 将筛选过的唐江山主任治疗慢性胃炎的处方录入到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由2人仔细核对录入的处方,建立数据库。
1.2.1 中医证型的统一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 16751.2-1997,统一中医证型。根据《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将脾胃气虚证和脾胃虚寒证归入到脾胃虚弱证中。
1.2.2 中药名称的统一 《中国药典》中有收载的中药品种,名称按照其项下录入;《中国药典》中未收载的中药品种,名称按照地方标准中的中药饮片名称录入。炮制品的录入,药典中有单独列出来时,按照炮制品录入;药典中没有单独列出来的炮制品,按照中药名录入。
1.3 数据分析 登录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选择“统计报表”系统,通过“查询”得到唐江山主任治疗慢性胃炎的1222首方剂,对证型、药物频次及剂量、四气、五味、归经等基本信息进行统计;选择“数据分析”系统,对唐江山主任治疗慢性胃炎的方剂进行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2.1 基本信息统计分析
2.1.1 证候分析 1222首方剂中,通过“证候分析”,较常见的证候(频率≥20)有11种,见表1。从证候分布看,慢性胃炎的产生与虚证、热证、瘀证密切相关。
表1 证候分析
2.1.2 药物频次及用药剂量分析 1222首方剂中,通过“药物频次”分析,共涉及265种中药,其中使用频次较高(频次≥200) 的中药有24种,具体品种及用药剂量见表2。表2中的药物主要以健脾胃、清湿热、理气止痛、养阴护胃为主,与表1中的证型分布(虚、热、瘀)相互配合。方中的黄芪、炙甘草、白术、党参、茯苓等健脾胃以补其虚,蒲公英、茵陈、黄连等以清里湿热,香附、枳壳、刺猬皮、延胡索等药理气之品以疏肝,推动气血运行。从表2中可以看出唐江山主任治疗慢性胃炎时,在给药剂量方面因人而异,有轻有重,但总体用药剂量平和。
表2 常见药物频次及用药剂量分析
2.1.3 药物四气分析 1222首方剂中,通过“四气统计”分析,唐江山主任治疗慢性胃炎药物在温、寒、平、凉、热中的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药物四气分析
2.1.4 药物五味分析 1222首方剂中,通过“五味统计”分析,具体见表4。由表4中可见,唐江山主任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以苦味及甘味为主,兼以辛味之品,佐以少量的涩、咸、酸之品。苦味之品能“泄”火热,能“燥”体内湿气,能“坚”使体内泻火存阴。甘味药具有补益、缓解止痛、调和诸药之性。
表4 药物五味分析
2.1.5 药物归经分析 1222首方剂中,通过“归经统计”分析,共涉及12条经络,具体见表5。由表5可见,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归脾经的最多,其次是归胃、肺、肝经的药物。脾为后天之本,与胃相表里。
表5 药物归经分析
2.2 基于关联规则组方规律分析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对唐江山主任治疗慢性胃炎的1222首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支持度设为244 (20%),置信度设置为0.6,核心组合药物出现的频率见表6。从表6可以看到出现频率最高的三个组合为炙甘草-白术(371)、蒲公英-海螵蛸(360)、炙甘草-党参(357),在14个药物组合中,有7个组合中含有炙甘草,炙甘草常与多种药物搭配用于慢性胃炎。支持度设为244 (20%),置信度设置为0.6,核心组合药物间出现的概率见表7。从表7中可以看出置信度≥0.6时的药对有15组,其中有2组药对间的置信度≥0.8,即党参,白术 ->炙甘草、马勃 ->木蝴蝶。
表6 治疗慢性胃炎方剂中核心组合药物
表7 治疗慢性胃炎方剂中核心组合药物
唐江山主任认为急性胃炎多因滞为痰,以香苏饮为主(苏梗、香附、陈皮、炙甘草),理气和胃,气滞甚加木香、枳壳、佛手、香橼,或合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兼有热加蒲公英、黄连;痛甚加延胡索、九香虫、白芍;食积加焦三仙。慢性浅表性胃炎,多属脾虚气滞,以枳术丸为主(白术、枳壳)健脾消痞,偏肝郁犯胃合疏肝理胃汤(四逆散合婆罗子、香附、郁金);偏脾胃里热合清化饮(茵陈、薏苡仁、扁豆、厚朴、黄连、豆蔻、蒲公英);肝郁化火返酸加海螵蛸、瓦楞子、浙贝母;粘膜糜烂加马勃、木蝴蝶、白及。慢性萎缩性胃炎多因脾胃气虚为本,气滞、血瘀、热毒为标,以抗萎平异汤为主(黄芪、党参、白术、枳壳、莪术、刺猬皮、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木蝴蝶),偏阴虚去党参、白术,加北沙参、麦冬、石斛、天花粉;缓解期加制黄精、绞股蓝、枸杞。
本研究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唐江山主任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分析唐江山主任治疗慢性胃炎的1222首方剂发现,排在前十的中药分别为炙甘草、蒲公英、海螵蛸、白术、党参、木蝴蝶、黄芪、浙贝母、甘草、香附。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可用于脾胃虚弱之症,蜜炙后的甘草,增强其补益之效;党参、白术、黄芪可补脾之虚,增强胃粘膜的的屏障功能,促进胃黏膜的修复;蒲公英、浙贝母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木蝴蝶、香附能够疏肝理气,调节气机,有助于慢性胃炎的恢复。
寒、凉、温、热四性是中药所含有效成分作用于机体的客观反映,而四性相同或者相近的一类中药的化学成分多具有近似的类群特征[5]。从1222首方剂的分析来看,寒性药物与温性药物居多,兼以少量的热性药物。寒性药物中有苦寒与甘寒之分,甘寒药物其寒性大大减弱。根据“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唐江山主任认为脾胃乃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在治疗脾胃病,以恢复脾胃正常功能使气机条畅,升降得复为大法,在诊治外感和内伤疾病中也处处顾及脾胃之气;少用苦寒药,对脾胃湿热,多用蒲公英,味微苦而性甘寒,清热而不伤胃,具有清胃定痛作用。有药理研究[6]表明蒲公英有明显抑菌消炎作用,对幽门螺旋杆菌有明显杀灭作用,且可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上皮生长,用量控制在15 g左右,大剂量蒲公英易致泄,需要用黄连时,其用量也控制在3~6 g,多以3 g为宜。
唐江山主任治疗慢性胃炎用药出现频率排前三的药对分别为:炙甘草-白术(出现频次371)、蒲公英-海螵蛸(出现频次360)、炙甘草-党参(出现频次357)。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性胃炎的患病率也在上升,而老年人脏腑机能逐渐衰弱,多为脾胃虚弱证。在治疗时多以补脾胃之虚为主,炙甘草-白术,炙甘草-党参等补益组合多见。党参、白术、炙甘草为四君子汤的组成之要药,四君子汤为治疗慢性胃炎的基础方[7]。炙甘草为甘草的炮制品,蜜炙后的甘草增强其补益的功效。Jalilzadeh-amin 等[8]研究表明,甘草抗胃溃疡效果显著,可能与胃黏膜防御因子的增加有关。党参有健脾的作用,可以用于脾胃虚弱症,可能与党参的调节胃收缩作用、保护胃肠道黏膜作用及抗溃疡作用等有关[9]。唐江山主任治疗慢性胃炎时多用炙甘草与党参、白术等配伍,共同促进胃粘膜的修复作用。同时海螵蛸能够制酸抗胃溃疡,蒲公英具有抗炎、抗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二者相互配伍,可能起到抗溃疡、保护胃粘膜的作用。
综上,通过分析唐江山主任治疗慢性胃炎的1222首方剂的用药规律,有利于更好地传承唐江山主任治疗慢性胃炎的学术经验,也可为临床治疗慢性胃炎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