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门之云
《隋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北室韦……地多积雪,惧陷坑阱,骑木而行。”生活在北方寒冷地区的室韦人为了方便在雪上行动,会脚踏木条或木板在雪上滑行,这可谓现代滑雪运动的雏形。
根据《新唐书·回鹘传》的记载,当时的“木马突厥”也有“乘木马驰冰上”的习俗。“木马”是一种“以板藉足,屈木支腋”的冰上滑行工具,分明就是现代滑雪板、滑雪杖的前身。人们使用这种装备在冰天雪地里滑行,“蹴辄百步,势迅激”。
宋末元初学者马端临曾在文章中提到,拔悉弥人“恒以木为马,雪上逐鹿”。拔悉弥人使用的“木马”是一种前端翘起的长条形木板,和今天的滑雪板形制差不多。板下面用马皮包住,人踩在上面,就好像穿了一双木鞋,下坡时,速度比奔跑的驯鹿还快;在平地时,则用雪杖刺地助力滑行;上坡时,就把滑雪板解下,用手拿着。
元代,生活在北方森林中的一些民族还会一板多用,将滑雪板连接起来,用于运送猎获的动物。这样,花不了多大力气就可以拉着猎物在雪地上行走。比起雪橇等大型运载工具,滑雪板更为轻巧。
明清时期,滑雪用具又得到了改进。“开元路有狗车、木马,轻捷利便。木马形如弹弓,长四尺,阔五寸,一左一右系于两足,激而行之雪中冰上,可及奔马。”
当时,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北方民族也使用滑雪板。他们的滑雪板一般用松木、桦木等制成,前端翘起,中间略厚,有绑脚的皮带,底部用动物皮毛包裹,以减少与雪地的摩擦。
隆冬时节,在北方,尤其是在东北地区,冻得结结实实的河面、江面上,常常能见到孩童手持长长的木柄铁钎,或一人,或三五成群地坐在下面安了铁条的厚木板上,以铁钎点冰,在冰面上滑行。东北、华北一带多称之为“滑冰车”。
冰车最迟在宋代已经出现。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冬月作小坐床,冰上拽之,谓之‘凌床’。”“凌床”后来又演变成“冰床”,有大有小。
明代以后,拖冰床活动更加普及。明人刘若愚曾记录:“冬至水冻,可拖床,以木板作手板,上加交床或藁荐。一人在前引绳,可拉三二人,行冰上如飞。”一些临水而居的百姓冬天便以拖冰床为业。明代还有一种连环冰床:明代北京的积水潭一带,常有人把十几个冰床连在一起,在上面铺上红毯,准备好食品、酒水等,呼朋唤友,在凛冽的寒风中饮酒作乐,十分有豪侠风范。
皇帝有时也会乘坐冰床游玩。诗集中有这样的记载——明代“西苑池冰既坚,上命以红板作拖床,四面低栏,亦红色,窄仅容一人,上坐其中”。
清代北京的拖冰床活动更为盛行。每到冬天,太液池五龙亭前、中海水云榭前,常能见到拖冰床的人。清人杨静亭就有诗句形容冰床受欢迎的程度:“十月冰床遍九城,游人曳去一毛轻。风和日暖时端坐,疑在琉璃世界行。”清人还会在冰床下镶钢条以减少摩擦,一是为拖冰床的人节省力气,二是为提升速度,让坐冰床的人获得更为惊险刺激的感受。
据清初史料记载,早在明天启年间,当时还是东北建州女真首领的努尔哈赤就曾在太子河(位于今辽宁省东部)冰面上举行过一场大规模的冰上运动会。比赛内容有两项:第一项是冰上球赛,选手穿上内垫乌拉草的皮靴在冰上踢球;第二项是冰上赛跑,参赛者按照官职、爵位分组进行比赛。赛后,努尔哈赤还在冰上大摆宴席,庆祝运动会圆满成功。
在努尔哈赤的征战过程中,将士们的冰嬉技能也帮了大忙。据古籍记载,努尔哈赤曾在墨尔根城(今黑龙江省嫩江县)被巴尔虎部落的军队包围。在墨尔根城即将陷落的危急时刻,努尔哈赤的部将费古烈率领一支炮兵队伍,士兵脚穿“乌拉滑子”(一种冰鞋),用爬犁拉着大炮,在嫩江冰面上滑行,前往救援。
这支“速滑军队”带着重型武器,一天之内滑行700余里,及时赶到了墨尔根城。巴尔虎人本以为胜券在握,却不料突然见到有如从天而降的对方援军,顿时阵脚大乱,墨尔根城顺利解围。此后,努尔哈赤就将滑冰作为清代军事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清军入关之后,这一传统延续了下来。不过,随着承平日久,清军的冰上运动也多了一些娱乐色彩。除了带有军事性质的速度滑冰、滑冰射箭等项目外,还有在冰上一边滑行一边做出高难度动作、类似现在花样滑冰的项目,以及冰上爬竿等杂技。清代画家金昆、程志道、福隆安等人共同绘制的《冰嬉图》,就是乾隆年间冰嬉活动的真实写照。
每年“三九”时节,清宫都会在结冰的西苑太液池上举行大规模的冰嬉活动。此时,北海四周搭起彩棚,插彩旗,悬彩灯,皇帝和后妃、王公大臣等都来观赏。驻京的八旗将士和内务府的三旗官兵要在冰上比赛、表演,接受皇帝的检阅。表演结束后,皇帝还会对水平高超的团体及个人给予奖励。
为了冰嬉表演,清宫每年冬天都要从各地挑选上千名“善走冰”的滑冰高手入宫训练,八旗中的各旗也要分别派出代表参赛,最终参与冰嬉的选手在1600名以上。正式上场的时候,选手们要沿着画好的冰道列队快速滑行。速滑的姿势有扁弯子式、大弯子式、大外刃式、跑冰式等,其中许多姿势跟现代的速滑姿势十分相似。
除了速度滑冰,冰嬉表演中还会安排滑冰射箭比赛和各类花式表演。从《冰嬉图》中可以看到,冰道上设有三座高大的牌楼,牌楼上插着彩旗,作为射箭的靶子。有的选手急不可耐,还没滑过牌楼就已经弯弓搭箭,准备一展风采;有的选手可能想要炫技,穿过牌楼之后,才不紧不慢地张弓,表演冰上回首射箭的绝活。
另一些选手擅长的是花样滑冰。有不少人单脚在冰上滑行;技艺高超的选手不仅可以单脚滑,还能倒着滑;还有人一边滑冰一边做出“猴子偷桃”“哪吒探海”“童子拜观音”等杂技动作。选手们训练有素,在表演的同时,不忘保持队形整齐。远远望去,蜿蜒的冰道上,选手们列成两路纵队,穿过牌楼沿曲线前进,仿佛冰上巨龙,场面十分壮观。
滑冰的时候,将士们穿的是满族的传统冰鞋。这种冰鞋是在木板底部固定铁条或铁片,再将木板紧紧绑在鞋上制成的。冰鞋又分为单刀、双刀两种。单刀冰鞋“以一铁直条嵌鞋底中”,与现代滑冰所用的冰鞋很相似;双刀冰鞋的冰刀分别安装在鞋底木条的两旁,滑行者不易跌倒,适合初学者使用。
从乾隆年间到道光年间,冰嬉每年举办一次。乾隆年间的重臣梁诗正曾写诗赞叹冰嬉的奇妙和冰嬉选手的高超技巧:“怵先还恐后,履险却趋安。目眩惊飙疾,心怀夺锦难。”