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贞
(江门市新会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 广东 江门 529100)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以及难以治愈等特点,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常表现为情绪低落、精神不济、对生活丧失希望,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自伤、自杀等情况[1]。此病呈年轻化趋势,有研究发现[2]青少年患病率较高,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影响。临床多以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虽可改善患者抑郁情况,但在长期应用中总体效果不佳。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发病诱因中家庭因素为其中之一,青少年平时活动范围主要以家庭和学校为主,父母是其最主要、最有力的陪伴者,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父母采用合适方式可让孩子感受到爱与关注,从而改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因此本文选取62 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采用家属参与陪伴计划护理模式对其进行干预,指导家属给予患者关注及陪伴,稳定患者情绪,帮助其改善抑郁症状,观察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9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收治的62 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为31 例。观察组:男13 例,女18 例;年龄11 ~17 岁,平均年龄(14.65±2.14)岁;病程2 ~15 个月,平均(8.51±1.34)月。对照组:男14 例,女17 例;年龄12 ~18 岁,平均年龄(15.45±2.51)岁,病程2.6 ~15.7 个月,平均(8.76±1.31)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3];②年龄小于18 岁无严重躯体疾病,并自愿参与本研究,能够配合本研究中有关量表调查者;③无言语沟通障碍及交流障碍,认知功能良好;④监护人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长期与患者生活在一起;⑤主要照顾者具有监护能力,具备初中及以上教育水平。排除标准:①年龄大于18 岁;②存在心肝脑肺肾等重要器官疾病;③合并全身感染、凝血机制异常或癫痫病史者;④存在言语障碍或交流障碍者;⑤精神发育迟滞者;⑥存在长期酒精依赖,药物依赖或干预前三个月服用过安眠镇静类药物患者;⑦中途由于不可抗力因素退出本研究,或正在接受本研究之外的其他研究者。
两组均给予盐酸氟西汀抗抑郁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基本的生活护理以及用药护理等,患者心理状态较差时给予心理护理,与患者多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真实想法。观察组:给予家属参与陪伴计划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成立家属参与陪伴计划小组,由对青少年抑郁症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以及受过培训的精神科专业护师组成,对家属进行培训以及疑问解答,每2 w 对家属进行一次抑郁症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并指导家属通过使患者转移注意力等方式发泄不良情绪,创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使患者乐观积极面对疾病。(2)护理指导:指导家属多与患者进行深度沟通交流,掌握患者心理状况。家属在护理期间需每日陪伴患者,应确保每日有1 名家属对其进行陪伴,并时刻关注患者反常行为,将患者病情变化做好记录并准确反馈给主治医生。具体如下:①倾听患者心声,与患者保持深度沟通交流,若患者愿向家属倾诉,家属安静倾听,不可打断或对其所说的话进行评判对错,倾听过程中对患者保持微笑,必要时可给予肢体动作反馈,如点头、搭肩等;多询问患者所想,勿责备,多倾听与接纳。对于不愿进行倾诉的患者,家属应在旁安静陪伴,给患者营造一个自我宣泄的空间,与患者进行换位思考,理解患者内心世界,减轻患者不安与焦虑感。②持久的关心与陪伴。让患者感受到家属足够的安全感,家属可向患者正向表达爱意,使患者感受到被关心爱护。③足够信心与耐心。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患者,多给予鼓励。④接触自然。在患者愿意的情况下,引导患者关注户外世界,鼓励患者多参与娱乐活动,发掘患者兴趣爱好,家属多陪伴患者到户外进行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大自然具有疗愈功能,多与其进行接触有益身心健康。⑤放松疗法:家属可播放患者喜好的音乐,从而舒缓患者心情,如恬静、柔和的松弛类音乐,或播放文化类节目转移患者注意力,两组干预疗程均为12 周。
①利用中文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4]与中文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5]对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进行比较,HAMA 量表包含14 个条目,所有条目均采用0 ~4 级5 级评分法,总分0 ~54 分,分值越高表示焦虑情况越重,HAMD 包含17 个条目,其中10 个条目采用5 级评分法,分值0 ~4 分,7 个项目采用3 级评分法,分值0 ~2 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抑郁症状越严重。②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GQOLI-74)[6]对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满分100 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越好。③采用青少年睡眠-觉醒量表(Adolescent sleep wake scale, ASWS)[7]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进行评定,评估内容包括就寝、入睡、睡眠维持、再次入睡以及睡后的恢复感5 个维度,分数越高睡眠质量越好。④采用贝克自杀意念量表(Baker suicidal ideation scale, BSC-CV)[8]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杀意愿变化,包括19 个问题,分值0 ~100 分,得分越高自杀意愿越强烈。
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n)和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后,观察组HAMA、HAMD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HAMA、HAMD 评分比较( ± s,分)
表1 两组患者HAMA、HAMD 评分比较( ± s,分)
注:a 与干预前相比,P <0.05。
HAMD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31 41.64±3.42 26.25±2.58a 34.28±2.52 8.35±2.31a对照组 31 42.54±3.65 35.36±2.35a 33.64±2.35 13.36±2.23a t 1.001 14.534 1.034 8.688 P 0.321 <0.001 0.305 <0.01组别 例数HAMA
干预后,观察组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4 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GQOLI-74 评分比较( ± s,分)
表2 两组患者GQOLI-74 评分比较( ± s,分)
注:a 与干预前相比,P <0.05。
心理功能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31 12.03±1.24 16.27±2.05a 12.26±1.13 15.69±1.39a对照组 31 12.14±1.36 14.25±2.15a 12.14±1.52 14.12±1.47a t 0.332 3.785 0.352 4.321 P 0.741 <0.01 0.725 <0.01组别 例数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31 12.51±1.29 14.27±1.05a 13.28±2.01 15.22±1.57a对照组 31 12.17±2.01 13.58±1.09a 13.11±1.67 13.69±2.01a t 0.792 2.538 0.362 3.340 P 0.431 <0.01 0.718 <0.01组别 例数社会功能
干预后,观察组在就寝、入睡、睡眠维持、再次入睡以及睡后的恢复感5 个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ASWS 评分比较( ± s,分)
表3 两组患者ASWS 评分比较( ± s,分)
入睡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31 3.02±0.35 3.68±0.21a 3.09±0.35 4.05±0.23a对照组 31 3.14±0.21 3.45±0.24a 3.12±0.27 3.66±0.39a t 1.636 4.015 0.377 4.795 P 0.106 <0.01 0.706 <0.01组别 例数就寝再次入睡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31 3.12±0.15 4.13±0.14a 2.89±0.21 3.96±0.22a对照组 31 3.01±0.33 3.54±0.25a 2.96±0.18 3.25±0.23a t 1.689 11.464 1.409 12.420 P 0.096 <0.01 0.164 <0.01组别 例数睡眠维持
表3(续)
干预后,观察组BSC-CV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BSC-CV 评分比较( ± s,分)
表4 两组患者BSC-CV 评分比较( ± s,分)
注:a 与干预前相比,P <0.05。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31 44.52±5.14 25.63±4.16a对照组 31 42.35±4.28 35.14±3.57a t 1.806 9.659 P 0.075 <0.01
抑郁症作为临床常见精神疾病,发病率和致残率高,是以精神活动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影响较大[9]。由于学习压力逐年增高且独生子女较多,家属对于子女期望较大,故近年青少年抑郁症数量持续上升,成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除本身遗传因素以及人格缺陷外,常常与家庭的某种缺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此病一般采用药物、物理及心理治疗,长期药物治疗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部分青少年无法耐受而停药;物理治疗专业性强,往往需要住院进行;而心理治疗无副作用,且关怀性更强,研究表明[10],家庭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增强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家庭氛围,有利于患者心理康复。有报道发现[11],青少年抑郁症发病因素与亲子关系、家庭环境、父母教育方式等有关。因此,在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干预过程中,将家属纳入其中干预计划中可有效提升干预效果。
本文结果显示,对照组与观察组青少年进行护理后,两组患者抑郁、焦虑情况、睡眠质量和自杀意愿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HAMA 评分、HAMD 评分和BSC-CV 评分低于对照组,ASWS 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应用家属参与陪伴计划护理模式,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提升睡眠质量还可降低患者自杀倾向。分析其原因为可能为此护理中通过指导家属予以患者陪伴照顾,有助于稳定患者情绪,放松精神,给予患者关怀,使其减轻内心自我负担感;家属在家中予以患者面对面护理,及时掌握患者健康情况,患者得到家属的安慰照顾,心理压力得到缓解,抑郁等负性情绪减轻;家属是患者的精神支柱,家属的陪伴护理可使患者大脑产生啡肽样物质,有助于患者缓解紧张、焦虑感;家庭干预通过对心理进行多种护理,而拉近与患者的距离,增强其信任感,能及时疏导患者不良情绪。
本文结果还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采用家属参与陪伴计划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入院当天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可更准确地掌握患者情况,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
综上所述,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及时行家属参与陪伴计划护理模式,可帮助患者尽早改善抑郁与焦虑症状,提升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